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教师学生公务员学习进修工作资料大全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作者:刘辉 邮箱:liuhui1000@163.net

教材分析:杜甫的这首诗,从到艺术都有很高的成就,从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杜甫作为现实主义诗人的伟大,而且可以从他关心人民的高尚精神境界里受到教育。
教学目的:1、初步了解唐七言古诗篇幅长、容量大、用韵活的特点及杜诗基本风格;
2、进行朗读训练,理解诗中的细节描写,精当的用词;
3、体会杜甫忧国忧民、推己及人的崇高精神。
教学重点:细节描写、朗读训练、思想意义;
教学难点:杜甫的精神、情怀。
教学设想:加强诵读训练,这样才能充分领会诗歌的内涵及精髓,注重拓展延伸,促进由基础性学习向研究性学习的质的飞跃。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主要过程及设计意图:


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


·

入简介:杜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命运坎坷。唐肃宗上元元年,在亲友的帮助下,于成都浣花溪筑堂栖身,但秋风破屋,夜雨屋漏,诗人长夜难眠,感慨万千,因有此作。
   了解背景知识,初步感受诗人感情。1、 激发学习兴趣;
2、 为阅读教学准备必要的背景材料、感性知识。
二、


·

向1、 范读课文;
2、 明确学习重点:
细节描写
朗读训练
思想意义
3、 解析“学习重点”,导入下一教学环节。
   听读;
注意字词读音;
整体感知全诗。1、 使学生了解全诗概貌;
2、 加强阅读目标定向。












三、


·

味1、 辅导朗读第一小节,注意重音、动词;
2、 提问:
“怒号”采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卷”换成“吹”、“刮”行不行?
3、 引导想象:
后三句中描绘的景象;
诗人当时的模样。1、 学生朗读;
2、 回答:运用拟人手法,表现了风的凶猛气势;“卷”字除表现风大之外,还表现了茅的动态。
3、 想象、表述、概括。使学生通过诵读、思考、想象、表述,理解诗人用词的准确,描绘的生动,并培养语言表述能力。
1、 指名朗读第二小节并辅导;
2、 第二节写什么?
3、 “归来倚杖自叹息”,“叹”的是什么?
4、 评价诗人的“叹息”。1、 朗读;
2、 概括:“群童抱茅”
3、 讨论回答:“叹”的是:天公无情毁屋;
群童不明苦衷;
黎民生活困苦。 抓住诗人之“叹”分析,帮助学生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以突破难点。
1、 范读第三小节。
2、 字词辅导:
俄顷、向、黑
布衾、恶卧、彻
3、 提问:
“铁”换成“石”行不行?“长夜”是什么修辞手法?              
这一小节写什么?1、 参照注释理解字词;
2、 答问:
“铁”字说明被子的硬、冷、脏,且押韵;
 双关:既指时间,又指动荡的社会
3、齐读这一小节;概括:“长夜沾湿”本节难理解词语较多,且又富有表现力,是以把它们作为使学生理解诗人长夜难眠的突破口,同时也是基础知识的教学。
1、 提问:为何还要写第四小节?
2、 分析:本节大意;
     展示同一题旨的诗文:“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安得万里裘,裹盖四周垠。天下无饥寒,温暖皆如春。”……
     评价古代知识分子的优良传统。
3、提问:第四小节怎样概括?1、 答问:由个人的不幸联想到他人,深化了主题,表现了诗人崇高的思想境界。
2、 齐读这一小节;
3、 概括:“推己及人”突破教学难点,激发学生情感,并将教学导向深入,提升“这一节课”对学生素质培养的意义,激活学生的潜在探究热情,为本节课的作业布置做铺垫。
四、


·

结1、 设疑:
第四小节的用韵、诗句的长短、表达方式有何不同?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2、 小结:
歌行体的特点;思想意义。思考、答问:
 第一小节押“ao”韵,后三节换韵;前三节以七言为主,第四节变为长句;前三节叙述,第四节抒情。分析后进行整合,使学生了解文体常识并对全诗产生完整的印象。
五、


·

伸1、 课内练习:
选出一处你认为写得好的诗句并说说好在哪儿。
2课外作业上:
   像这首诗一样心怀天下,忧国忧民的诗文你还读过哪些?搜集其中的名句,加以整理,并在课下与同学交流。
   将这首诗改写成文。1、答问;

2、课外作业建议分组完成并在组与组之间进行交流。1、 巩固、拓展;
2、 试图引入研究性学习理念,促进由基础性学习向研究性学习的飞跃。



备课小结:
诗歌的教学,注重的是在诵读中品味理解,因而备课中设计了多种形式的读的指导与训练;而如何使学生由课内走课外,使一节课不仅仅只是“一节课”而已,既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当今考试形势的要求,受“研究性学习”的启发,设计了一些相关环节,虽有“效颦”之嫌,但还是想以此作一点尝试。

附:板书设计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一、秋风破屋
如闻其声
风   
如感其形
二、群童抱茅
天公毁屋叙
叹    群童顽皮
      黎民困苦事

三、夜雨沾湿
                  布衾似铁
苦    屋漏床湿
      长夜难眠

四、推己及人
                  忧国忧民           抒
忧    
      心怀天下情

来源:中国哲士网

学校教育教学 高中语文教案教师备课考试,试卷试题 公务员考试,大学生就业

各类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海滨仲夏夜
    如何解决贫困地区师资问题?
    阿长与《山海经》
    高一第一单元及《荷塘月色》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高一第二单元及《纪念刘和珍君》
    过万重山漫想
    高一第一单元单元说明
    改造我们的学习
    空间和时间旅行
    我们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
    改造我们的学习
    乡愁
    蜘蛛
    谈骨气
    大自然的启示
    大自然的启示
    安塞腰鼓
    种树“种到”联合国
    遨游于文学和哲学的殿堂──《赤壁赋…
    兰亭集序
    驿路梨花
    为你打开一扇门
    扁鹊见蔡桓公(第二课时)
    儿事记趣
    内蒙访古
    小学生质疑大作家 语文书终于认错
    为学
    再别康桥
    再别康桥
    《鸿门宴》学案
    《归去来兮辞》学案
    联想和想象
    阿长与《山海经》
    过万重山漫想
    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
    《我与地坛》教学设计——适应新教材…
    《听潮》教学实录
    宋定伯捉鬼
    有的人
    《我爱这土地》《赞美》课堂教学实录
    茶馆(第一课时)
    窦娥冤
    念奴娇·赤壁怀古
    死水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扁鹊见蔡桓公
    《短文两篇》——《我为何而生》《〈…


    《过秦论》学案
    祝福
    让世界充满爱
    海滨仲夏夜
    夏天也是好天气
    《记念刘和珍君》研究性教学设计(附课…
    胡同文化
    应有格物致知的精神
    长亭送别(表演课)
    论求知
    发问的精神
    秋魂
    初中第一册第三单元
    读《伊索寓言》
    寡人之于国也
    宽容
    渔夫和金鱼的故事
    我国古代的几种建筑
    高中第一册第六单元
    高中第一册第五单元
    高中第一册第四单元
    过秦论
    安要塞鼓
    让课堂焕发审美的光辉----谈谈《安要…
    《黄河,母亲河》语文活动课教学简案
    音乐巨人贝多芬
    济南的冬天
    《绝句》(杜甫)
    再别康桥
    季氏将伐颛臾
    回延安
    阿长与《山海经》
    五柳先生传
    梵高传(节选)
    敬畏生命
    《祝福》课堂教学实录
    散文诗两篇
    《世说新语》两则
    济南的冬天
    济南的冬天
    成都市语言文字工作知识测试题
    戏曲大舞台
    劝学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赞美(穆旦)
    中国当代诗四首
    阿Q正传
    中国当代诗四首
    盲孩子和他的影子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同步练习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重难点梳理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的相关资料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
    沁园春·长沙
    富春江上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