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教育教学资料
<

 

《郭沫若诗两首》(《天上的街市》《静夜》)(七年级语文上册)

查询教学反思和教案的详细结果
(老师引导学生逐段地归纳所写的内容,在归纳时可让学生讨论作者是怎样逐步从地上写到天上,从物写到人的,突出其中的联想过程和情感的发展。对诗中的词语也适当地引导学生加以理解。

板书:街灯──明星──街市──物品──珍奇 美丽、繁华

天河──牛郎织女──来往──闲游 自由、幸福 )

2.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和区分联想和想像。

①作者从地上写到天上主要用了什么方法呢?──联想和想像。

②老师略作介绍:所谓联想,就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思维方式和心理过程。客观事物总是相互联系的。在空间或时间上相接近的事物形成接近联想,有相似特点的事物形成类似联想,有对立关系的事物形成对比联想,有因果关系的事物形成因果联想等等。所谓想像,就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的形象的过程。也就是创造性的想出新的事物或形象。

(结合具体例句进行说明。如从明星想到街灯,从街灯想到街市,这些是联想;可想出天上有街市,那就是一种创造,就是想像。)

六、请学生再齐读一遍课文,着重体会哪些词语用得好,哪些句子特别美。(以引导学生讨论的方法为主,以下要点供老师在学生不能回答时启发用)

1.第一节的“闪”“点”,写出了明星和街灯各自的特点。

前两句的比喻,本体是“街灯”,喻体是“明星”;后两句比喻的本体是“明星”喻体是“街灯”。这是一种回环往复的比喻,读起来特别的美,而内容上又从地上联想到了天上。这两个比喻构成了从地上写到天上的梁或天梯,写得天衣无缝,不露痕迹,非常自然。

2.后面三节,用了四个“定然”,一个“定”,表达了十分肯定的语气。明明是想像的,却说“定然”,表达了强烈的主观情绪,表现了作者心中对美好生活的强烈愿望和追求。

3.“来往”一词是因相隔天河两岸而言,“闲游”是对他们已然团聚,正在享受欢聚的快乐而言,二词的位置和配搭很准确,断不可互换。

4.“朵”,用来作流星的量词,而不用“颗”,写出了流星的美,就像花儿一样。与牛郎织女的美好生活相映成趣。

七、学习把握本诗的节奏和韵脚。

1.前段时间,有同学在作业中问我,写诗一定要押韵吗?应怎样押韵呢?

现在就请大家来读一读这首新诗,看看他是否押韵,是怎么押韵的?(由学生发言归纳出)韵脚:第一节“星”──“灯” 第二节“市”──“奇”

第三节“广”──“往” 第四节“游”──“走”

本诗的韵脚都在每节的二、四句的末尾,各小节所押的韵不一样。第一节是ing与eng韵母相近,第二节是i韵母相同,第三节是uang韵母相同,第四节是ou韵母相同。

其实,新诗押韵没有严格的规定,只要读来有韵律感,流畅、顺口就行。新诗也有很多不押韵的,不过押韵的读来,比不押韵的总要优美上口些。

2.新诗一般还具有一定的节奏,就像唱歌有节奏一样。节奏感可以增加诗的美感,读出诗的节奏,可以增强对诗的理解和领悟。(可先请一个学生来读,要求分辩出节奏来,然后进行纠正。老师可就一些两可的情况略作说明。)

八、同学们正在如花的年纪,,正是诗样的年华,充满了幻想和想像,正是有诗情,好写诗的岁月,大家要多读诗,学写诗。

今天的作业就是请大家大胆地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方法,运用联想想像等手段,每人写一首诗。可以写宇宙星空、太阳月亮、也可以写清晨黄昏、课内课外,可以写春花秋、暴雨狂风,也可以写人与人的对话、心灵的独白……。最好是有感而发。写得好的我们可以收集起来办个诗刊。

【板书设计】

天上的街市 选自《星空》

郭沫若

人间:屠场、囚牢、坟墓、地狱 天上:景美、街市美、物品美、人物美、生活美

思路和内容:街灯──明星──街市──物品──珍奇 美丽、繁华

天河──牛郎织女──来往──闲游 自由、幸福

联想:从一物想到另一物 想像:创造性地想出新的事物或形象

词语:闪、点 定然 定 来往 闲游 朵

韵脚:第一节“星”──“灯” 第二节“市”──“奇”

第三节“广”──“往” 第四节“游”──“走”

第二课时

静夜

一、 导语:

《天上的街市》写的是美丽的夜景引发了作者无尽的遐思,想像出天上的一幅美丽幸福自由的生活图景,抒发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今天我们来学习郭沫若写的另外一首诗《静夜》,也是写于1921年,在日本留学时的一个夜晚,面对朦胧的月色,引发了诗人的联想和想像,抒发了诗人无尽的情怀。

二、范读、学生齐读。

三、引导学生具体分析理解诗意。

1.第一节写的是哪些景物? (月光──松林──白云──疏星)

2. 这些景物构成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

(月光朦胧,笼罩着松林大地,团团的白云遮掩着月亮和星星。给人的感觉是──朦胧、恬静的美)

3.第二节写了哪些景物?(天河──海雾──鲛人──流珠)

4.第二节的“天河何处”起什么作用?与第一节有关联吗?

(承上启下,引发联想。因月、星自然联想到天河,又因“白云团团”而不见天河,故而引出了“天河何处”的发问。上下过渡非常自然,联系也非常紧密。)

5.下面回答了“天河何处”的问题吗?

(回答了,“远远的海雾模糊”就是回答,即“天河就在那远远的、海雾模糊的地方”。这说明了“天河何处”是个设问句。)

6.作者为什么着一“海”字?用得好吗?

(用得好。因白云茫茫如海,即为云海;在月光下的云海朦胧不清,如雾一般,故为海雾。诗人再由“海”产生了联想,引出海中的神话故事。)

7.看注释,理解最后两句。先由学生讲,然后老师进一步补充。

(补充:鲛人,亦作“蛟人”。神话传说中的美人鱼。张华的《博物志》中还说:“鲛人从水出,寓人家积日,卖绡将去,从主人索一器,泣而成珠满盘,以与主人。” 传说中鲛人所织的绡叫“鲛绡”。《述异志》:“南海出鲛绡纱,泉室(指鲛人)潜织,一名龙纱, 其价百余金,以为服,入水不濡。” )

8.“鲛人在岸”,岸在何处?

(在南海岸边,此在“海雾模糊”之海岸,即在天上。天上有海,岸边有鲛人。当然也可以理解为,在天河岸边。)

9.为什么写“对月流珠”呢?是表达了一种什么感情呢?

(这个神话传说中,最美的、最神奇的就是眼能泣珠,故作者既想像出鲛人,自然就会联想到她的神奇本领。可这到底表达一种什么感情呢?在学生讨论基础上归纳。)

(这首小诗,写于诗人留学日本期间,联系当时的背景,和诗人的处境,我们可以感受到,当时,作者既有对现实的失望,也有对祖国、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在这月华满天的时刻,诗人虽然写的是鲛人在对月流珠,其实是诗人自己在对月流泪。诗人此时的哀伤、无奈、惆怅,化作了粒粒泪珠,以此来抒发自己的悲伤、思念之情。作者写鲛人,目的是写自己的情感,但通过这样的联想和想像,既含蓄,又有优美。

可概括为:一个凄美的故事,抒发了作者对现实的失望,对祖国、家乡、亲人的思恋之情。)

四、让学生再齐读此诗,体会作者抒发的情感。

五、郭沫若这两首诗,都发挥了丰富的联想和想像,写眼前景的一般是实写,写不在眼前的想像的一般叫虚写。请大家分别找出两首诗中的实写和虚写。

(《天上的街市》中第一节是实写,第二、三、四节是虚写;《静夜》中第一节是实写,第二节是虚写。)

六、任何两个词语都可以经过四五个递进的联想,建立起联系。如木质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教师学生家长 教学反思和教案资料 备课考试教学

教育资料 《郭沫若诗两首》(《天上的街市》《静夜》)(七年级语文上册) 文章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陈奂生上城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第二课时课堂实…
    高中新教材第三册第二单元教学
    高中新教材第三册第一单元教学
    智取生辰纲
    古诗文中的特殊词语
    关于《智取生辰纲》
    归去来兮辞
    谏太宗十思疏
    我与地坛
    雷雨(站长力荐)
    咬文嚼字
    《蒲公英》导语设计例谈
    梦游天姥吟留别
    哀江南
    《静夜》备课笔记
    《醉翁亭记》授课提纲
    《诗经》三首
    说课指导:《静夜》要点精讲
    《静夜》教学设计
    《静夜》教案设计
    智取生辰纲
    陈情表
    《静夜》案例分析
    《荷塘月色》(第一课时)说课稿(论坛…
    《静夜》教案
    装在套子的人
    胡同文化
    希望的田野上
    智取生辰纲
    《静夜》备课笔记
    金黄的大斗笠
    咬文嚼字
    逍遥游
    《宽容》序言
    六国论
    咬文嚼字
    《乡愁诗两首》教学设计
    咬文嚼字
    伶官传序(论坛精华帖)
    季氏将伐颛臾
    林黛玉进贾府
    死海不死
    黄鹂
    梵高传
    我与地坛
    黄鹂
    促织
    边城
    六国论
    窦娥冤
    闺塾
    雷雨
    包身工
    林黛玉进贾府
    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导读)
    《呐喊》与《彷徨》
    长亭送别(论坛精华帖)
    语文教学中小说应该怎样教?——谈谈…
    陈奂生上城
    《荷花淀》
    “口语与交际--即席发言”教学实录
    茶馆
    《静夜》备课笔记
    读《伊索寓言》
    杜鹃枝上杜鹃啼
    师说
    小说人物形象鉴赏实践
    死海不死
    《现代诗三首》——《纸船》《色彩》…
    工之侨献琴
    灯(第二课时)
    语文专题复习教案(虚词的使用)
    《现代诗三首》——《纸船》《色彩》…
    高三语文专题复习(词类活用)
    语文专题复习教案(同义词辨析)
    语文专题复习教案(修改错别字)
    《静夜》案例分析
    高一教材写作同步(第三册)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再别康桥》只有一种“基调”吗?
    沁园春
    记念刘和珍君
    我的空中楼阁
    用多媒体教学《沁园春.长沙》
    教师资格考试说课指导:《静夜》说课…
    “兴趣”话题写作指导(教案)
    《静夜》中写实同想象的完美结合
    背影
    灯下漫笔
    孔乙己
    一问一答见性情(《林黛玉进贾府》网友…
    荷花淀
    祝福
    灯(第一课时)
    项链
    荷花
    2001年高考语文(全国卷)现代文阅读…
    群英会将干中计
    伶官传序
    沁园春·长沙
    陋室铭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静 夜》学…
    《静夜》赏析
    《静夜》说课稿(涂功成)
    赤壁赋
    高二(下)语文(上海H版教材)《人物…
    摆渡
    《静夜》教案设计
    灯下漫笔
    边城(网友来稿-吐血推荐)
    《静夜》
    闻一多《静夜》- 现代诗
    阅读与欣赏 闻一多诗歌《静夜》
    散文《静夜》
    <<天上的街市》 《静夜》
    读闻一多《静夜》
    离太阳最近的树
    装在套子里的人
    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
    《静夜》
    《静夜》案例分析
    郭沫若诗两首《天上的街市》《静夜》…
    改变自郭沫若诗《静夜》
    第27课《郭沫若诗两首》第二课时《静…
    《静夜》简析
    阅读与欣赏 闻一多《静夜》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