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教师学生公务员学习进修工作资料大全

 

联想和想象


 娄老师   电子邮箱: lzcxx68@ynmail.com  

    我们知道,在生活和阅读中获得的东西要通过深入思考、通过感悟才能成为作文的材料。那么,如何在作文中表现你对生活独特的主观感受呢?
联想与想象就是两种主要的手段。
什么是联想呢?我们先来看《世说新语》中一个故事:东晋著名的政治家谢安有一次和他的家人一起吃午饭,窗外纷纷扬扬下起了雪,这么大的雪南国还是少见的,孩子们都瞪在眼睛向外看着。谢安乘机问道:“你们看这飘飘的雪花象什么?”他的侄子谢朗说:“撒盐空中差可拟。”他的侄女谢道韫说:“未若柳絮因风起。”述远见和长期发展方向
这里谢朗把飘飘而落的雪花比作盐粒,谢道韫则把它比作柳絮。无论是盐粒还是柳絮,都是他们因看到眼前的雪花而想到的。
这就是联想。所谓联想,是人们在观察的基础上,由当前的某一事物回忆起或想到另一有关事物的思维活动。 
那么,谢朗与谢道韫的联想哪一个更好一些呢?相信很多同学都感觉到了,沉甸甸的盐粒除了形状颜色与雪花相似以外,再无共同之处,谢朗的联想非常之一般。而 “柳絮因风起”则传神地描绘出了雪花轻柔飞旋之状,轻灵而美丽,谢道韫的联想的确深刻独到。
所以说联想人皆有之,但深度、广度、强度、层次很不一样,人们对生活感悟力的不同决定了这一点。
当代著名作家秦牧曾说:“联想的构成,在某一点上如同电路,有了电路,电才能通过,知识贫乏,线路就不能畅通了。”这就指出了联想的另一个要点:知识的积累。
唐代诗人刘禹锡有一首非常出色的的怀古诗《乌衣巷》:
朱雀边野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作者由眼前乌衣巷的破败联想到豪贵的王谢家族早已凋零败落,(因为在历史上,东晋时乌衣巷是王、谢等贵族居住的地方),再由此联想到沧海桑田变幻无常的社会人生,全诗悲凉凄清,充满感伤的情绪。
        如果不是具有历史知识,那么当你看到乌衣巷的景色时也就不可能产生这些联想了。现在同学们去观赏很多景观都是具有历史文化积淀的,大家完全可以由看到的景物联想到历史的兴亡变迁、人生的沧桑感叹。 
很多同学写作文的时候常感到“无话可说”,其实往往并不记忆仓库晨没有材料,而是不能“浮想联翩”,不能由题目或材料联想到与之相关的人、事、物及其所含的道理。世上万事万物都有许许多多的联系点,关键是找到恰当的一点,这就“接好电路”,也就是要了解并掌握一些联想的方法。 
介绍几种联想的方法 : 类比联想  对比联想  象征联想  事理联想
    类比联想
这是由所写人、事、物联想与之有相同或相似特点的人、事、物。如陶铸《松树的风格》,写到松树不择地势,不畏严寒酷热——松树要求人的甚少,给给予人的甚多的风格,由此联想到共产主义的风格。《拿来主义》将尼采和中国进行类比,揭示主张“送去”的人的狂妄自大。《琐忆》中把国民党政权依赖美国主持“公”道结果被人抛弃了,还大吹大擂,自我宣传,与要饭的攀附阔佬结果被人家赶了出来,还要不知羞耻地奔走告人相类比。
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名句“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就由秋风萧瑟中日见凋零的菊花联想到消魂失魄的主人公的憔悴。 
通过这样的类比联想,可以使抽象的道理具体形象、诙谐风趣,或者是构筑优美的意境 。
这一点对我们欣赏文章和写作极为重要。
欣赏实例 冰心《往事》
窗外的雷声炸了,大雨接着就来,愈下愈大。那朵红莲,被那紧密的雨点,打得左左欹斜。在无遮蔽的天空之下,我不敢下阶去,也无法可想。对屋里母亲唤着,我连忙走过去,坐在母亲旁边——一回头忽然看见红莲旁边一个大荷叶,慢慢地倾侧了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
雨势并不减退,红莲却不摇动了。雨点不住地打着,只能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我心中深深受了感动——
母亲呵,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的天空下的荫蔽? 
对比联想
这是由所写人、事、物联想与之相反的人、事、物。事物部是有它的对立面,而且截然相反的事物会给人留下强烈鲜明的印象,可以使我们容易看到各种事物之间的差异,从而把握事物的本质。如《故乡》中写到中年闰土的贫困、衰老、精神麻木,与少年闰土的健康、活泼、天真烂熳的小英雄形象,形成对比,突出闰土变化之大。 
对比联想
我们在学习课文的时候,要多运用这种联想方法。如学习了《邹忌讽齐王纳谏》很自然就联想到《召公谏厉王弥谤》,由齐威王的下令求谏至周厉王防民之口,进而联想到阿Q听到了说他头上癞疤就怒目而视,联想听不进意见的人,联想到进谏难,纳谏尤难等。在写作中,对比联想对认识事物的本质、深化文章的主题起着巨大的作用

象征联想
它的特点是用所写的具体事物代替某种人或某种精神。这种联想是一种“半透明式的反映”,外层与所联想到的内层同时双层显现。如孙犁的《荷花淀》,写那“一望无边挤得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就像铜墙铁壁一样。粉色荷花箭高高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表面上它是描绘荷花优美挺拔的形态,其实它同时还暗示了昔日粉妆的女人们也都成了保卫白洋淀的战士。
我们熟悉的茅盾的《白杨礼赞》也是这样,作者既实写用黄土高原上高大挺拔的白杨树,又用它来象征不屈不挠的抗敌军民。
下面我们再来欣赏一段文章。
欣赏实例 《河》
河流浩浩荡荡不停步地向东奔流。尽管行程是弯曲的,征途是坎坷的,命运是多难的,但它从来不会对死亡忧虑,而且越是生命的尽头,会越加雄壮,越加磅礴,越加年轻。面对大海的吞没,它没有丝毫迟疑,它知道:“浩渺的大海不仅不会把它毁灭,还会给它一个更加广阔的生活天地。
不是所有的死亡都走向坟墓。
        凤凰涅槃 
事理联想
即由事到理的联想。在对事物作简要的介绍之后,由此联想到其中包含的道理并将其直接引发出来。比如说下象棋,大家都知道,过河的卒子顶个车,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过河卒子一步步逼向对方的老帅,以至把对方将死,取得全局的胜利。由此我们可以想到很多道理,比如学习也应当象卒子那样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循序渐进;比如做一件事情应当下定决心,勇往直前,永不回头等等。 
生活中有许多现象都充满哲理 

对关在笼子里的鸟来说,就算这个笼子是金的,也不如没有的好。
镜子:只有看得起我的人,我心里才会装着他。 
彩虹:我七色的光彩,来自那最普通的阳光 。
凸透镜:把力量聚在一起,便能获得成功 。
大家想一想下列事物包含的哲理 
昙   花:我之所以异常美丽,是因为我的生命短暂得令人倍加珍惜 。
一滴水:我很渺小,却可以反射整个

[1] [2] [3]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学校教育教学 高中语文教案教师备课考试,试卷试题 公务员考试,大学生就业

各类 联想和想象,教学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海滨仲夏夜
    《我爱这土地》《赞美》课堂教学实录
    阿长与《山海经》
    高一第一单元及《荷塘月色》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高一第二单元及《纪念刘和珍君》
    过万重山漫想
    高一第一单元单元说明
    改造我们的学习
    空间和时间旅行
    我们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
    改造我们的学习
    乡愁
    宋定伯捉鬼
    谈骨气
    大自然的启示
    大自然的启示
    安塞腰鼓
    种树“种到”联合国
    遨游于文学和哲学的殿堂──《赤壁赋…
    兰亭集序
    驿路梨花
    为你打开一扇门
    扁鹊见蔡桓公(第二课时)
    儿事记趣
    内蒙访古
    小学生质疑大作家 语文书终于认错
    为学
    再别康桥
    再别康桥
    《鸿门宴》学案
    《归去来兮辞》学案
    阿长与《山海经》
    过万重山漫想
    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
    《我与地坛》教学设计——适应新教材…
    蜘蛛
    《听潮》教学实录
    如何解决贫困地区师资问题?
    有的人
    茶馆(第一课时)
    窦娥冤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念奴娇·赤壁怀古
    死水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扁鹊见蔡桓公
    《短文两篇》——《我为何而生》《〈…


    《过秦论》学案
    祝福
    让世界充满爱
    海滨仲夏夜
    夏天也是好天气
    《记念刘和珍君》研究性教学设计(附课…
    胡同文化
    应有格物致知的精神
    长亭送别(表演课)
    论求知
    发问的精神
    秋魂
    初中第一册第三单元
    读《伊索寓言》
    寡人之于国也
    宽容
    渔夫和金鱼的故事
    我国古代的几种建筑
    高中第一册第六单元
    高中第一册第五单元
    高中第一册第四单元
    过秦论
    安要塞鼓
    让课堂焕发审美的光辉----谈谈《安要…
    《黄河,母亲河》语文活动课教学简案
    音乐巨人贝多芬
    济南的冬天
    《绝句》(杜甫)
    再别康桥
    季氏将伐颛臾
    回延安
    阿长与《山海经》
    五柳先生传
    梵高传(节选)
    敬畏生命
    《祝福》课堂教学实录
    散文诗两篇
    《世说新语》两则
    济南的冬天
    济南的冬天
    成都市语言文字工作知识测试题
    戏曲大舞台
    劝学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赞美(穆旦)
    中国当代诗四首
    阿Q正传
    中国当代诗四首
    盲孩子和他的影子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同步练习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重难点梳理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的相关资料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
    沁园春·长沙
    富春江上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