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教育教学资料
<

 

2001年高考语文(全国卷)现代文阅读题质疑

查询教学反思和教案的详细结果
际吗?

    问题还在于,这几个判断之间,又是矛盾的。既然门关上以后,“能使自己不受拘束”,能“把隐藏在它内部的事物加以掩盖,给心儿造成悬念”,能使“头脑的工作最为有效”那么,为什么“门的关闭要可怕得多”?“在门的关闭中有着不同程度的悲伤”从何说起?“绝望”从何说起?“门一关上就永远关上了”,还有什么“开门”可言?!……

    《门》是一篇托物言志的哲理散文,在写法上亦实亦虚。这种写法要求实写的部分,对所托之物认真描摹--不一定面面俱到, 却要求抓住其本质特点,不要走了样--这是虚写部分的依托和凭据。虚写的部分则要借所托之物进行引申,使之寓含哲理,给人以启迪。这种引申既是大胆而广泛的,却又要求是合理的。遗憾的是,《门》不管是“实”还是“虚”,还是在“实”与“虚”的结合上,都暴露出一些明显的问题。

    《门》既是保守褊狭,不合逻辑的,高考的命题者却用这样的材料来考我们的四百多万考生,真是为难了他们。我们不妨看看21题和22题:

    21.作者开头说:“开门和关门是人生中含意最深的动作。”根据文意写出“开门”和“关门”的含意。(4分)

    答:“开门”的含意是:预示着一个新的开始,一个新的发现。(2分)

    “关门”的含意是:意味着一个结束。(2分

笔者以为,对“开门”和“关门”,应该辩证地来看--如果学生将“开门”的含意答成“预示着一个新的开始,一个新的发现;同时也是一个过程的结束”,将“关门”的含意答成“意味着一个结束;同时也是一个过程 的开始”,不知能否得分?

    22.第三段中,作者说:“玻璃门根本不是门。”请联系“门”在文中的主要含意,分析作者这样说的主要原因。(4分)

    答:“门的意义就是把隐藏在它内部的事物加以掩盖,给心儿造成悬念。而玻璃门是透明的,做不到这些。”或“因为玻璃门是透明的,毫无隐秘可言,而一扇门的象征和奥秘在于它那隐秘的性质。”

    笔者以为,这是最束缚考生的一道题。须知,门的意义还在于沟通、通行、吸引、展示、交流……本文在前面已经谈及,“玻璃门”本来就是“门”,已经广泛采用,且发展的前景广阔;题目的设计者同《门》的作者一样,也视现实生活中的活生生的事实不顾,以表述作者的陈旧观念的句子作为“标准答案”。我不知道考生在考场上是怎么想的,很可能是,为了得分,他们只好就范。这道题不但不能鼓励考生创造,反倒是把考生的思想认识搞得来倒退了。



    以上所言,很可能是吹毛求疵;我确实又是如骨鲠在喉,不吐不快。既已“吐”了,快意之外,诚望得到切实的批评意见。在此,先致谢意了!



                            2001年7月10日一稿   2001年8月3日二稿

                                  (附住宅电话:028-4934551)

    后记

    我的这篇习作写成后,从报刊上获得了以下的信息:

      《门》的作者为美国的克里斯托弗·莫利(1890-1957)主要作品有小品文集     《桑迪加夫酒》、小说《特洛伊木马》、《基地·福伊尔》等。他的这篇散文         《 门》选自《外国散文百年精华》(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年1月北京第一版)          译者夏月。原文约1300字,为适应考试的需要,对原文作了删节,个别文字也         作了相应的调整,删节调整后的文字约1000字,就是现在大家看到的这个样子        (指高考试 卷)。

    囿于见闻,今年高考之前,我没有读过克里斯托弗·莫利先生的《门》,况且高考命题制卷时也没有在“改造”后的《门》的文末注明该文是写于哪一年,故而,我贸然写下了一篇批评性的文字;不过,既已写出,我也不后悔,也不想对之进行修改--我还是坚持我的观点。对名家的作品,尽管是极为普通的读者,也有其批评的权利--我是如是想的;如蒙方家教正,当是我的幸事了。

童华池                         2001年9月15日补记

上一页  [1] [2] 

来源:中国哲士网

教师学生家长 教学反思和教案资料 备课考试教学

教育资料 2001年高考语文(全国卷)现代文阅读题质疑 文章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陈奂生上城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第二课时课堂实…
    高中新教材第三册第二单元教学
    高中新教材第三册第一单元教学
    智取生辰纲
    古诗文中的特殊词语
    关于《智取生辰纲》
    归去来兮辞
    谏太宗十思疏
    我与地坛
    雷雨(站长力荐)
    咬文嚼字
    《蒲公英》导语设计例谈
    梦游天姥吟留别
    哀江南
    《静夜》备课笔记
    《醉翁亭记》授课提纲
    《诗经》三首
    说课指导:《静夜》要点精讲
    《静夜》教学设计
    《静夜》教案设计
    智取生辰纲
    陈情表
    《静夜》案例分析
    《荷塘月色》(第一课时)说课稿(论坛…
    《静夜》教案
    装在套子的人
    胡同文化
    希望的田野上
    智取生辰纲
    《静夜》备课笔记
    金黄的大斗笠
    咬文嚼字
    逍遥游
    《宽容》序言
    六国论
    咬文嚼字
    《乡愁诗两首》教学设计
    咬文嚼字
    伶官传序(论坛精华帖)
    季氏将伐颛臾
    林黛玉进贾府
    死海不死
    黄鹂
    梵高传
    我与地坛
    黄鹂
    促织
    边城
    六国论
    窦娥冤
    闺塾
    雷雨
    包身工
    林黛玉进贾府
    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导读)
    《呐喊》与《彷徨》
    长亭送别(论坛精华帖)
    语文教学中小说应该怎样教?——谈谈…
    陈奂生上城
    《荷花淀》
    “口语与交际--即席发言”教学实录
    茶馆
    《静夜》备课笔记
    读《伊索寓言》
    杜鹃枝上杜鹃啼
    师说
    小说人物形象鉴赏实践
    死海不死
    《现代诗三首》——《纸船》《色彩》…
    工之侨献琴
    灯(第二课时)
    语文专题复习教案(虚词的使用)
    《现代诗三首》——《纸船》《色彩》…
    高三语文专题复习(词类活用)
    语文专题复习教案(同义词辨析)
    语文专题复习教案(修改错别字)
    《静夜》案例分析
    高一教材写作同步(第三册)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再别康桥》只有一种“基调”吗?
    沁园春
    记念刘和珍君
    我的空中楼阁
    用多媒体教学《沁园春.长沙》
    教师资格考试说课指导:《静夜》说课…
    “兴趣”话题写作指导(教案)
    《静夜》中写实同想象的完美结合
    背影
    灯下漫笔
    孔乙己
    一问一答见性情(《林黛玉进贾府》网友…
    荷花淀
    祝福
    灯(第一课时)
    陋室铭
    荷花
    群英会将干中计
    伶官传序
    沁园春·长沙
    边城(网友来稿-吐血推荐)
    赤壁赋
    《郭沫若诗两首》(《天上的街市》《…
    《静夜》赏析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静 夜》学…
    高二(下)语文(上海H版教材)《人物…
    摆渡
    《静夜》教案设计
    《静夜》
    灯下漫笔
    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
    《静夜》
    闻一多《静夜》- 现代诗
    阅读与欣赏 闻一多诗歌《静夜》
    散文《静夜》
    <<天上的街市》 《静夜》
    读闻一多《静夜》
    离太阳最近的树
    装在套子里的人
    项链
    《静夜》说课稿(涂功成)
    《静夜》案例分析
    郭沫若诗两首《天上的街市》《静夜》…
    改变自郭沫若诗《静夜》
    第27课《郭沫若诗两首》第二课时《静…
    《静夜》简析
    阅读与欣赏 闻一多《静夜》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