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教育教学资料
<

 

2001年高考语文(全国卷)现代文阅读题质疑

查询教学反思和教案的详细结果

     保守褊狭  不合逻辑
                       --2001年高考语文(全国卷)现代文阅读题质疑

四川省金堂中学   童华池取邮箱:thch00103411@sina.com



    今年高考刚结束,便从互联网上读到了语文试题。不知怎么的,第一遍读现代文阅读题所选用的材料《门》,就觉得有些不对劲,多读几遍,似乎悟出了点什么--大体就是这样的感觉:保守褊狭,不合逻辑;与之相应的几道试题也有值得商榷之处。现不揣冒昧,斗胆将一己之见陈述于后,以就教于各路方家及广大的读者朋友。



    这篇散文以“门”为题,我们不妨了解一下“门”的含义。查1996版《现代汉语词典》,“门”有13个义项,其中第一个义项是:“房屋、车船或用围墙篱笆围起来的地方的出入口。”第二个义项是:“装置在上述出入口,能开关的障碍物,多用木料和金属材料做成。”  查1999版《辞海》,“门”有 12个义项,其中第一个义项是:“建筑物出入口上用作开关的设备。也指出入口。”对于一篇千字散文来说,要写出“门”的十多个义项,这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必要的。但是,既然以“门”为题材,则需注意“门”的最基本的意义--综合上面提到的两部最权威的工具书,这“最基本的意义”应该是:建筑物或车船等交通工具的出入口,也指出入口上用作开关的设备。而《门》只写了“一扇扇门”--即“出入口上用作开关的设备”。作者把“门”局限于“屋子”的范围,在这个范围内,又把“建筑物出入口上用作开关的设备”和“也指出入口”这两个最基本的义项省掉了“也指出入口”这个义项,于是,作者心目中的“门”仅仅是“屋子”的“用于开关的设备”而已。作者认为“没门的屋子不是屋子,而是走廊”。只写这一点可不可以呢?答案应该是“可以的”,但须在文中对全文内容的范围有所说明。遗憾的是,文中全然没有提及;既然没有提及,题与“文”相配,则是题大而“文”小了。问题还在于,内容既已局限于“一扇扇门”了,在开门与关门的问题上,作者又强调的是“在一扇扇门内,隐藏着何等样的奥秘”--请注意一个“内”字--此“内”字说明,开门是从“屋子”外面开,关门是从“屋子”里面关。忽略了门的开与关都是双向的,是相对的。作者对“门”和“开门”关门”的含意的阐释是主观片面的,缺少辩证法。

    就以作者所举的“最熟悉的屋子”来说,人要外出时,是从内向外开的门;反之,回屋子时,是从外向内开的门。“关门”亦然:人从外面归来,是在屋子内关的门;反之,人要外出时,是在屋子外关的门。应该说,开与关,都是双向的。《门》的作者把开门定义在从外面开,这就片面了。从外面开,有什么可发现的呢?“也许是修管子的工人就在你外出之时已经来过,把漏水的龙头修好了。也许是女厨的忧郁症突然发作,向你要求得到保障。”这并不带普遍性,因为绝大多数家庭并没雇有女厨,“把漏水的龙头修好”更属偶然。题目的设计者硬要考生回答“预示着一个新的开始,一个新的发现”真是太别扭了--有什么可发现的呢?绝大多数家庭从外面打开门以后可以说是没有什么变化的。更多的情况是,“门”的“对外开放”才说得上是“预示着一个新的开始,一个新的发现”。一般而言,无论开门还是关门,都包含着开始和结束。以作手术为例,关了门才是“一个新的开始”--手术开始进行;开了门才是“一个结束”--手术完毕。洞房花烛夜的关门,既是结束--恋爱阶段的结束,婚礼的结束,也是“一个新的开始”--正式的婚姻阶段的开始。决策者们的秘密会议,关门是正式开始,开门是正式结束……

    关于“玻璃门”。原文武断否定“玻璃门”,其观念是陈旧的,认识落后 于时代。我们生活的时代,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我们周围的事物,  也是不断发展变化着的。“门”也是这样。1996版《现代汉语词典》解释的门(指出入口上用作开关的设备)“多用木料和金属材料做成”,这是传统的门,或者说是通常情况下的门。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最近几年,笔者亲眼所见,也不断从媒体上看到,城市里的几乎所有的银行、数量众多的商店、为数不少的旅馆,门已一改传统的模样而换成了透明的玻璃门,且发展的势头十分的迅猛;不仅大中城市,连小县城,甚至边远地区的小镇,玻璃门已经不再鲜见。  面对这样的事实,《门》的作者竟然说“玻璃门根本不是门,而是一扇窗户”,这是作者从自己主观下的定义出发认定的,这是不合逻辑的诡辩--既然下了“在一扇扇门内,隐藏着何等样的奥秘”的定义,只好对玻璃门进行否定。这完全是在强词夺理。这种否定既是不合理的,也是无力的。果真“玻璃门根本不是门,而是一扇窗户”,那么,从玻璃门进出的为数众多的人,岂不是都在翻窗通过?岂不是都成了违规之人?不仅是玻璃门,现在还有不少的门,也是增加了透明度。例如金属自动门,这种门广泛用于工厂、机关、学校及许多游乐场所。这种门的高度只有1米多一点,其结构是稀疏的,是可整体伸缩的,门内景观则一览无遗。这也与作者“在一扇扇门内,隐藏着何等样的奥秘”的定义不相吻合,这种门,作者也要否定吗?况且,作者也说了,“门有各种各样。有旅馆和公共建筑的转门,它们是喧闹的现代生活方式的象征”,“生活方式”“现代”了,为什么思想意识不“现代”一点?

    《门》的全文还有诸多不合逻辑之处。

    首先是题大“文”小,题大“文”小则是以偏概全了(从本文第一段的评析中,完全可以得出这个结论)。

    其二,作者对开门关门所指是矛盾的。从文章的第一段“在一扇扇门内,隐藏着何等样的奥秘”和整个第二段的内容以及第三段的“门的意义就是把隐藏在它内部的事物加以掩盖,给心儿造成悬念”可知,作者所说的“开门”是从“屋子”外面打开的。但在这个问题上,作者矛盾了--且看《门》的第四段:

    从“当侍者用托盘端给你晚餐时,他欢快地用肘推开厨房的门”可知,相对于饭厅来说,侍者是从外面把门打开的--是侍者发现门内的“你”“隐藏着何等样的奥秘”,还是“你”发现从门外进来的侍者“用托盘端给你晚餐”?从“当你面对上门推销的书商或者小贩时,你把门打开了,但又带着猜疑和犹豫退回了门内”可知,作者所说的“开门”又是从“屋子”里向外打开的--这里有两个矛盾: 开门的方式--按《门》的作者下的定义,应是从“屋子”外向内开,而这里却是从“屋子”内向外开了。作者说,“聪明的人总是怀着谦逊和容忍的精神来打开他的前门”,但这里却是“你把门打开了,但又带着猜疑和犹豫退回了门内”--“你”的“谦逊和容忍的精神”到哪里去了?而“一大清早,一扇门猛然打开,护士走进来:‘是个男孩!’”,则不知护士是从哪里开的什么门,是向谁报告“是个男孩”--但不管是哪种情况,有一点是可以断定的:护士开了门以后,是门内的人发现了门外传来的信息“是个男孩”,这样,岂不是与作者的定论“在一扇扇门内, 隐藏着何等样的奥秘”相矛盾?

    其三,各种“门”在文中的罗列混乱。文中有这样一句:更有活板门、滑门、双层门、后台门、监狱门、玻璃门……

    “活板门”和“滑门”是从开启方式上讲的;“双层门”是从结构上讲的;“后台门”和“监狱门”是从建筑物的不同归属上讲的--严格地讲,“后台门”和“监狱门”是不在同一层次上的,“后台门”还要低一个层次,因为“后台门”是在同一建筑--舞台中分出来的--是相对于“前台门”而言的。  把从不同的角度“命名”的“门”,不同层次的“门”,统统用顿号并列起来,这就造成了概念的混乱。

    其四,判断的绝对化且出现矛盾。请看下面几个判断(姑且这样称呼):

    A.无论一个人在哪儿,只要他在一扇关着的门的后面,他就能使自己不受拘束。

    B.门的意义就是把隐藏在它内部的事物加以掩盖,给心儿造成悬念。

    C.在关着的门内,头脑的工作最为有效。

    D.门的关闭要可怕得多,它是最终判决的表白。每扇门的关闭就意味着一个结束。在门的关闭中有着不同程度的悲伤。一扇门的猛然关上是一种软弱的自白。一扇门轻轻关上常常是生活中最具悲剧性的动作。

    E.我们总是不断地怀着希望开门,又绝望地把门关上。

    F.一扇门的关闭是无法挽回的。至于另一扇门是不存在的。门一关上就永远关上了,通往消逝了的时间脉搏的另一入口是不存在的。

    以上六个判断,不说全都存在着绝对化的问题,但至少不止一个。比如“A”项就说得太绝对了--如果是一个囚犯,“只要他在一扇关着的门的后面”,他也“能使自己不受拘束”吗?再如“E”项,“总是”和“绝望”一呼应,“把门关上”则是无一例外的“绝望”了--这合乎实

[1] [2]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教师学生家长 教学反思和教案资料 备课考试教学

教育资料 2001年高考语文(全国卷)现代文阅读题质疑 文章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陈奂生上城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第二课时课堂实…
    高中新教材第三册第二单元教学
    高中新教材第三册第一单元教学
    智取生辰纲
    古诗文中的特殊词语
    关于《智取生辰纲》
    归去来兮辞
    谏太宗十思疏
    我与地坛
    雷雨(站长力荐)
    咬文嚼字
    《蒲公英》导语设计例谈
    梦游天姥吟留别
    哀江南
    《静夜》备课笔记
    《醉翁亭记》授课提纲
    《诗经》三首
    说课指导:《静夜》要点精讲
    《静夜》教学设计
    《静夜》教案设计
    智取生辰纲
    陈情表
    《静夜》案例分析
    《荷塘月色》(第一课时)说课稿(论坛…
    《静夜》教案
    装在套子的人
    胡同文化
    希望的田野上
    智取生辰纲
    《静夜》备课笔记
    金黄的大斗笠
    咬文嚼字
    逍遥游
    《宽容》序言
    六国论
    咬文嚼字
    《乡愁诗两首》教学设计
    咬文嚼字
    伶官传序(论坛精华帖)
    季氏将伐颛臾
    林黛玉进贾府
    死海不死
    黄鹂
    梵高传
    我与地坛
    黄鹂
    促织
    边城
    六国论
    窦娥冤
    闺塾
    雷雨
    包身工
    林黛玉进贾府
    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导读)
    《呐喊》与《彷徨》
    长亭送别(论坛精华帖)
    语文教学中小说应该怎样教?——谈谈…
    陈奂生上城
    《荷花淀》
    “口语与交际--即席发言”教学实录
    茶馆
    《静夜》备课笔记
    读《伊索寓言》
    杜鹃枝上杜鹃啼
    师说
    小说人物形象鉴赏实践
    死海不死
    《现代诗三首》——《纸船》《色彩》…
    工之侨献琴
    灯(第二课时)
    语文专题复习教案(虚词的使用)
    《现代诗三首》——《纸船》《色彩》…
    高三语文专题复习(词类活用)
    语文专题复习教案(同义词辨析)
    语文专题复习教案(修改错别字)
    《静夜》案例分析
    高一教材写作同步(第三册)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再别康桥》只有一种“基调”吗?
    沁园春
    记念刘和珍君
    我的空中楼阁
    用多媒体教学《沁园春.长沙》
    教师资格考试说课指导:《静夜》说课…
    “兴趣”话题写作指导(教案)
    《静夜》中写实同想象的完美结合
    背影
    灯下漫笔
    孔乙己
    一问一答见性情(《林黛玉进贾府》网友…
    荷花淀
    祝福
    灯(第一课时)
    陋室铭
    荷花
    群英会将干中计
    伶官传序
    沁园春·长沙
    边城(网友来稿-吐血推荐)
    赤壁赋
    《郭沫若诗两首》(《天上的街市》《…
    《静夜》赏析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静 夜》学…
    高二(下)语文(上海H版教材)《人物…
    摆渡
    《静夜》教案设计
    《静夜》
    灯下漫笔
    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
    《静夜》
    闻一多《静夜》- 现代诗
    阅读与欣赏 闻一多诗歌《静夜》
    散文《静夜》
    <<天上的街市》 《静夜》
    读闻一多《静夜》
    离太阳最近的树
    装在套子里的人
    项链
    《静夜》说课稿(涂功成)
    《静夜》案例分析
    郭沫若诗两首《天上的街市》《静夜》…
    改变自郭沫若诗《静夜》
    第27课《郭沫若诗两首》第二课时《静…
    《静夜》简析
    阅读与欣赏 闻一多《静夜》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