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星夜的无穷深处,但紧接着的一句“远远的海雾模糊”又把读者刚刚放开的心神收拢回来,模糊的海雾能阻挡住人的视线,却不能阻挡那脱缰野马似的想像。此时;放飞的心欲罢不能,已想到了很远很远。“怕会有鲛人在岸/对月流珠?”这一句是极好的证明,证明诗人的想像的确己穿过了那茫茫的海雾,想像着有一位“鲛人”立在岸边,对着月亮无声地流下串串珍珠泪,“鲛人”是喜极而泣,还是伤心落泪?抑或是无穷的思念?这给读者留下了无穷的回味。这就是诗,这就是郭沫若的诗!这就是想像,这就是郭沫若的想像!如果没有后一节的想像,前文的景是呆板的没有生气、没有活力的景,有了后一节的想像,才使得司空见惯的景变得空灵、美丽。尤其值得称道的是,前后两小节诗虽有写实与想像的区别,却共同写出一个“静”字,全诗的氛围是谐调统一的。
2.学习这两首诗歌,说说写景和想像的关系。
读完这两首诗就会发现,诗人的想像都是以前面的写景作为基础的,可以设想:如果只写景不想像,就不会有画龙点睛之妙;如果没有写景就直接地想像,就会显得突兀,不自然,似乎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只有二者相互融合,才能成为一个艺术整体,给人以艺术的美感,而且,这也符合人的认识过程,只有对所见所闻有所触动,才能有所感想并进一步产生广泛深入的联想和想像,因此写作中总是要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来激活自己的想像,才能写出非凡的、美妙的文章。
3.理解“怕会有鲛人在岸/对月流珠?”
引导学生结合全文和注释来理解,如有必要,可解释《博物志》的记载:“南海水有鲛人,永居如鱼,不废织绩,其眼能泣珠。”
(五)联想与扩展
请以“遥望天河,我常常想……”做开头,描述自己想像中的世界。
(六) 课堂练习
精选《同步学习与探究》中的相关题目。
(七)课堂小结
在《女神》时代那一阵强烈、亢奋的情感喷发之后,郭沫若以夜空为自己的心灵对应明慧地沉思生命。《星空》诗,便是“鼓舞调”的夜空的巡礼。见于《天上的街市》和《静夜》中的夜空是那样奇丽可惊,那样荡人心肺。“平和洁净”世界里牛郎织女和鲛人神话传说的诠释,更显真切新美、意蕴悠然,因为那是诗人在以心灵的眼睛眺望夜空时的感受。
(八)布置作业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