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蝉(唐)虞世南

蝉(唐)虞世南①

  垂绥②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③秋风。

【注释】①虞世南:唐朝诗人,字伯施,余姚人。②绥:古人结在颔下帽带下垂的部分。蝉的头部伸出的触须形状与其有些相似。③藉:凭借。蝉垂下像帽带似的触角吮吸着清澈甘甜的露水,连绵的声音儿稀疏的梧桐树枝间传出。蝉声远传的原因是因为蝉居住在高树上,而不是借助了秋风。

  这是初唐名臣虞世南的一首咏物诗,写的是蝉的形体、习性和声音,暗示着诗人高洁清远的品行志趣,咏物的目的是咏人。要读懂这首诗,首先要把握住蝉的某些别有意味的具体特征。垂绥是古代官帽打结下垂的带子,也指蝉的下巴上与帽带相似的细嘴。蝉用细嘴吮吸清露,暗示着高官要戒绝腐败,追求清廉。蝉居住在挺拔疏朗的梧桐上,与那些在腐烂泥中打滚的虫类自然不同,因此它的声音能够流丽响亮。诗的最后评点,这完全是由于蝉能够“居高声自远”,而不是由于凭借秋风一类外力所致。这些诗句的深层意义无非是说,做官做人应该立身高处,德行高洁,才能说话响亮,声名远播。【阅读训练】1这是一首咏物诗,从、、三个方面写出了蝉的特点。  2这首诗给我们以什么启示?请简要谈谈你的认识。  这首诗句句写的是蝉的形体、习性和声音,而句句又暗示着诗人高洁清远的品行志趣,咏物的深层意义是咏人。这就是托物言志的写法。请你也运用这种写法,写一种事物来表达你的情感或志向。注意要把握住所写事物的某些具体特征,找出与你所表达的志向的结合点。

  虞世南抗命不和宫体  唐太宗历来倾慕南朝文化,有时对其糟粕也爱屋及乌。他曾作宫体诗,命虞世南和诗,虞世南说:“圣上诗作得确实好,但宫体诗不是什么文雅的诗作,皇上如果喜欢,下面的人一定更加厉害。恐怕这首诗一旦传开,天下便会风靡。”唐太宗受到警醒,当下收回成命。以后迷恋宫体诗的兴趣也有所收敛。   后来太宗作了一首论述历代兴亡的“雅正”诗篇,吟罢叹道:“钟子期是伯牙的知音,子期死后,伯牙不再弹琴。现在,虞世南已去世,我的这首?给谁人看呢?”下诏令大臣褚遂良将诗稿在虞世南的灵座前焚烧,以告在天之灵。  在唐初以后,宫体诗的靡靡之音不至于成泛滥之势,与虞世南的忠直抗命、唐太宗的知错能改是分不开的。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蝉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蝉(唐)虞世南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