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教师学生公务员学习进修工作资料大全

 

论求知


教学目的 


1.认识求知的目的、态度和方法等。 


2.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 


3.学习本文精炼有力的语言。 


4.学习摘抄名言警句并制作卡片。 


重点难点 


1.重点: 


(1)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 


(2)学习摘抄名言警句的方法。 


2.难点:学习本文精炼有力的语言。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 


1.查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 


消遣:用自己感觉愉快的事来度过空闲时间,消闲解闷。 


弛惰:松懈、懒惰。 


炫耀:夸耀。 


梗概:大略的内容。 


狡黠(xia2):狡诈。 


掩饰:使用手法来掩盖缺点、错误。 


挑剔(ti1):过分严格地在细节上加以指摘。 


高谈阔论:指言谈高妙广博而不切实际。 


自欺欺人:既欺骗自己,也欺骗别人。 


博学多闻:学问广博,见闻丰富。 


2.朗读课文,出名言警句,加以理解。 


二、导入 


1.作者简介。 


弗兰西斯·培根(1561—1626),英国十七世纪杰出的唯物主义哲学家,是哲学史和科学史上划时代的人物。他十二岁入剑大学,毕业后一直为英国王室服务。晚年,受宫廷阴谋的牵累,被逐出朝廷,脱离政治生涯,专心从事学术研究和著述活动,写成了一批在近代文学思想史上具有重大影响的著作,其中最重要的一部是(伟大的复兴新工具论)。另外,他以哲学家的眼光,思考了广泛的人生问题。写出了许多形式短小,风格活泼的随笔小品。集成《论说随笔文集》,最初10篇短文,书出后风靡一时,后扩大为58简文章。他非常重视知识和科学的作用,“知识就是力量”这句名言就是他说的。 


2.导语。 


“求知”的话题十分广泛。本文的写法比较少见,分段很细,谈了有关知识的许多方面的问题。语言精炼有力,警句较多,有的已相沿成为名言。 


三、正课 


1.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精辟的语言。 


2.提问:本文的标题“论求知”如果改为“论知识”或“论求知的目的”行不行?为什么? 


讨论并归纳:文章的标题恰当地概括了全文的论述内容。若改为“论知识”则范围过宽;若改为“论求知的目的则失之过窄。 


3.提问: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意。 


讨论并归纳: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5段):论述求知的目的。 


第二部分(6~9段):论述求知的方法。 


第三部分(10~11段):论述知识作用,鼓励人们去求知。 


4.提问:第一部分有哪些警句,各告诉我们什么? 


讨论并归纳: 


(1)“求知可以作为消遣,可以作为装演,也可以增长才干。”三个排比句,提出了三种不同类型的求知目的。 


(2)“当你孤独寂寞时,阅读可以消遣。当你高谈阔论时,知识可供装潢。当你处世行事时,正确运用知识意味着力量。”三个排比句紧承上文,分别论述“消遣”“装潢”和“增长才干”这些目的。重点放在第3句,阐述了知识与才干的关系,它使人联想到培根那句流传很广的名言:“知识就是力量。” 


(3)“狡诈者轻鄙学问,愚鲁者羡慕学问,推聪明者善于运用学问。”三个排比句分析不同的人对待知识的不同态度。 


5.提问:作者为论证“求知可以改进人的天性”这个论点,用了哪两个比喻?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讨论并归纳: 


(1)人的天性犹如野生的花。 


(2)求知学习好比修剪移栽。 


“野生的花”未经过人工培育,用来比喻“人的天性”,是恰切的; 


“修剪移栽”是人的有目的的行为,用来比喻“求知学习”,也很恰当。 


“野生的花”是可以“修剪移栽”的,两个喻体之间配合得恰当,用来比喻“求知学习”可以“改造人的天性”也是很恰当的。运用比喻使论说的道理通俗易懂,并使语言生动形象。 


6.提问:第二部分写求知有几种方法? 


讨论并归纳: 


(1)对粗糙的书,只须浅尝、粗知、读别人的笔记摘要。 


(2)对好书要精读,细读,反复地读,做笔记、讨论。 


7.提问:第二部分有哪些警句,告诉人们什么? 


讨论并归纳:“读书使人的头脑充实,讨论使人明辨是非,做笔记则能使知识精确。”三个排比句分析了读书、讨论、做笔记的不同作用。 


8.提问:第三部分有哪些警句,告诉人们什么? 


讨论并归纳:“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思维精密,哲理使人思想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总之,“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用排比句列举六门学科知识的作用进行论证,最后归纳论点。’‘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 


9.提问:第三部分用“打球有利于腰肾,射箭可扩胸利肺,散步则有助于消化,骑术使人反应敏捷”列举这些例子论证了什么? 


讨论并归纳:列举四个例子说明身体上的缺陷,可以通过运动来弥补,同样精神上的各种缺陷,也可以通过求知来弥补。 


10.提问:本文多处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来列举同类事物或比较不同事物,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讨论并归纳:这样写使相同或不同的观点更加明显,使论述语言更为鲜明有力,气势也更贯通。 


四、小结 


本文以很细的分段,密集的警句,发表了对求知的种种看法。主要论述了求知的目的、方法以及知识的作用等,鼓励人们去求知。本文运用排比列举同类事物或比较不同事物,使观点更加鲜明,语气更加贯通强烈。 


五、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一、二题。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阅读下列语段,回答问题。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思维精密,哲理使人思想深刻,伦理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总之,“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 


不仅如此,精神上的各种缺陷,还都可以通过求知来弥补。正如身体上的缺陷,可以这过运动来弥补一样。例如打球有利于腰肾,射箭可扩胸利肺,散步则有助于消化,骑术使人反应敏捷,等等。同样,一个思维不集中的人,可以研习数学,因为数学稍不仔细就会出错。缺乏分析判断力的人,可以研习经院哲学,因为这门学问最讲究繁琐辨证。不善于推理的人,可以研习法律学,如此等等。这种种头脑上的缺陷,都可以通过求知来疗法。 


1.第1段所运用的修辞方法是____,其作用是____。 


2.第2段开头“不仅如此”,“如此”指____。 


3.第2段举运动的例子证明了____。运用的的论证方法。 


4.请模仿第1段的句式,写一段文字.

来源:中国哲士网

学校教育教学 高中语文教案教师备课考试,试卷试题 公务员考试,大学生就业

各类 论求知,教学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济南的冬天
    如何解决贫困地区师资问题?
    阿长与《山海经》
    高一第一单元及《荷塘月色》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高一第二单元及《纪念刘和珍君》
    过万重山漫想
    高一第一单元单元说明
    改造我们的学习
    空间和时间旅行
    我们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
    改造我们的学习
    乡愁
    蜘蛛
    谈骨气
    大自然的启示
    大自然的启示
    安塞腰鼓
    种树“种到”联合国
    遨游于文学和哲学的殿堂──《赤壁赋…
    兰亭集序
    驿路梨花
    为你打开一扇门
    扁鹊见蔡桓公(第二课时)
    儿事记趣
    内蒙访古
    小学生质疑大作家 语文书终于认错
    为学
    再别康桥
    再别康桥
    《鸿门宴》学案
    《归去来兮辞》学案
    联想和想象
    阿长与《山海经》
    过万重山漫想
    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
    《我与地坛》教学设计——适应新教材…
    《听潮》教学实录
    宋定伯捉鬼
    有的人
    《我爱这土地》《赞美》课堂教学实录
    茶馆(第一课时)
    窦娥冤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念奴娇·赤壁怀古
    死水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扁鹊见蔡桓公
    《短文两篇》——《我为何而生》《〈…


    祝福
    让世界充满爱
    海滨仲夏夜
    海滨仲夏夜
    夏天也是好天气
    《记念刘和珍君》研究性教学设计(附课…
    胡同文化
    应有格物致知的精神
    长亭送别(表演课)
    发问的精神
    秋魂
    初中第一册第三单元
    读《伊索寓言》
    寡人之于国也
    宽容
    渔夫和金鱼的故事
    我国古代的几种建筑
    高中第一册第六单元
    高中第一册第五单元
    高中第一册第四单元
    过秦论
    安要塞鼓
    让课堂焕发审美的光辉----谈谈《安要…
    《黄河,母亲河》语文活动课教学简案
    音乐巨人贝多芬
    济南的冬天
    《绝句》(杜甫)
    再别康桥
    季氏将伐颛臾
    回延安
    阿长与《山海经》
    五柳先生传
    梵高传(节选)
    敬畏生命
    《祝福》课堂教学实录
    散文诗两篇
    《世说新语》两则
    济南的冬天
    《过秦论》学案
    成都市语言文字工作知识测试题
    戏曲大舞台
    劝学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赞美(穆旦)
    中国当代诗四首
    阿Q正传
    中国当代诗四首
    盲孩子和他的影子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同步练习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重难点梳理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的相关资料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
    沁园春·长沙
    富春江上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