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28~29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拼搭等实践活动,加深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特征的认识。 2.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判断能力和想像力。 3.使学生了解常见几何形体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初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4.通过小组活动形式,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良好态度,在有趣的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小朋友,这节课,老师先带大家到积木世界里观看精彩的表演。(多媒体播放动画片:四种几何形体滑滑台比赛、叠罗汉表演等) 你们看了觉得有趣吗?好,我们就一起来动手玩“有趣的拼搭”游戏。(板书课题:有趣的拼搭)希望同学们在拼搭的活动中能仔细观察,积极动脑,发现新知识,得到新体会,获得新乐趣。 [说明:创设积木世界精彩表演的情境,既激发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兴趣,又暗示本课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和方法,为学生主动、积极地探索几何形体的特征打好基础。] 二、开展活动,探索问题 1.开展“摸一摸”活动。 (1)活动导入:小朋友,刚才给我们做精彩表演的“小演员”已来到我们教室。(出示装有四种几何形体木块的袋子)你们想知道它们是谁吗?请大家将它们一个一个从袋子里请出来。 (2)指名上台摸一摸,并说说摸出的是什么物体。 (3)小组开展“摸一摸”活动。请每个小组组长拿出袋子,每个同学都来摸一摸,可以先摸出物体,再说出名称,也可以先报名称,再摸出物体。 [说明:通过动手摸和说名称,加深对已学过的几何形体的认识,也为接下来的活动打好基础。] 2.开展“滚一滚”活动。 (1)活动导入:小朋友,现在我们来开展谁滚得快的比赛。先请每个组的小朋友分别拿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各一个,把它们一起放在搭好的斜面的顶端,听到老师发出“开始”的口令后,让它们自由滚或滑下。同时注意观察这四个物体是怎样往下滚或滑的。 (2)老师发出“开始”口令,各组开展“滚一滚”活动。 (3)讨论交流:你发现了什么有趣的现象?哪种物体滚得快?哪种物体滚得慢? (4)联系生活实际,引导联想应用:像圆柱和球这样形状的物体容易滚动。你能再举一些在生活中应用的例子吗? [说明:营造比赛气氛,激发参与欲望。实际动手操作,既加深了认识,又验证了自己的发现。启发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培养了数学应用意识。] 3.开展“堆一堆”活动。 (1)活动导入:小朋友,我们再来开展看谁堆得高的比赛。请同一组的4个同学分别拿出6个长方体、6个正方体、6个圆柱、6个球,把它们分别堆起来。 (2)小组开展“堆一堆”活动。 (3)讨论交流:在堆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有趣的现象?哪些形状的物体好堆?哪些形状的物体不好堆? (4)联系生活实际,引导联想应用:物体表面平的容易堆得高。你能再举一些在生活中应用的例子吗? [说明:学生在操作活动中观察、思考、讨论,获得了直观认识。联系生活实际,培养了数学应用意识。] 4.开展“搭一搭”活动。 (1)活动导入: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对各种形体有了新的认识。下面请大家当“小小设计师”。每个组的同学先集体讨论,然后大家动手,用带来的材料搭成自己喜欢的、有趣的作品,比如动物呀,交通工具呀,房子呀等等。比一比哪个组搭的东西既有趣又好看! (2)小组开展“搭一搭”活动。 (3)各组介绍作品,组与组互相评比,教师表扬鼓励。 [说明:开展“小小设计师”活动,引导学生根据几何形体特征,合理利用材料,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创新意识和想像力。小组集体讨论、拼搭,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动手能力。介绍作品,互相评比,培养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评价能力。] 5.开展“数一数”活动。 (1)活动导入:小朋友们拼搭的东西真有趣。现在老师请大家数一数,一件作品中各种物体各用了多少个? (2)小组开展“数一数”活动。 (3)多媒体呈现教材上的几种几何图形,要求学生看图说说:搭出的图形像什么?是用哪些形状的物体搭成的?数一数,各种形状的物体各有多少个? [说明:看图说像什么,培养了想像力;看图说名称,加深了对几何形体认识;看图数数,提高了数数能力,并渗透了分类统计的思想。] 三、总结活动,深化认识 今天,我们活动的主题是“有趣的拼搭”,为什么是“有趣的”呢?通过活动,我们发现了什么?学到了哪些知识? 小朋友,你们能不能用今天学到的知识去帮助小白兔搬运萝卜呢?(多媒体播放动画片《小白兔拔萝卜》。小白兔说:“今天,我在菜地里拔了一大筐萝卜。我用尽力气怎么搬也搬不动。这里没有车子,只有几根圆木头,怎么办呢?小朋友,你们能帮我想个好办法吗?”)请大家课后商量,下节课把你们想到的办法告诉小白兔,好吗? [说明:课末总结,突出重点,引导学生总结、概括活动收获,深化认识。通过童话故事,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