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双基”教学怎样界定?(二)
|
一、提出新双基教学的必要性
什么是双基?“双基”是教学目标,是教学模式,是教学思想,也是课程理论。
我为什么钟情于“新双基”教学研究?
(一)“双基”作为我国唯一在世界有重大影响的特色教学理论不能丢弃。
1、双基是教学的本原。双基是创新的基础 。不能以三维目标扼杀中国特色教学理论。
2、自80年代后,西方国家重视中国的双基教学
美国向中国学习基础教育——“2061计划”强调基础学科,主张在中小学开设数学、科学、技术方面的核心课程;同时,各学科内部以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基本技能的培养为主。2006年6月6日,美国权威的教育思想库亚洲协会公布了一份题为《全球化时代的数学和科学教育——美国能向中国学习什么》的报告,报告中强调美国的中小学教育需要好好向中国学习。报告指出,美国中小学出现的忽视基础知识学习,或对基础知识掌握不够的问题,已经反映到了美国大学。
各国高考改革在注重基础知识考查的基础上完善考试方法与试题形式,重点考查学生的基本技能和实际能力。英国通过“课程作业”评定项目,重点考查学生的设计、操作、观察、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日本允许高校自行组织单独考试,进一步考查学生的专业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德国除中学毕业考试以外,增加对学生的学习性向测试,等等。这些动向说明,当今世界各国为了适应新的社会发展需要和教育改革要求,都力图通过完善考试方法与试卷形式,全面地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实际能力。《国外“高考”改革的几点启示》《中国教育报》2007年1月2日第4版
(二)新课改中对“双基”的疑惑迫切需要重申“双基”的重要性
1、传统双基的需要扬弃而不是抛弃。
2、在新一轮的课改实验中,竟然出现了不需要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的误读。
3、新课程从学生的终身发展出发,提出“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4、轻视双基的历史恶果。
“双基”是课堂教学的底线!新课程不是不要“双基”,而是以一种全新的视野去审视“双基”。哪些是要保留的?哪些是要删除的?哪些是要增加的?哪些知识是必须学的,哪些是终身发展必备的……总之,我们要赋予它新的内涵。
(三)提出发展“双基”教学目标是顺应中国教育实际和发展要求,新双基的提出实际就是要强化“课改意识”和“创新教育”理念。
二、双基教学目标需要重新界定的必要性
1、双基教学目标,缺乏研究,也没有统一界定。
传统双基教学目标的“基础性”如何?基础知识包含哪些知识?基本技能主要是哪些技能?都没有认真的统一界定。
“基础性”首先指的就是“基础教育要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或终身发展打基础”,也有的人将其简单地阐述为“学生发展的基础”或“学生的基础性发展”。我认为,这种认识是正确的,甚至可以说是无可置疑的。但是,问题是怎么来确定这种“基础性”的内涵与外延,也就是说,究竟哪些东西才是学生未来发展或终身发展的基础?
2、目前双基提法不一,给基层教学带来了混乱
中国教育发展到今天,的确应该对"双基"这个关键词重新界定。
有人认为“科学文化知识”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和轴心,也应是教学的基础;有人认为当今社会是知识爆炸的社会,知识陈旧的速度迅速提高,学生所学的知识两三年以后就变得过时了,掌握知识的“基本方法”才应是教学的基础;有人认为“基本品质、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是教学的基础;还有人认为“基本事实、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应用”是教学的基础。至此,我们可以把它们分为“一基说(基本知识)”“二基说(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和“三基说(基本知识、技能和态度与价值观)” “四基说”(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基本品格)。片面追求应试成绩的教育应该改,但把目前的应试教育说得一钱不值显然是不正确的。
3、三维目标有点让大家无所适从
其实三维目标之所以让大家困惑,一是本身的逻辑不清晰,三维之间的划盼并不在一个标准上;二是三维目标的确是对双基的冒进,而不是演进。
国外理论“三维目标”需要中国“双基”本土化。
三、新双基教学目标界定的不同观点或依据
1、创新教育新基础观。
2、余文森教授:双基的内涵要以终身学习和发展为取向,而不能仅以学科需要和发展来定位。学科本位论的双基是一种封闭的双基,缺乏与生活、时代的联系;是一种过于深厚、宽厚的双基,超越了学生学习的接受可能。以人为本的双基,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兴趣,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体现时代发展的变化。
3、以前的双基是“被动”的,而现在的双基应该是“主动”的,这就是新旧双基的一个重要区别。新的“双基”,应该是适应终身学习的“双基”,是适应生活的“双基”。
4、基础教育的“基础性”体现在学生发展方面既包括了“基础知识”的掌握,也包括了“基本方法”的训练,还包括了“基本态度与价值观”的养成,三者缺一不可。 5、专家认为,为学生打好终身发展的基础,不仅仅是指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还应当包括浓厚的学习兴趣、旺盛的求知欲、积极的探索精神、坚持真理的态度以及培养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是新时期为学生全面打好基础的基本内涵。
6、德、智、体、美、劳
7、巴班斯基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 原苏联著名教育家尤•克•巴班斯基根据总的教育、教学目的,提出“综合规划和具体确定课堂教学任务”的课题,对教学的较为具体的任务(目的)作了分类。如下所列是其规划方案: ⑴教养任务。“形成理论知识和该学科所特有的专业技能技巧。” ——保证在课堂教学中掌握(复习、巩固)下列基本概念、规律和理论……(教师写出可能的名称); ——培养(继续培养、巩固)该学科的下列专业技能(教师列出可能的项目)。 ⑵教育任务。“教师应设法掌握对学生进行共产主义教育的各个基本方面:培养他们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劳动教育、道德教育、美育和体育。”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促进树立下列基本世界观观点……(指出本课的世界观观点); ——保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经典作家的下列著作、苏共下列文件…… ——促进完成下列劳动教育和职业定向的任务…… ——促进学生的道德品质教育,特别注意培养爱国主义、国际主义、集体主义、伦理规范、人道主义、积极的人生观,对资产阶级道德(市侩习气等)持不调和态度(指出该班学生学习该专题时最可能顺利完成的任务); ——促进培养学生下列的美学观点和审美技能等…… ——促进培养下列卫生和体育技能…… ⑶发展任务。“发展学生的智力、意志、情感和动机(需要、兴趣等)。” ——培养(继续培养、巩固)下列一般的学习技能技巧(拟定答案提纲、比较、概括、使用书籍、阅读和书写速度、自我检查等等); ——促进培养学习意志和毅力(通过解答疑难问题,引导学生参加讨论等加以培养); ——培养学生的情感(通过在课堂上创造惊奇、愉快、妙趣、离奇、情绪体验等情境来培养);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指出所学问题对发展科学、技术、生产的意义,指出这些问题对学生的职业定向以及培养爱好的作用,把游戏的情境引入教学等)。 8、美国定义21世纪学生所需技能 四大内涵 (一、了解整个世界。二、跳出思维的局限。三、懂得聪明地对待新的信息来源。四、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力。) 9、1998年,新加坡发表了《理想的教育成果》,提出了新加坡21世纪的教育目标,规定了应达到的八大成果:人格发展、自我管理技巧、社交与合作技巧、读写与计算技巧、沟通技巧、资讯技能、知识应用技巧、思维技巧与创意。 在《理想的中期教育成果》中就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出:小学毕业生——有强烈的好奇心,能独立思考,善于表达自己;中学毕业生——具有革新精神,进取心;初级学院毕业生——有创业精神,富创造力,能独立及创意思考;中学后及大专学生——具有革新精神,不断追求进步,终身不歇学习,有胆识,有魄力;有潜力的领袖——能够在以知识为导向的经济社会中缔造新格局,富创意,想象力强。
10、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共处、学会做事,应成为制定双基标准的重要依据。
|
来源:中国哲士网
学校教育教学 社会教师知识测试教师备课考试,试卷试题 公务员考试,大学生就业
各类 “新双基”教学怎样界定?(二),教学资料
|
上一篇文章: “新双基”教学怎样界定?(三) |
下一篇文章: “新双基”怎样界定?(一)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