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介绍: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体会面与体的联系和区别。 2、培养学生小组学习的能力和协作精神。 3、使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玩中学,学中玩,建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认识四种平面图形。 教学难点:体验面与体的不同。 课前准备: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三棱柱若干;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若干;课件。 案例 一、引入:“交朋友”。 师:开学到现在你们已经结识了许多新的好朋友,徐老师是不是你们的好朋友? 那你们知道我——这位大朋友的名字吗? 今天,我们这儿又来了新朋友,你们想不想也和它们交朋友呢? 交新朋友时,你们想知道些什么呢? 那你们想不想和这些图形交朋友?(出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 评析:根据小朋友喜欢交朋友的特点引人新课,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认识“新朋友” 1、你认识它们吗?那你知道它们叫什么名字? 评析: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让学生说说这些图形的名称。 2、那它们长什么样子呀? 评析: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说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的特征,不要求完整,能说出点意思就行。 3、那它们住在什么地方呢? (1)下面我们来做个游戏,做完游戏你们就知道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是从什么地方来的?玩搭积木游戏。搭积木小朋友在幼儿园时经常玩的,不过,今天在玩之前徐老师提一个要求:先要用手摸一下这些物体的每一个面,然后再搭。 (2)小组活动。 (3)欣赏各小组作品。 (4)这些新朋友都藏在我们的身边,我们在哪儿能找到它们呢?一起来找找。 (5)各小组讨论:老师走下来倾听、指点、鼓励。 评析:通过玩搭积木的游戏,让学生体会面在体上。 4、小朋友,我们来给这些新朋友拍张照好不好?有没有办法?用什么办法? (1)讨论得出方法:把积木放在纸上,用铅笔描下来。 师:还有没有其他的办法?(提示有印泥、橡皮泥) (2)小组活动。 (3)说说你用什么形状的积木画了一个什么图形?(课件出示) 评析:通过给新朋友拍照片的活动师生共同得出:长方体画出的是长方形,正方体画出的是正方形,三棱柱画出的是三角形,圆柱画出的是圆。 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是本节课的重点,教师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材料。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操作,并采取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学习方式,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同时在交流的基础上,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5、归类:请小朋友把描画下来的图形整理一下,分分类。 让学生说说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评析:有对比就有鉴别,通过比较它们的异同点,学生在同中求异,在异中求同,能正确区分图形,避免思维产生混淆。 把儿童引入生活场景,初步感知生活中的数学,以及平面图形的形成过程,让儿童进入玩中学,学中玩。通过摸、描、分的活动,使学生在实践操作中感知立体与平面的关系。 三、加深认识 1、找一找 其实,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这些平面图形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家,我们的教室里就有很多,让学生给这些图形分别找到家。 评析:丰富学生对图 形的感知认识,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 2、拼一拼: 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设计一幅美丽地图画。 展示作品,进行评价。 评析: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进行探索性学习,从事“再创造”的学习活动,引发学生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小组形式组织教学,发挥了学生的集体智慧,体现了学生合作与互助,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学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师:今天我们学的这些图形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可见,请小朋友留心观察一下,把它记录下来,然后与爸爸、妈妈一起交流一下。 反思: 1、把数学还原成生活中的数学,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学生在幼儿园和平时生活中已经多多少少见过或听说过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对这些图形他们并不十分陌生。在教学中,组织学生开展他们早已玩过的搭搭积木游戏,只是教师在此提出了一个新要求:在搭之前先摸一下这些形体的每一个面。学生在“摸、搭”的活动中,有了真切的体验,更有了新的“发现”。这是以前玩积木时所没有留意的。知识的得出,没有一种突然的感觉,不需花费太多的功夫,只需教师稍稍一指点,学生细细一琢磨,与生活经验一联系,知识就很容易地在学生的游戏中得出来了。 2、一改以往的奖红五星、小红花的方法,把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作为奖品奖给学生,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而且巩固了对图形的认识,学生学习情绪非常高涨。 3、以借“交朋友”之线索来串联知识,(叫什么名字——图形的名称;长什么样子——图形的特征;住在什么地方——体会面在体上;给新朋友拍照——感知立体与平面的关系;给新朋友找家——对图形的感性认识)又给学生一种亲切感,学生学得有趣、活跃、自然,从而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