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的奉献也就越多。 11. 人生之路,仿佛环形的跑道,终点和起点在一起:旧的终点,就是新的起点。终点为昨日留下记录;起点,预示着更美好的明天。 12. 立志、勤学、追求、创新,这些都是美妙的音符。把它们和谐地组合起来,就能谱写出一支青春之歌。 13. 在雨露里孕育成的蓓蕾,从太阳中吮吸光辉,并将万紫千红献给祖国--这,就是我们共同的心愿! 14. 枫叶把整个青春献给了太阳,它也就拥有了太阳的色彩。 15. 幻想吧!与智慧结合的幻想,是艺术之母和奇迹之源。
【相关链接】 (一) 走近作者\\Y 郑愁予\\Y,中国诗人,本名郑文韬,原籍河北,生于山东济南。1949年赴台。其诗中贯穿着两种互补的气质神韵:一种是豪放、爽快、豁达的“仁侠”精神,另一种则是曲折动人、情意绵绵、欲语还羞的婉约情韵,这两种气质充分显示了诗人深厚的古典文学修养。 舒婷:我国当代著名的女诗人,初中毕业以后曾去福建插队,后回城当工人。 1977年开始发表诗歌,与北岛、顾城一起成为中国朦胧诗派的代表。主要代表作有《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致橡树》。 海子(1964-1989),原名查海生,1964年生于安徽省怀宁县高河镇查湾,在农村长大。15岁时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大学期间开始诗歌创作。1983年毕业分配到中国政法大学哲学教研室工作。1989年3月26日在山海关卧轨自杀。自杀时他身边带有四本书:《新旧约全书》,梭罗的《瓦尔登湖》,海涯达尔的《孤筏重洋》和《康拉德小说选》。他在遗书中写到:“我的死与任何人无关。”年仅25岁,留下了近两百万字的作品。作为诗人,其 声誉是生前已发表的五十首诗所奠定。在诗人短暂的生命里,他保持了一颗圣洁的心。他曾长期不被世人理解,但他是中国80年代新文学史中一位全力冲击文学与生命极限的诗人。他凭着横溢的才华、奇迹般的创造力、敏锐的直觉和广博的知识,在极端贫困、单调的生活环境里创作了将近200万字的诗歌、小说、戏剧、论文。其主要作品有:长诗《但是水,水》、长诗《土地》及约200首抒情短诗。他曾于1986年获北京大学第一届艺术节五四文学大奖赛特别奖,1988年获第三届《十月》文学奖荣誉奖。 (二) 语海拾贝 1. 意象 “意”即作者的思想感情,“象”即具体的物象。“意象”即为作者思想感情与具体物象之融合。 2. 象征 用具体的事物表现某种特殊意义。 3. 朦胧诗 是指成长于“文革”时期的备受生活冷落与嘲弄的青年诗人创作的诗歌。他们多强调主体的真实,追求象征和意象化,蕴含着伤感情调和反叛精神。代表人物:北岛、舒婷、顾城。朦胧诗的特点:意象内涵的丰富、朦胧,打破时空和思维局限;根据表达需要虚拟“实在”的物象;强调诗人主观的感觉世界; 在表现手法上,追求意象化,往往象征、暗示、通感等并用,将生活扭曲变形,借以表达诗人真实的内心世界。 【重点剖析】 错误 1. 这首诗题为“错误”,对此的理解是:“我”犯了一个错误,“我”不该在“你”久盼“归人”的时候响起“达达的马蹄”声,表现了“我”内疚的心情。 2. 诗的第二节连用寂寞的小城、向晚的青石街道和小小的紧掩的窗扉三个比喻,细致地表现了“你”思念“归人”的孤寂的心境。 3. “东风不来”、“柳絮不飞”、“跫音不响”、“春帷不揭”,写的是“你”因不见“归人”而心中了无春意。这样的表达增强了诗的抒情性和形式美。 致橡树 \\Y1.\\Y 诗歌的主题 \\Y《致橡树》热情而坦诚地歌唱了诗人的人格理想,比肩而立,以独立的姿态深情相对的橡树和木棉,可以说是我国爱情诗中一组品格崭新的象征形象。 它完美地体现了富于人文精神的现代爱情品格:真诚、高尚的互爱应以不舍弃各自独立的位置与人格为前提。这是新时代的人格在爱情观念上对前辈的大跨度超越。 “橡树”的形象象征着阳刚的男性之美,而有着“红硕的花朵”的木棉体现着具有新审美气质的女性人格,她抛弃了旧式女性纤柔、妩媚的秉性,而充溢着丰盈、刚健的生命气息,这正与诗人所歌咏的女性独立自重的人格理想互为表里。 \\Y2.\\Y 诗歌的结构 \\Y全诗共36行。1至13行借用一系列自然物进行象征类比,对攀附(“凌霄花”)和单方面奉献(“险峰”)这两种以一方的压抑、萎缩和牺牲为前提的爱情观作了深刻的否定,这是传统的爱情观对现代理想爱情观深刻有力的反衬。 14至31行正面抒写理想的爱情观:爱情的双方在人格上完全平等,既保持各自的独立个性,又互相支持,携手并进。 32至36行写真正的爱情就应该既爱对方的人品,也爱他的理想--忠于祖国。 \\Y3.\\Y 诗歌的艺术手法 \\Y在艺术表现上,诗歌采用了内心独白的抒情方式,便于直抒诗人的心灵世界:同时,以整体象征的手法创造意象(全诗以橡树、木棉的整体形象对应地象征爱情双方的独立人格和真挚爱情),使得哲理性很强的思想、理念得以在亲切可感的形象中诗化、生发,因而这首富于理性气质的诗使人感觉不到任何说教意味,而被其中优美动人的形象所征服。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Y1.\\Y 诗歌的主题 \\Y诗人曾经一度迷惘,精神上崇高的追求和现实中太多负重使诗人在极度的愉悦和痛苦中煎熬。 而这首《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表明诗人终于开始走出狭小的“自我”,设想幸福生活,显示出诗人走向广大社会的意向。 \\Y2.\\Y 诗歌的结构 \\Y第一章:虚构一幅自由独立、远离尘世喧嚣的生活图景:平凡人的生活;“关心粮食和蔬菜”; 自由闲散人的生活;“喂马,劈柴,周游世界”;隐逸诗人的生活;“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诗人发现“喂马,劈柴,周游世界”、“关心粮食和蔬菜”、“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些普通的生活场景之中蕴涵着幸福。诗人真诚地祈愿,愿每一个陌生人在尘世获得幸福,展示了诗人的博大爱心和真诚期望。 第二章:诗人表达了要和每一个亲人分享幸福的愿望。也许是天意的发现,不问人间烟火的诗人偶然的发现,幸福其实也存在于“喂马、劈柴、周游世界”这些日常生活当中。诗人心窗为之一开,犹如春暖花开,如获至宝,欣喜异常,幸福感如“闪电”一样。 诗人急于想把这一幸福的发现告诉每一个人,让他们也能分享这苦苦寻觅却偶然得之的幸福。 第三章:诗人表达了关心自然,关爱他人的愿望。诗人似乎已经找到了“幸福”,“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雨丝 郑愁予 我们的恋啊,像雨丝, 在星斗与星斗间的路上, 我们的车舆是无声的。 曾嬉戏于透明的大森林, 曾濯足于无水的小溪, 那是,挤满着莲叶灯的河床啊, 是有牵牛和鹊桥的故事 遗落在那里的…… 遗落在那里的 我们的恋啊,像雨丝, 斜斜地,斜斜地织成淡的记忆。 而是否淡的记忆 就永留于星斗之间呢? 如今已是摔碎的珍珠 流满人世了…… 美文共赏: 这是一首柔美的小诗,诗人将对恋人的情感寄托于“雨丝”之中,美好的怀念用“雨丝”串连起来,如同串起一串串情感的珍珠。这首诗没有什么华丽的语言,也没有什么激动人心的大事,但就是在这种平平淡淡中,让人感受到了情感的美,感受到了生活的情趣和美。 \\Y呵,母亲 舒婷 你苍白的指尖理着我的双鬓 我禁不住像儿时一样 紧紧拉住你的衣襟 呵,母亲 为了留住你渐渐隐去的身影 虽然晨曦已把梦剪成烟缕 我还是久久不敢睁开眼睛 我依旧珍藏着那鲜红的围巾 生怕浣洗会使它 失去你特有的温馨 呵,母亲 岁月的流水不也同样无情 生怕记忆也一样退色呵 我怎敢轻易打开它的画屏 为了一根刺我曾向你哭喊 如今带着荆冠,我不敢 一声也不敢呻吟 呵,母亲 我常悲哀地仰望你的照片 纵然呼唤能够穿透黄土 我怎敢惊动你的安眠 我还不敢这样陈列爱的祭品 虽然我写了许多支歌 给花、给海、给黎明 呵,母亲 我的甜柔深谧的怀念 不是激流,不是瀑布 是花木掩映中唱不出歌声的枯井 美文共赏: 母爱,是千百年来文人不断歌颂的永恒主题,在这首诗歌里,作者以自己独特的视角,对母爱再一次进行了讴歌。作者选择“鲜红的围巾”、“一根刺”作为抒写情怀的寄托物,将浓浓的思念之情融于其中,使读者产生强烈的共鸣,从而诗歌也就具有了浓厚的抒情意味。 祖国啊, 我亲爱的祖国 舒婷 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 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 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 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 我是干瘪的稻穗;是失修的路基 是淤滩上的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