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教师学生公务员学习进修工作资料大全

 

《我爱这土地》《赞美》课堂教学实录


                 作者:  落梅飞晓霜 - yangguang123456 

民族形象的诗意探寻 
民族情感的深情体验 
——《我爱这土地》《赞美》课堂教学实录 
授课地点:安徽省凤台一中高二10班 
课时安排:一课时 
授课人:落梅飞晓霜 
教学设想:通过老师问题引导、学生自由诵读讨论的方式,探寻诗人在作品中对民族形象的诗意描绘,培养学生热爱民族优秀诗人、诗歌的热情,强化学生民族情感的体验。 
教学过程 
师:今天我们学习《中国现代诗四首》中的最后两首,哪位同学愿意上黑板来给我们写出今天要上的两首诗的题目与作者? 
一同学上来写。(学生写时,老师简介作者,艾青和穆旦是中国现代诗歌史上两位重要的诗人,他们用诗歌记载着我们这个民族的悲欢。)学生写完走下。 
师:谢谢这位同学,他写得很认真。请同学们大声地朗读这两首诗,然后告诉我,今天我们为什么要把这两首诗放在一块阅读。 
(学生自由大声地朗读) 
生:因为这两首诗都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歌咏表达了诗人的情感。 
师:很好,这位同学指出了两首诗表现手法上的一致性,还有其他的理由吗? 
生:这两首诗都写于抗日战争年代。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诗的后面有写作年代。 
师:这位同学读得很仔细,请同学们把这两首诗再朗读一下,看这两首诗具体歌咏的是什么。 
(学生朗读、讨论) 
师:哪位同学能说一下? 
生:《我爱这土地》歌咏的是土地,《赞美》写的是农民。 
师:仅仅是土地与农民吗? 
生:土地象征了祖国,农民象征了民族。 
师:我们能不能说两首诗都歌咏了民族呢? 
生(齐答):可以。 
师:这又是一条我们把这两首诗放在一起阅读的理由啊,请同学们说出这个民族的全称。 
生(齐声):中华民族! 
师:中华民族!中华民族是一个什么样的民族啊? 
生(争先恐后):古老的、勤劳的、善良的、智慧的民族。 
师:同学们说得很对,中华民族是一个古老的、勤劳善良智慧的民族,你们为自己是这民族中的一员而感到骄傲吗? 
生(沉默,少数几人轻声):骄傲。 
师:同学们的反应很淡漠啊!再请同学们读诗,看这两首诗中哪些诗句描绘了中华民族的形象。 
(学生自由朗读) 
生:我只找到一句“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师:你能说一说这一句表现了什么吗? 
生:抗日战争带来的苦难。 
师:什么?抗日战争带来的苦难?抗日战争给我们带来的是苦难啊? 
生:不!我说错了,是日本侵略给我们带来的苦难。 
师:你怎么知道是日军的侵略呢? 
生:因为这首诗写于1938年,是日军全面侵华战争爆发之后。 
师:很好,看来了解一首诗的创作年代对理解一首诗是非常关键的啊,同学们可以再深入思考一下,“暴风雨”是不是仅指日军的侵略呢? 
生:还可以是鸦片战争吧? 
生:也可以是八国联军的入侵。 
师:很好!同学们对我们民族的苦难历史很熟悉啊,我们完全可以把这一句理解为这一百多年来我们这个古老民族所遭受的列强的入侵蹂躏。这是一种怎样的生存啊!请同学们读一读《赞美》,能不能找到对这种生存状态的描述。 
生:有这么一句“在耻辱里生活的人民,佝偻的人民”。 
师:一百多年的蹂躏的确是一种耻辱,列强的蹂躏已使这个民族的身影变得佝偻,那么这个民族还有希望吗? 
生(齐答):有 
师:当然有。因为今天便是明证。但如果生活在1938年或1941年你还会这样认为吗?诗人有没有表现出我们的民族是有希望的? 
生:有,“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就能说明这一点。 
师:是啊,黎明常常代表着光明,代表着美好的未来,并且诗人说是“无比温柔的”,这是《我爱这土地》一诗中表现的。《赞美》一诗中有吗?请同学们找一找,然后和同桌交流一下意见。 
(学生读诗,交流讨论) 
师:下面请一位同学给我们读一下他找的结果。 
生:“因为一个民族已经起来”。 
师:“已经起来”是什么意思啊? 
生:说这个民族已起来反抗了。 
师:反抗!因为有了反抗,我们才会有摆脱耻辱,迎来黎明的希望啊!你的同桌和你的一样吗? 
生(摇头):不知道。 
师:你们没交流吧?要交流啊!真诚的表达自己,真诚的倾听别人,交流是一件幸福的事啊。哪位同学能说一说你同桌的意见? 
生:我同桌认为这几句可以表现我们这个民族是有希望的“他只放下了古代的锄头/再一次相信名词,融进了大众的爱,/坚定地,他看着自己融进死亡里”。 
师:你能理解他为什么选择这几句吗 
生:我想这几句是一个民族已经起来的具体表现吧。 
师(问该生同桌):你是这样想的吗? 
该生同桌(笑):是的。 
师;被人理解你感到幸福吧。(全班学生会心地笑)当然理解别人同样是幸福的。这个问题你俩完成的很好,从大家的笑声中,我们可以看到同学们对你俩的羡慕。的确“他只放下了古代的锄头/再一次相信名词,融进了大众的爱,/坚定地,他看着自己融进死亡里”是一个民族已经起来反抗的具体表现。《我爱这土地》一诗中也有反抗吧? 
生:有。 
师:请你给大家读一下。 
生:“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师:这位同学读得很不错,我们可以感受到他的愤怒,这说明他对诗句的理解很透彻。你能不能说一下这两句诗中哪些词语很关键? 
生:“悲愤”、“激怒”。 
师:还有别的吗? 
生:我认为这两个很关键 
师:好,你请坐,哪位同学能说一下你的理解? 
生:我以为“永远汹涌”和“无止息”也很重要,这两个词能表现出我们这个民族对列强的抗争一直在进行着,一直没有停止过。 
师:多么好的理解啊,你能举一些具体的事例吗? 
生:有抗日战争,鸦片战争。 
师:还有吗,谁能补充 啊? 
生:三元里抗英,还有甲午战争。 
师:同学们不仅熟悉我们民族遭受的苦难,同时也很熟悉我们这个民族进行的反抗啊!当然,这些反抗只有抗日战争彻底的改变了民族的命运,其他的反抗其结果“仍是聚集着黑暗”但我们的民族在反抗的路上“从不回头”!这不正是我们中华民族执着坚定的民族精神的体现吗?下面请同学再深情的将这两首诗朗读一下,结合我们刚才所做的分析,归纳这两首诗所表现的中华民族的形象。 
(学生朗读) 
师:好,哪位同学能谈一谈? 
生:这两首诗表现了一个遭受侵犯凌辱却一直没有放弃反抗的民族的形象。 
师:还有吗? 
生:也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有美好未来的民族的形象。 
师:这位同学补充的非常好。这是一个饱经列强凌辱的民族,这是一个永不气馁坚决反抗的民族,这又是一个有着美好未来的民族。这是一个成熟伟大的民族,所以诗人艾青才会深沉的爱这土地,穆旦才会对它深情的赞美。同学们愿意为这土地献出你们深情的赞美吗? 
生(齐答):愿意! 
师:对自己挚爱的事物进行赞美,我们好像多爱用甜美的嗓音婉转的喉咙进行歌唱,但艾青为什么说要“用嘶哑的喉咙歌唱”啊?哪位同学能告诉我啊? 
生:因为诗人一直在为民族歌唱的,从嘹亮的声音歌唱到声音嘶哑,甚至声音嘶哑了他还在为民族歌唱,这就更加表现了作者对民族的爱是坚定的、深沉的。 
师:这位同学的回答很好,对民族的挚爱使诗人喉咙嘶哑了也要歌唱,那怕从口中喷射出血丝来,一直到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多么可爱善良的伟大诗人啊!《赞美》中有这样的情感吗? 
生(齐答):有啊 
师:这样的诗人你们喜欢吗? 
生(齐答):喜欢! 
师:我也喜欢他们。我还有一个问题想问同学,除了他俩之外,你们还喜欢哪些诗人? 
生(争先恐后地):徐志摩、白居易屈原李白杜甫

[1] [2]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学校教育教学 高中语文教案教师备课考试,试卷试题 公务员考试,大学生就业

各类 《我爱这土地》《赞美》课堂教学实录,教学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海滨仲夏夜
    如何解决贫困地区师资问题?
    阿长与《山海经》
    高一第一单元及《荷塘月色》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高一第二单元及《纪念刘和珍君》
    过万重山漫想
    高一第一单元单元说明
    改造我们的学习
    空间和时间旅行
    我们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
    改造我们的学习
    乡愁
    蜘蛛
    谈骨气
    大自然的启示
    大自然的启示
    安塞腰鼓
    种树“种到”联合国
    遨游于文学和哲学的殿堂──《赤壁赋…
    兰亭集序
    驿路梨花
    为你打开一扇门
    扁鹊见蔡桓公(第二课时)
    儿事记趣
    内蒙访古
    小学生质疑大作家 语文书终于认错
    为学
    再别康桥
    再别康桥
    《鸿门宴》学案
    《归去来兮辞》学案
    联想和想象
    阿长与《山海经》
    过万重山漫想
    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
    《我与地坛》教学设计——适应新教材…
    《听潮》教学实录
    宋定伯捉鬼
    有的人
    茶馆(第一课时)
    窦娥冤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念奴娇·赤壁怀古
    死水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扁鹊见蔡桓公
    《短文两篇》——《我为何而生》《〈…


    《过秦论》学案
    祝福
    让世界充满爱
    海滨仲夏夜
    夏天也是好天气
    《记念刘和珍君》研究性教学设计(附课…
    胡同文化
    应有格物致知的精神
    长亭送别(表演课)
    论求知
    发问的精神
    秋魂
    初中第一册第三单元
    读《伊索寓言》
    寡人之于国也
    宽容
    渔夫和金鱼的故事
    我国古代的几种建筑
    高中第一册第六单元
    高中第一册第五单元
    高中第一册第四单元
    过秦论
    安要塞鼓
    让课堂焕发审美的光辉----谈谈《安要…
    《黄河,母亲河》语文活动课教学简案
    音乐巨人贝多芬
    济南的冬天
    《绝句》(杜甫)
    再别康桥
    季氏将伐颛臾
    回延安
    阿长与《山海经》
    五柳先生传
    梵高传(节选)
    敬畏生命
    《祝福》课堂教学实录
    散文诗两篇
    《世说新语》两则
    济南的冬天
    济南的冬天
    成都市语言文字工作知识测试题
    戏曲大舞台
    劝学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赞美(穆旦)
    中国当代诗四首
    阿Q正传
    中国当代诗四首
    盲孩子和他的影子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同步练习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重难点梳理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的相关资料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
    沁园春·长沙
    富春江上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