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教育教学资料
<

 

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导读)

查询教学反思和教案的详细结果

   
   
  【内容综述】
  学习《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要了解文艺评论的特点,学习如何阅读从宏观上评论文学现象的文章,培养阅读文学评论的能力。懂得运用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点和方法评价文学作品的道理。能理清文章整体和局部两方面的独特层次结构。学习掌握文学评论叙、析、评有机结合的评述方法。了解作者针对作品自身特点选择重点分析和评价文学作品的途径。 
【要点讲解】 
 《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一文属文学评论,所谓评论,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对某问题或某事件发表意见的文章”。如果是对文学作品、影视艺术等发表意见,这类文章就叫文学评论;如果是对日常工作、生活、学习中反映出来的思想问题发表评论,则属于思想评论。
  本文共八个自然段,从内容结构看,可以分成三部分:第1至4段,谈《水浒》在人物描写方面的特点。第5至7段,谈《水浒》的结构特点。第8段收束全文,着重谈论了《水浒》的人物和结构为什么“应当作为学习的主要对象”。
  全文评论了《水浒》的人物与结构两方面,在叙述中不是照搬原文或简单浓缩,而是夹叙夹议。在选定事例时集中在林冲、杨志、鲁达三人身上,因为这三人都是《水浒》中重要的、十分成功的艺术形象,因此既有代表性,又节省笔墨,以较小的篇幅包含较大的容量,获得了以简驭繁的效果。也体现了作者构思、行文的匠心。
  作者茅盾(1896──1981)现代著名文学家。浙江桐乡人。原名沈德鸿,字雁冰。笔名茅盾。一生著述丰富,学识渊博,才艺广泛。五四时期致力于文学理论建树和翻译、介绍外国文学作品。自1927年从事文学创作以来,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虹》,《子夜》,《腐蚀》,
 
   
      
 《霜叶红似二月花》;中篇小说《路》,《三人行》;短篇小说《春蚕》、《秋收》、《残冬》,《林家铺子》等,此外还发表了大量的散文、杂文、文学评论和神话研究等。这些作品反映了重大的社会问题和时代历史的发展趋势,成功地塑造了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女性两大形象系列,以及农民、小商人、知识分子等各类人物形象,开拓、丰富与扩大了新文学的表现领域和人物廊。为中国新文学的发展做出了宝贵的贡献,在文学史上留下了广泛深刻的影响和不可磨灭的功绩。


 

  【例题分析】 
  


  1.依次填入下文横线上最恰当的一组成语是
  当一个人长期运用文字工具到十分纯熟的程度之后、他在用词造句布局等方面就有自己一套特殊的习惯,这种表现方式上的独特性,是形成文章风格的一个重要方面。有的好文章朴素,有的好文章______;有的文章以含蓄取胜,有的文章则_______。同是向反动派斗争的文章,鲁迅的风格和闻一多的风格就很不一样。在我们的文坛上,应当使不同的风格_______。
  A.色彩绚烂畅所欲言百家争呜        B.色彩绚烂淋漓尽致百花齐放
  C.色彩斑斓隐晦曲折百家争呜        D.色彩斑斓耐人寻味百花齐放
  解法
  依次填入上文横线上最恰当的一组成语是B。
  此题考查对文段内容的理解,近义成语的辨析和反义词语的运用。分号前后是对比的说好文章的不同风格,横线上要填与“朴素”“含蓄”意思相对或相反的词“色彩绚烂”“淋漓尽致”。因为不同风格的文章,各有千秋,作者都肯定和提倡,所以应当使不同风格的文章“百花齐放”。
  2.对下面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确切的一项是
  A.至于鲁达,光景是贫农和手工匠出身而由行伍提升的军官。(光景:估计)
  B.记得有一本笔记,杜撰了一则施耐庵如何写《水游》的故事,(笔记:指笔记文学)
  C.用平易、朴素和淡雅的笔触,略加渲染,勾勒出人物的音容笑貌。(笔触:书、文章等的笔法,格调)
  D.梁中书用人不专,注定了杨志的幻灭。(注定:决定)
  解法
  对上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确切的一项是D。
  此题考查结合句子,正确把握词义。不能脱离语境孤立地去解释词义,根据上下文的意思,“注定”在句中是预先决定的意思,脱离语境仅理解为决定就不大确切。
  3.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上下文衔接较好的一项是
  ①林冲比武这小段的描写,首尾不过千余字,可是,写得多么错综而富于变化。
  ②林冲比武这小段的描写,首尾不过千余字,把它写得多么错综而富于变化。
  ③皇帝实在忍不住了,叫他儿子劝他一劝,被他老子痛打一顿。
  ④皇帝实在忍不住了,叫他儿子劝他一劝,他把儿子痛打一顿。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法
  上面两组句子,上下文衔接较好的一项是B。
  此题考查上下文的衔接,即语义的连贯。保持语言的连贯,要注意语言的衔接和呼应,注意使话题和陈述的角度一致。②句主语是“描写”,后边的句子“把它”前的主语承前省掉了,而补出来成为“描写把它写得多么错综而富于变化”显然讲不通,且句中因为缺少与上句中的“不过”相呼应的词,造成整个句子语气不连贯。③句前两个分句的主语都是“皇帝”,第三个分句也是承前省掉了主语“皇帝”,但说皇帝被他老子痛打一顿,怎么可能呢?问题出在第三个分句用被动句造成语意不明,表意混乱。
  
  4.“对于杨志,我们( )可怜其遭遇,( )鄙薄其为人;对于林冲,我们( )寄以满腔的同情,( )深惜其认识不够;对于鲁达,我们( )除了赞叹,别无可言。”对这个句子语法分析和括号内应填写的关联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个并列关系的二重复句。括号内填写的关联词依次为:虽、却、既、却又、却。
  B.这是一个并列关系的二重复句,其中第一分句又是由转折关系的复句构成。填写的关联词依次为:虽、也、既、也还、也。
  C.这是一个并列关系的二重复句。其中第一、二分句都由转折关系的复句构成。填写的关联词依次为:虽、却、却、然而、却。
  D.这是一个并列关系的二重复句。其中第一、二分句都由并列关系的复句构成。填写的关联词依次为:既、又、又、却也、也。
  解法
  对这个句子语法分析和括号内应填写的关联词正确的一项是A。
  此题表面考查的是复句的结构及句中应填入的关联词语,实质上考查的是对句意的理解和把握。能正确理解和分析句意,问题就容易解决了。这是一个并列关系的二重复句,第一个分句中“可怜其遭遇”与“鄙薄其为人”语义上显然是转折关系,因而括号中应填入的关联词为:“虽、却”。第二个分句中“寄以满腔的同情”与“深惜其认识不够”也是转折关系,括号内填入的关联词为:“既、却又”。第三个分句对鲁达则完全肯定,在语义上,与前两个分句的内容是一个转折,因而关联词应填:“却、同时也”,使之与后边的“别无可言”顺畅衔接。
 

来源:中国哲士网

教师学生家长 教学反思和教案资料 备课考试教学

教育资料 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导读) 文章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杜鹃枝上杜鹃啼
    《荷塘月色》(第一课时)说课稿(论坛…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第二课时课堂实…
    高中新教材第三册第二单元教学
    高中新教材第三册第一单元教学
    归去来兮辞
    智取生辰纲
    《醉翁亭记》授课提纲
    谏太宗十思疏
    我与地坛
    雷雨(站长力荐)
    咬文嚼字
    《蒲公英》导语设计例谈
    梦游天姥吟留别
    窦娥冤
    《静夜》案例分析
    《诗经》三首
    说课指导:《静夜》要点精讲
    《静夜》教学设计
    《静夜》教案设计
    《静夜》备课笔记
    智取生辰纲
    咬文嚼字
    《静夜》备课笔记
    古诗文中的特殊词语
    装在套子的人
    胡同文化
    希望的田野上
    六国论
    语文教学中小说应该怎样教?——谈谈…
    《静夜》案例分析
    咬文嚼字
    我与地坛
    长亭送别(论坛精华帖)
    逍遥游
    《宽容》序言
    六国论
    《呐喊》与《彷徨》
    黄鹂
    离太阳最近的树
    金黄的大斗笠
    季氏将伐颛臾
    林黛玉进贾府
    死海不死
    黄鹂
    梵高传
    咬文嚼字
    哀江南
    荷花
    陈情表
    闺塾
    雷雨
    茶馆
    包身工
    《乡愁诗两首》教学设计
    关于《智取生辰纲》
    智取生辰纲
    促织
    陈奂生上城
    《荷花淀》
    “口语与交际--即席发言”教学实录
    伶官传序(论坛精华帖)
    林黛玉进贾府
    《现代诗三首》——《纸船》《色彩》…
    《静夜》备课笔记
    师说
    小说人物形象鉴赏实践
    死海不死
    高一教材写作同步(第三册)
    《现代诗三首》——《纸船》《色彩》…
    《再别康桥》只有一种“基调”吗?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工之侨献琴
    高三语文专题复习(词类活用)
    语文专题复习教案(同义词辨析)
    语文专题复习教案(修改错别字)
    背影
    《静夜》教案
    读《伊索寓言》
    灯下漫笔
    沁园春
    记念刘和珍君
    我的空中楼阁
    用多媒体教学《沁园春.长沙》
    灯(第一课时)
    教师资格考试说课指导:《静夜》说课…
    陈奂生上城
    《静夜》中写实同想象的完美结合
    语文专题复习教案(虚词的使用)
    孔乙己
    一问一答见性情(《林黛玉进贾府》网友…
    荷花淀
    祝福
    装在套子里的人
    灯(第二课时)
    陋室铭
    2001年高考语文(全国卷)现代文阅读…
    群英会将干中计
    伶官传序
    沁园春·长沙
    边城(网友来稿-吐血推荐)
    赤壁赋
    《郭沫若诗两首》(《天上的街市》《…
    《静夜》赏析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静 夜》学…
    高二(下)语文(上海H版教材)《人物…
    摆渡
    《静夜》教案设计
    《静夜》
    灯下漫笔
    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
    《静夜》
    闻一多《静夜》- 现代诗
    阅读与欣赏 闻一多诗歌《静夜》
    散文《静夜》
    <<天上的街市》 《静夜》
    读闻一多《静夜》
    “兴趣”话题写作指导(教案)
    边城
    项链
    《静夜》说课稿(涂功成)
    《静夜》案例分析
    郭沫若诗两首《天上的街市》《静夜》…
    改变自郭沫若诗《静夜》
    第27课《郭沫若诗两首》第二课时《静…
    《静夜》简析
    阅读与欣赏 闻一多《静夜》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