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诗词阅读
|
己,天涯若比邻”是千古传诵的句子,请说说它好在哪里。
答:
此题比较全面地考查了对古诗的赏析,突出了文学鉴赏能力的重要性。第(1)题考查对诗歌的诵读。诵读是欣赏古诗的前提。只有读清节奏,方能更好地理解诗句意思。B项错在“离别”和“宦游”是一个词语不能分开,在这里它们起修饰作用。第(2)题考查对常识和内容、情感的把握。C项错在对诗句意思的曲解。诗人与朋友已在外做官了。第(3)题考查对名句妙处的品味,属开放性试题。答题时应善于对比,领悟感情基调独具一格。参考答案为:自古以来,写离别的诗作大多情感悲伤、基调低沉,而王勃的这两句诗则全无悲伤之情,写得昂扬乐观,能给朋友以安慰和鼓励,这种对待离别的积极态度值得称道。
解答诗词赏析题要依据平时的积累。对于选择题,答题时应首先审读题干要求,看清选正还是选误,然后逐行逐字逐句地审读选项,根据自己的理解逐渐缩小正确答案的范围,直到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对于主观表述题,则应准确、简洁地填写,特别是对于开放型的题,要紧扣原诗作答。
例题2、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词后问题。
西江月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1.关于这首词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词的作者是唐代的辛弃疾。
B.“西江月”是词的题目。
C.“惊”和“鸣”不是分别“鹊”和“蝉”的,而是说“鹊”“蝉”“惊”“鸣”。
D.“见”,读jiàn,见到的意思。
2.词中以“__________”写乌云密布,这样写的好处是增加画面的美感。
3.从全词看,是生机勃勃的农村风光和令人喜悦的__________,唤起了词人辛弃疾的愉快心境。
[分析]这是一个古代词鉴赏题。第1题是从基础知识方面考查,A项考作者,错在辛弃疾应为宋代人,不是唐代;B项中“西江月”应为词牌名,不是词的题目;D项“见”应读为“xiàn”是通假字,应为“现”。正确选项是C。第2题从句子意思方面考查。做题的关键是结合横线后面内容的提示而理解,这些内容包括:乌云密布和增加画面美感。而词中明确写到雨的是“两三点雨山前”,但与提示结合不太明显,只有“七八个星天外”,用星星的远和少暗示乌云的浓密而迫近。同时也增加了画面的美感。第3题的横线上应填“丰收景象”,正是因为看到、闻到“稻花香”,预感到“丰年”即将来临,作者才能在暴雨即将来临之时心中还充满了喜悦。
[答案]:1.C 2.七八个星天外 3.丰收景象
例题3、
选出对下列两句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B )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A.诗句以梨花喻雪,新颖奇特。
B.这两句诗写出了春风吹拂,梨花盛开的美景。
C“千树万树梨花开”让人在冰天雪地里如同置身于大好春光之中。
D.一个“忽”字,既写出了塞外气候的变幻奇特,又表现了诗人见到奇丽雪景后的惊喜之情。
老师问:从这两个题中你可以看出,这类题考查的重点在哪里?
学生试总结。
主要有:
1、重点作家、作品、朝代及古诗词常识。(识记积累)
2、理解古诗词中重点词句的含义及作用。(联想想象)
3、体味意境,理解作者思想感情和诗词内容。(背景)
4、理解诗词的表现手法,如典故、象征、修辞等。(体味)
[提示]:对古诗词的阅读欣赏,考生应予以重视。因古诗词意境丰富、语言又含蓄,而且具有跳跃性。做这类题应整体感悟,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准确地欣赏古诗词。
三、检测题
1、读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回答问题。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1)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全诗由述志和记梦两部分组成,两者之间是因果关系。
B.诗中“尚”字表现了诗人强烈而至死不渝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
C.诗的后两句都是写梦境,与前两句写实相映衬。
D.全诗气势豪壮,感情真挚,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2)请你对“夜阑卧听风吹雨”—句略作赏析。
答案:(1)C (2)写时间、环境和现实生活中的诗人形象。“风吹雨”既是现实生活,又象征南宋王朝的命运。诗人从“风吹雨”联想到南宋王朝摇摇欲坠的处境,把现实与梦境自然地联想起来,使“铁马冰河”的梦境和“戍轮台”的平生壮志融为一体,抒发爱国之情。
2、读苏轼的《浣溪沙》,完成1—3题。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1.词的上阕描写了“兰芽浸溪”、“沙路无泥”、“暮雨规啼”三幅画面。请你展开想象,用简洁的语言描述一下其中的一呻鬲图画。
2.词的下阕由写景转入抒怀,请结合全词内容,试从句意、哲理、作者情感等方面的一点,谈谈你的理解。
3.从所积累的古诗曲的名句中(课内外不限),找出与“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一句句意相反的来,写在下面。
解析:这道题以主观题的形式考查古诗词的赏析,难度有些大。第l题要求展开想象用简洁的语言描述一幅画面,要注意描述与翻泽的区别,描述更自由,发挥空间大,但要求形象、生动,富有文采。示例:“兰芽浸溪”,三月间,山下的兰草刚冒出短短的嫩芽儿,芽儿浸在兰溪里,显得生机盎然,充满活力。第2题要求谈淡句意、哲理、作者情感等方面中的一点,如句意,就是下阕的翻译,与第1题不同,解答略;如哲理,即人可以青春长在,不必为光阴流逝、人生衰老而叹息;如作者的情感,则要考虑词的写作背景:作者当时正是政治上失意处于逆境之中,本词表达了作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豁达的胸襟。第3题考查积累和拓展的能力。示例: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其他诗词曲中的句子,只要符合题意即可)
3、(1).选出对杜甫《春夜喜雨》一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A.开头两句,诗人运用拟人修辞手法,仿佛春雨知道农时,应时即来。
B.中间四句,诗人分别从听觉和视觉落笔,写了“好雨”润物之功,诗人爱雨之心。
C.最后两句,诗人设想雨后晨景:雨过天晴,成都城中处处落英缤纷。
D.全诗虽不露一个“喜”字,但从“潜”、“润”、“细”、“湿”等字却可以体会出诗人喜雨之情。
(2).(加分题,考生可做可不做,做对了加3分)
除上述写春外,你能否再写出夏、秋、冬景的诗句各一句,并写出其作者?
(1)夏景:_______________ 作者:______________
(2)秋景:_______________ 作者:______________
(3)冬景:_______________ 作者:______________
答案: 1.C 2.本题为加分题,要求从严,答案略。(诗、词、曲、赋)皆可,文不行。
四、同学们互相交流作题的体会,有问题的可以提问,师生互答。
五、下课。
我的邮箱是Zjianbin@wljy.cn
上一页 [1] [2] [3]
|
来源:中国哲士网
学校教育教学 教育教学工作教师备课考试,试卷试题 公务员考试,大学生就业
各类 古诗词阅读,教学资料
|
上一篇文章: 《谏太宗十思疏》教学问题设计 |
下一篇文章: 动手动脑 自主探究——《田忌赛马》教学设计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