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40~41页的例题和“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加法的含义,并能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 3.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加法计算解决问题,培养数学应用意识,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直观演示,感知加法的含义 谈话:马老师家有棵橘子树,长着好多橘子,可甜了。今天,我带了一些来送给小朋友,喜欢吗? 出示5盘橘子,5个盘子里的橘子数分别是1、1、2、2、3。 谈话:老师想把其中的2盘送给我们班的小朋友,猜猜看,老师会送给我们班小朋友几个橘子? 生1:我想可能会送第一盘和第二盘,一共是2个橘子。 生2:我想可能会送第四盘和第五盘,一共是5个橘子。 指出:把第一盘和第二盘的橘子合起来,可以用加法算,列式为1+1=2; 把第四盘和第五盘的橘子合起来,也要用加法算,列式为2+3=5。 介绍:加号及加法算式的读法。 提问:如果送第一盘和第三盘,一共是几个橘子?算式怎么列? 如果送第三盘和第四盘呢? 小结:要知道两个数合起来一共是多少,要用加法算。 [说明:从生活中的一个普通问题引入数学知识的学习,亲切而自然,不仅能使学生体会加法的含义,而且能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有效地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打开学生的思维。] 二、看图计算,初步应用 1.“想想做做”第1题。 (1)观察画面——鸡妈妈一家。 提问:图上有几只母鸡,几只小鸡?一共有几只鸡?算式怎么列? (2)观察画面——小兔一家,青蛙一家。 先指名说说图上画了什么,再提出要求:小兔一共有多少只,该怎样列算式?青蛙一共有多少只,该怎样列算式? 2.“想想做做”第4题。 要求先按顺序观察三幅图,再在小组里说说每幅图的意思,最后让学生把图下的算式填完整,并进行交流。 [说明:让学生充分地表达看到的画面情景,并适时提出数学问题,进而列式计算,有利于学生进一步体会加法的含义,发展数学思维,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三、联系生活,丰富对 加法的认识要求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例子,并用加法算式表示。 如,我有2枝铅笔,又买来1枝,一共有3枝铅笔;(2+1=3) 树上有3只小鸟,又飞来了2只,一共有5只小鸟;(3+2=5) 一年级有2个班级,二年级有2个班级,一共有4个班级;(2+2=4) …… [说明:从学生的生活经验中提取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积极性,丰富了学生对加法的认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也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 四、独立计算,巩固认识 1.“想想做做”第2题。 要求先看清算式,画一画,最后列出算式。 2.“想想做做”第3题。 先让学生独立填写得数,再组织交流。 3.“想想做做”第5题。让学生先连一连,再交流。 4.“想想做做”第6题。让学生直接写出得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