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教师学生公务员学习进修工作资料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资料 >> 小学 >> 五年级第二学期 >> 语文五年级第二学期教学实录 >> 正文

 

《草原》第一课时教学实录1 -课件 教案 论文 实录 说课 反思

教学内容:理解第一自然段。
  教学目的:
  1、理解内容,感受草原的美;
  2、训练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准备:
  电视机、影碟机、光盘、录音机、《草原》配乐朗读磁带。
  教学过程:

  师:大家很喜欢音乐,那么,今天老师为大家找来了一首很美很美的歌曲,请大家欣赏后,说说这首歌曲描写的是什么地方。
  (播放《草原之歌》乐曲)
  师:大家说说歌中写的是什么地方?
  生:(齐)-----原!
  师:大家听得很认真,也说得很正确,这正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十三课。(师板书课题《草原》),在作者老舍先生的笔下,草原有什么特点,原上的人们又有什么特点呢?请大家一起听一遍《草原》配乐朗读,再谈谈你的感受。
  生:我感觉草原很大。
  生:我感觉草原很美。
  生:草原上的人很热情、好客。
  生:草原上的物产很丰富,风俗很独特。
  [自评:引导学生入情入境是语文教学艺术的一个特点,采用欣赏音乐、听朗读,较好地体现了这一特点。但在激趣上总觉不够,显得有些平淡。]
  师:大家说得很好。让我都很想亲自去草原看看,亲自感受一下草原的乐趣。你们想去吗?好,那就让我们一起去吧!(充满激情)请同学们自己把心带到原中,去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吧!看一看,作者笔下的草原是什么景象?
  (生自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师:这一段,作者写出了哪些景物?
  生:天空、小丘……
  生:羊群、骏马和大牛……
  师:同学们找得很对,作者写草原,主要抓住了原的天空、空气、大地、小丘、羊群等景物,这些景物构成了一幅辽阔美丽的草原风光图。下面,请大家闭上眼,听老师读课文这一段,同学们脑海里想象作者描写的景物,结合你平时所见的这些景物形象,让它们在你的脑子里展开一幅幅面,然后想一想,作者是怎样描写这些景物的?
  [自评:课文是生学习的版本,但它最应该属于作者的感受。而如何让学生更好地贴近作者的感受,这才是教学的方法,或者说教学艺术。让生借助作者的语言文字去想象,自我感觉是一种较好的将作者----作者的作品包蕴的东西----读者
  联系起来产生共鸣的方法和手段。]
  (读后,同学们纷纷举手)
  师:现在请同学们说说,作者是怎样写草原的天空的?
  生:“这里的天比别处的天更可爱。”
  师:为什么说“这里的天”比“别处的天更可爱”?
  生:草原上的空气,非常清新,又没有污染,不象我们城市,受工厂废气浓烟污染,都看不见天空了。(掌声响起)
  生:说明原上的空气非常干净,草原一带山清水秀,所以感到清鲜。
  师:同学们理解得很深刻,体会说得太形象了,而且说明大家也是生活中的有心人,非常关注生活,老师认为我们更重要的是每个人都应该积极投身到保护环境中来。好,那作者为什么要在“清鲜”和“明朗”这些词前加上“那么”呢?能否换一个词语?
  生:“那么”可以换成“非常”、“很”。
  生:还可以换成“多么”。
  师:大家将换成的句子读一读,看意思有没有变化?
  生:没有变化。
  生:老师,这样一换,意思是不变,但好象表达的感情变了,变得没有那么强烈了。
  师:你能不能给大家说明白些?
  生:作者用“那么”表达的感情是对草原无比喜爱,喜爱到了极点一样,而其它的词却没有这种感情了。(掌声又响起)
  [自评:语文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学习用词的准确、精炼、贴切。此例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换词比较,培养学生的语感,又让学生明白写作时用词怎样才能准确地表达情感。但在引导保护环境上似乎不够,却又怕牵扯太多。]
  师:面对此景,作者的心情怎样?在文中找出有关语句。
  生:“总想高歌一曲,表示自己的愉快。”
  师:是啊,作者初入原,面对草原的明朗天空、清鲜空气,真是------,看大家能用什么词形容作者此时的感受?
  生:心情开朗。
  生:心旷神怡。
  生:神清气爽。
  师:好,非常好!那么,天底下的草原,在作者眼里,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
  生:“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师:你从“一碧千里”这个词体会到了什么?
  生:大草原都是绿的。
  生:大面积都是绿的。
  生:“碧”就是青绿色,“一碧千里”是说“整个原全是青绿色的,一眼望不到边。”说明草原又绿又大。
  师:你们认为谁体会得最好?说得最具体?
  生:第三个同学。
  师:为什么又说“而并不茫茫”呢?
  生一时接不上来。师引导:我们可以利用刚才这位同学的办法去试试:他是怎样理解“一碧千里”这个词的呢?请刚才这位同学给大家讲讲吧!
  生:老师,我是通过查字典来理解的。
  师:对啊!我们也可以学学他吗?
  (学生急不可奈地拿出字典查起来,不一会儿纷纷举手)
  生:“茫茫”是“模糊、朦胧的样子”那么这句是说“草原虽然很大很大,但是并不模糊。
  生:也可以说站在草原上可以看到很远,而且又很清楚。
  生:与上文的“明朗的天空”、“清新的空气”连起来,使我想草原很洁净,没有什么东西遮挡视线,所以作者才看得清,看得远。(掌声响起)
  师:说得真好!我们就是应该这样联系上下文来体会。那么作者又是怎样描写草原的羊群、大地和小丘呢?
  [自评:对学法的指导,是高年级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此举尚可。]
  生:作者把草原的大地比喻成无边的绿毯,把羊群比喻成绿毯上绣着的白花。
  生:小丘像一幅美丽的中国
  师:大家读得很仔细。请大家看看黑板上的一幅图画(师出示图画,指认“羊群”和“小丘”。点拨“绿色渲染”就是“用绿颜色涂画的”,“墨线勾勒”指“用墨线把物体的轮廓勾画出来”)依据图及文中内容,请大家谈谈,“绿色渲染”和“墨线勾勒”分别指什么?
  生:绿色渲染说明草原这幅的基本色是绿的。
  生:绿色渲染还是说草原上都是绿的。
  生:不用墨线勾勒说明草原上的小丘和平地之间没有明显的界线。
  生:不用墨线勾勒说明小丘和平地连成了一个整体。
  师:这几位同学都说得很好。请大家再读读第三句,就会明白。
  生:(齐读)“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
  师:原上可谓“放眼处处皆绿色”。请大家找找,看哪个词写出草原这“绿”到底是怎样的“绿”?
  生:“翠色欲流”
  师:那是怎样的“绿”呢?
  生:绿得快要流动。
  生:是说绿的颜色很浓,好像要流出水来。
  生:不仅说它绿得浓,还说它绿得鲜艳,光亮亮的。
  生:对,因为草原上很洁净,上没有什么灰尘和污染物,所以是这样,绿得鲜艳耀眼。
  师:大家一个比一个体会得深刻。面对如此宽广、美丽的大草原,假若是你来到了它上面,你会产生什么样的想法?
  生:在草原上痛痛快快地跳上几圈。
  生:在草原上美美地睡上一觉。
  生:在草原上无拘无束地纵情高歌。
  生:骑上一匹马,愉快地奔跑。
  师:好,这都说明大家在草原上心情愉快、高兴。我们还是来看看作者此时的感受是怎样的吧!
  生:很高兴,因为他想吟诗。
  生:很留恋,舍不得离去,因为他站在那里“久立四望”。
  生:作者还无比陶醉,从“连骏马和大牛都静立不动,好像在回味着原的无限乐趣。”看出,他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借骏马和大牛来写出自己对草原的感受。
  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生:说明原很美,连马和牛都吸引了。这样更突出了草原的美。
  师:说得真好!现在请大家回顾一下,这一段作者主要写了什么?按什么顺序来写的呢?
  生:主要写的美丽景色和作者的感受。按从上到下的顺序来写的。
  生:我觉得还有从整体到部分的写法。
  师:(鼓励地)何以见得?
  生:作者先说“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这是总写草原给人的印象,而后面写平地、羊群、小丘这些都是分写。
  师:说得非常好,我们就应该这样大胆发表个人的意见。
  好,我们之所以对草原有这么美好而深刻的感受,就是得益于作者的细心观察和巧妙的表达,请大家在文中找一找,看看作者哪些方法值得我们在今后的写作中借鉴。
  生:句子中运用恰当的比喻、拟人的手法。
  生;观察很有顺序。
  生:每写完一处景物,就写出自己的切身感受使人受感染。
  生:抓住静态景物的特点进行细致描写,使人印象深刻。
  师:是啊,正因为作者注意了这些,所以我们能真实地感受到原简直是一幅美丽的图。好,下面让大家见见真实的草原风光吧!(师放录像:《草原风光》)学了老舍笔下的草原,也见识了真正的原风光,面对如此美丽的草原,你心上会涌起一种什么样的情感呢?
  生:我向往这样的景色。
  生:我想亲自去看看它。
  生:草原是祖国的一部分,我们的祖国多可爱啊!
  师:大家都说出了心里话,我也有同感。其实,我们的祖国本来就是一幅巨图,土地辽阔、物产丰富、人民幸福安康。
  现在,请同学们用无比喜悦的心情,再自由朗读这一段,争取指导它背下来。

来源:中国哲士网

学校教育教学 五下教学实录教师备课考试,试卷试题 公务员考试,大学生就业

各类 《草原》第一课时教学实录1 -课件 教案 论文 实录 说课 反思,教学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尊重选择 张扬个性──《清平乐·村…
    支玉恒教学实录:《再见了,亲人》第…
    支玉恒教学实录:《再见了,亲人》第…
    支玉恒:《草船借剑》教学实录 -课件…
    王菘舟《草船借箭》课堂教学实录 -课…
    支玉恒教学实录——《丰碑》 -课件 教…
    《祖父的园子》教学实录1 -课件 教案…
    窦桂梅教学实录《圆明园的毁灭》 -课…
    从实在的园子走向精神的园子──《祖…
    《彩色的非洲》课堂实录 -课件 教案 …
    《清平乐·村居》教学实录 1 -课件 教…
    《冬阳·童年·骆驼队》第一课时课堂…
    走进作者 领悟写法 提升写作──《…
    《冬阳·童年·骆驼队》教学实录 -课…
    淡淡的感伤,深深的怀念──《冬阳·…
    《将相和》教学实录2 -课件 教案 论文…
    《草原》第一课时教学实录 -课件 教案…
    《祖父的园子》教学实录3 -课件 教案…
    《金钱的魔力》教学实录 -课件 教案 …
    《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课堂教学…
    《与象共舞》课堂实录 -课件 教案 论…
    《临死前的严监生》课堂实录 -课件 教…
    《将相和》教学实录 -课件 教案 论文…
    《猴王出世》教学实录 -课件 教案 论…
    窦桂梅《晏子使楚》课堂实录 -课件 教…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实录 -…
    《杨氏之子》课堂实录 -课件 教案 论…
    《刷子李》课堂教学实录 -课件 教案 …
    《人物描写一组》课堂实录 -课件 教案…
    《梦想的力量》课堂实录 -课件 教案 …
    《桥》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课件 教案 …
    《桥》第一课时教学实录 -课件 教案 …
    《童年的发现》教学实录 -课件 教案 …
    《打电话》教学实录 -课件 教案 论文…
    品读优美语句──《草原》教学片断 -…
    《半截蜡烛》教学实录 -课件 教案 论…
    《草原》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课件 教案…
    《将相和》教学实录1 -课件 教案 论文…
    《将相和》教学实录 -课件 教案 论文…
    从对比中感悟人物形象──《将相和》…
    《金色的鱼钩》教学实录2 -课件 教案…
    《金色的鱼钩》教学实录1 -课件 教案…
    《再见了,亲人》教学实录1 -课件 教…
    《再见了,亲人》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
    《白杨》教学实录及评析 -课件 教案 …
    《再见了,亲人》教学实录及评析 -课…
    《再见了,亲人》教学实录 -课件 教案…
    《晏子使楚》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课件…
    《晏子使楚》教学实录 -课件 教案 论…
    窦桂梅教学实录——《晏子使楚》 -课…
    淡淡的感伤,深深的怀念——《冬阳·…
    《冬阳·童年·骆驼队》教学实录 -课…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教学片断及反思…
    《清平乐 村居》教学实录 -课件 教案…
    《金色的鱼钩》教学实录 -课件 教案 …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片断赏析 -课件…
    入情入境,感悟美文──《白杨》一课…
    运用语言信息 开展口语交际──《白…
    《白杨》课堂教学实录 -课件 教案 论…
    《白杨》教学实录与评析1 -课件 教案…
    窦桂梅:《清平乐·村居》教学实录 -…
    《白杨》教学实录 -课件 教案 论文 实…
    《白杨》第一课时课堂实录 -课件 教案…
    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白杨》教学…
    及时反思,享受教学的精彩──《草原…
    品读·感悟·应用──《草原》教学片…
    《草原》教学实录3 -课件 教案 论文 …
    《草原》教学实录2 -课件 教案 论文 …
    《草原》教学实录之一 -课件 教案 论…
    支玉恒教学实录——《草原》 -课件 教…
    在审美体验中学诗词——《清平乐 村居…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