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教师学生公务员学习进修工作资料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资料 >> 小学 >> 五年级第二学期 >> 语文五年级第二学期教学实录 >> 正文

 

支玉恒:《草船借剑》教学实录 -课件 教案 论文 实录 说课 反思

 
大巧若拙因材施教


一、《草船借箭》的破题开篇
  师: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一篇课文,大家一起说,学哪一课?生:《草船借箭》(教师板书课题)
  师:谁知道这个“箭”是什么样子?生:前边是一个三角形的铁头,中间是一根竹竿,后面有翎毛。
  师:大家再看这个“剑”,(板书“剑”字)和“箭”一样不一样?生:不一样。这种剑后面是一个把儿,前边有剑刃子是一种短兵器。
  师:这位同学的发言中有一个词非常重要,谁注意到了?生:他说的“短兵器”很重要。
  师:对不对?(生齐:对)是的,战场上短兵相接时,用的是这个“剑”,有手把,双面刃;这个“箭”是远战时用的,所以文中周瑜问诸葛亮“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知道了吧?生:(齐)知道了。
  师:我再提一个问题,谁知道“草船借箭”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生:这个故事发生在三国的时候。
  师;三国,都有哪三个国?生:有东吴、西蜀,还有一个魏国。
  师:你知道东吴由谁统治吗?生:孙权
  师:西蜀呢?生:刘备
  师:那么魏国呢?生:魏国,原来是曹操保着汉献帝,后来曹丕篡位,他当了魏国的皇帝。
  师:那是以后的事了。在我们今天讲的这个故事里,曹家还没有人当皇帝,但是魏国的大权实际上在曹操的手里。对不对?生:对。
  师:大家结合预习想一想,“草船借箭”的故事,讲了哪几个人物?生:讲了周瑜、诸葛亮,还有鲁肃和曹操。(教师板书这四个人名)
  师:刚才在讲三国的情况时,曹操提到了。现在我要问,诸葛亮是谁,哪个国家的,干什么的?生:诸葛亮是西蜀刘备的军师。
  师:也是丞相,对不对?好像现在的国务院总理。周瑜呢?哪国的?干什么的?生:他是东吴的都督。
  师:什么是都督?生:就是统帅三军的元帅。
  师:对,相当于现代的总司令或国防部长什么的。鲁肃呢?生:鲁肃是东吴的一个将领。
  师:对,东吴的一个大臣。我再问一个问题,在这些人之间发生了什么事?也就是说,什么事情把这些人联系起来的?一个一个说,诸葛亮和周瑜是怎样联系起来的?生:周瑜很妒忌诸葛亮,想用十万支箭来为难他,可是诸葛亮答应了。
  师:这句话说通没有?“想用十万支箭为难他”,通吗?生:我认为他没有说清楚。应该是,周瑜想陷害诸葛亮,想用十天造好十万支箭来为难他,可是诸葛亮说,他只用三天。
  师:简单地说就是周瑜让诸葛亮造箭,诸葛亮答应了。可以不可以?生:我认为您说的有点不对了,光说造箭.不说期限,那什么时候造出来都可以。应该说在短时间内造好十万支箭。
  师:他的发言是要强调“短时间”内。具体的问题,我们研究课文时还要议论,现在只说什么事情把他们联系起来——他让他造箭,他答应了,简单地说,联系起来没有。生:联系起来了。师:诸葛亮和鲁肃是怎样联系起来的?生:诸葛亮向鲁肃借船,帮助诸葛亮造箭。
  师:很简单,还能再简单吗?生:鲁肃借给诸葛亮船,帮助诸葛亮造箭。
  师:还能再简单吗?生:鲁肃帮助诸葛亮。
  师:鲁肃帮助诸葛亮,鲁肃主动帮助?生:我认为就是借船造箭。
  师:还是不正确。诸葛亮请鲁肃帮忙,鲁肃答应了。可以吗?(生答:可以)最后看诸葛亮和曹操是怎么联系起来的?生:最简单的方法回答是:曹操借给了诸葛亮十万支箭。
  师:诸葛亮没去,曹操就借给他了?生:曹操中了诸葛亮的计,借给了诸葛亮十万支箭。
  师:再说得明确一点。生:诸葛亮用计借来曹操的十万支箭。
  师:很好。那谁能把这几个人的联系,用一段话连起来说一下。生:周瑜请诸葛亮造十万支箭,诸葛亮答应了,鲁肃借给诸葛亮船,帮助诸葛亮造箭,诸葛亮用计谋向曹操借来了十万支箭。
  师:说得不错。刚才他说的这一段话,实际上就是课文的什么?生:(齐)主要内容。
  师:如果我现在请大家给课文分段,能分不能分?(学生沉默)
  师:事情的起因是什么?
  生:这件事情的起因,我认为是周瑜妒忌诸葛亮,让诸葛亮在短期内造箭。
  师:可以吗?(生:可以)事情的结果,刚才没说,是什么?生:诸葛亮得到了箭。
  师:那么剩下的这部分内容是故事的什么?
  生:(齐)经过。
  师:可以分几段。生:(齐)三段。
  师;如果我想把“经过”再分成两部分,可以不可以?(生:可以)好。诸葛亮请鲁肃帮忙,鲁肃答应了。这是什么?我要求不说刚才那句话了一他请他帮忙,他答应了,不这样说了,怎么说?生:这一部分是做借箭的准备工作。
  师:好。这才是(指去向曹操借箭的有关板书)——生:正式的借箭过程。
  师:我提最后一个问题,在这几段中哪一段是最主要的内容?生:经过是主要内容。
  师:在经过里面“准备”和“借箭”谁是更主要的内容?生:经过中“借箭”是最主要内容。
  师:这个故事发生在三国时期,在这个故事发生的前后,三国起了变化了。三国,是三足鼎立,好像大鼎的三条腿。现在,孙、刘已经联合起来了,共国抗御曹操。要记住这一点,对理解课文很重要:“孙、刘联合,共同抗曹”。

         
         

  【评析】:
  这一课例的内容比较丰富,从多方面展示了教师在开始指导学生学习一篇课文时所做的工作。本教例主要采用的是“师生谈话法”。在谈话中为即将开始的课程,做了多方面的准备。
  一、向学生渗透了学习课文时所必要的有关知识。如“箭”与“剑”的形状、区别及各自的用途。讲这一点是为了配合课文中周瑜的一句问话,“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教师在这里预先点破,学文时学生就会不问自通。同时,教师在谈话中很自然地向学生展现了这一故事的时代背景、三国的构成、统治者、课文中人物的所属和职务。而所有这些都是在谈话中教师引导学生讲出的,有效地运用了学生的知识储备。个别内容学生不了解,教师也不避讳地直接讲出,也是一种及时的、必要的补充。特别是“孙刘联合,共同抗曹”这样的形势介绍,对学生理解故事的发生、发展和人物的所言所行,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这一教例,教师还引导学生从认识故事中人物的相互联系入手,引出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故事的脉络;由此又推演出文章的段落结构、段内层次和文章的重点内容。让学生在逐段学文前,对全文胸中有数,有利于对文章内容全面、系统的理解。这不但显示了教学设计的巧妙,也表现了教师教学思路相当清晰。
  三、在学生发言中,教师时时注意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要求他们说话要简练,要学会概括,要有逻辑性。表现了教师不放松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时时注意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使其不断得到完善和提高。

  二、《草船借箭》的课堂终结
  
    《草船借箭》课文讲完了,黑板上出现这样一幅图(略).
  教师又请同学们综合课文内容,结合板书,总结诸葛亮借箭成功的原因。要求高度概括为三点。在教师引导下,学生经过一番思考,概括出“知友”、“知敌”、“知天”三点。教师又要求把这三点再归纳为两点。学生很快就说出了“知人”、“知天”。但教师仍然追问:还能把这两点再概括为一条道理吗?学生根据课文所提供的事实,结合板书中提炼出来的内容,看到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全在于他对事物发展变化的预测和估计,完全同后来的事实相一致。(他识破了周瑜设计陷害自已,但为了顾全大局,并不说穿,而是将计就计;他知道鲁肃性格忠厚,又极力主张孙刘联合共抗曹兵,就完全信赖,请他帮忙,求他保密,鲁肃果然帮了忙,保了密;他了解曹操用兵谨慎,心性多疑,就敢于率领船,轻兵逼寨,曹操果然只放箭,不出兵;他预测三天后必有大雾,三天后果然大雾弥漫,成了他用兵的屏障)由此,学生归结出这条道理是:要想把事情办成,自己的想法就一定要符合实际情况。这是这个教学环节的第一阶段。
  接着教师又假设了一种具体情境,设问:如果那天驻守曹军大寨的不是曹操,而是一个性情莽撞的人,结果会怎样?要求学生用刚才得出的那条道理去分析。讨论的结果是不言而喻的。这是这个教学环节的第二阶段。

  【评析】:
  用这样的讨论来终结这篇课文的阅读,具有多方面的意义:
  一、凭借教材内容,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特别是概括能力,并在这种训练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使学生能想会说。
  二、这个教学环节的第一阶段,是引导学生由具体的历史事件归纳出具有普遍意义的原理(由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推理);第二阶段是借助假设情境引导学生运用普遍原理分析具体事例(由一般到特殊的演绎推理)。这两个思维训练过程,正好是一次完整的认识活动的循环——“这是两个认识的过程,一个是由特殊到一般,一个是由一般到特殊。人的认识总是这样循环往复地进行的。”(毛泽东《矛盾论》)这样的教学,教给学生认识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认识客观世界的能力。
  三、在第一阶段中学生归纳出的“要想把事情办成,自己的想法就一定要符合实际情况”的这条道理,实际上就是毛泽东同志讲的“要想得到工作的胜利,即得到预想的结果,一定要使自己的思想合于客观外界的规律性。”(《实践论》)这样的教学设计,发掘了教材内在的教育因素,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这种启蒙教育完全没有出现硬性的、抽象的哲学概念,而是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在课文所提供的具体凭借上的思考和体会。没有外加,没有注入,没有“拔高”;不是贴标签,也不是喊口号。
  四、这样的课堂终结,没有把讨论的内容和学生的思维囿于一篇教材之内,做到了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深入教材又跳出教材,扩大了课堂教学效果。这样来终结一篇课文的教学,使学生对课文内容,对诸葛亮这个历史人物在“借箭”这一事件中所表现的足智多谋,在更高的层次上形成了整体认识。这个整体认识,与讲课开始时对课文内容、结构的整体认识,其份量和高度都是不相同的。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google_ad_client = "pub-7812816468799782";google_ad_width = 728;google_ad_height = 90;google_ad_format = "728x90_as";google_ad_type = "text";//2007-07-21: A02google_ad_channel = "2937803212";google_color_border = "FFFFFF";google_color_bg = "FFFFFF";google_color_link = "11593C";google_color_text = "000000";google_color_url = "333333";google_ui_features = "rc:6";//--></Script><Script src="http://pagead2.googlesyndication.com/pagead/show_ads.js" type=text/javascript></Script>

来源:中国哲士网

学校教育教学 五下教学实录教师备课考试,试卷试题 公务员考试,大学生就业

各类 支玉恒:《草船借剑》教学实录 -课件 教案 论文 实录 说课 反思,教学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尊重选择 张扬个性──《清平乐·村…
    支玉恒教学实录:《再见了,亲人》第…
    支玉恒教学实录:《再见了,亲人》第…
    王菘舟《草船借箭》课堂教学实录 -课…
    支玉恒教学实录——《丰碑》 -课件 教…
    《草原》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课件 教案…
    《祖父的园子》教学实录1 -课件 教案…
    窦桂梅教学实录《圆明园的毁灭》 -课…
    从实在的园子走向精神的园子──《祖…
    《彩色的非洲》课堂实录 -课件 教案 …
    《清平乐·村居》教学实录 1 -课件 教…
    《冬阳·童年·骆驼队》第一课时课堂…
    走进作者 领悟写法 提升写作──《…
    《冬阳·童年·骆驼队》教学实录 -课…
    淡淡的感伤,深深的怀念──《冬阳·…
    《将相和》教学实录2 -课件 教案 论文…
    《草原》第一课时教学实录 -课件 教案…
    《祖父的园子》教学实录3 -课件 教案…
    《金钱的魔力》教学实录 -课件 教案 …
    《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课堂教学…
    《与象共舞》课堂实录 -课件 教案 论…
    《临死前的严监生》课堂实录 -课件 教…
    《将相和》教学实录 -课件 教案 论文…
    《猴王出世》教学实录 -课件 教案 论…
    窦桂梅《晏子使楚》课堂实录 -课件 教…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实录 -…
    《杨氏之子》课堂实录 -课件 教案 论…
    《刷子李》课堂教学实录 -课件 教案 …
    《人物描写一组》课堂实录 -课件 教案…
    《梦想的力量》课堂实录 -课件 教案 …
    《桥》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课件 教案 …
    《桥》第一课时教学实录 -课件 教案 …
    《童年的发现》教学实录 -课件 教案 …
    《打电话》教学实录 -课件 教案 论文…
    品读优美语句──《草原》教学片断 -…
    《半截蜡烛》教学实录 -课件 教案 论…
    《草原》第一课时教学实录1 -课件 教…
    《将相和》教学实录1 -课件 教案 论文…
    《将相和》教学实录 -课件 教案 论文…
    从对比中感悟人物形象──《将相和》…
    《金色的鱼钩》教学实录2 -课件 教案…
    《金色的鱼钩》教学实录1 -课件 教案…
    《再见了,亲人》教学实录1 -课件 教…
    《再见了,亲人》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
    《白杨》教学实录及评析 -课件 教案 …
    《再见了,亲人》教学实录及评析 -课…
    《再见了,亲人》教学实录 -课件 教案…
    《晏子使楚》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课件…
    《晏子使楚》教学实录 -课件 教案 论…
    窦桂梅教学实录——《晏子使楚》 -课…
    淡淡的感伤,深深的怀念——《冬阳·…
    《冬阳·童年·骆驼队》教学实录 -课…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教学片断及反思…
    《清平乐 村居》教学实录 -课件 教案…
    《金色的鱼钩》教学实录 -课件 教案 …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片断赏析 -课件…
    入情入境,感悟美文──《白杨》一课…
    运用语言信息 开展口语交际──《白…
    《白杨》课堂教学实录 -课件 教案 论…
    《白杨》教学实录与评析1 -课件 教案…
    窦桂梅:《清平乐·村居》教学实录 -…
    《白杨》教学实录 -课件 教案 论文 实…
    《白杨》第一课时课堂实录 -课件 教案…
    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白杨》教学…
    及时反思,享受教学的精彩──《草原…
    品读·感悟·应用──《草原》教学片…
    《草原》教学实录3 -课件 教案 论文 …
    《草原》教学实录2 -课件 教案 论文 …
    《草原》教学实录之一 -课件 教案 论…
    支玉恒教学实录——《草原》 -课件 教…
    在审美体验中学诗词——《清平乐 村居…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