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教育教学资料
<

 

《呐喊》与《彷徨》

查询教学反思和教案的详细结果
画眼睛”和“勾灵魂”在这里起了很大的作用,它增强了艺术感染的力量:“因为显示着灵魂的深。所以一读那作品,便令人发生精神的变化。”①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鲁迅还要求自己能够“写出一个现代的我们国人的魂灵来”②。
在涉及自己艺术手法的时候,鲁迅又作了这样的解释:“我力避行文的唠叨,只要觉得够将意思传给别人了,就宁可什么陪衬拖带也没有。中国旧戏上,没有背景,新年卖给孩子看的花纸上,只有主要的几个人(但现在的花纸却多有背景了),我深信对于我的目的,这方法是适宜的,所以我不去描写风月,对话也决不说到一大篇。”③鲁迅在这里反对的是拖带和唠叨,并非绝对地排除陪衬。在有些短篇里,他也偶尔写到背景,例如《风波》里的农村晚景,《社戏》里的水乡夜色,却又清新明远,仿佛美丽的水墨一样。他写的对话往往和动作相呼应,在极经济的笔墨里曲折地传达出人物的身分和神情,例如《端午节》里方玄绰听到学校催交学费,向太太发话时的口气;《鸭的喜剧》里爱罗先珂傍晚回来,孩子们抢先报告小鸭吃掉了科斗时的稚态,莫不声态毕现,恰到好处。这些都和中国古典艺术的传统手法有关。作为短篇小说艺术构思的特点,鲁迅把孔乙己的全部行动放到一个酒店小伙计的眼里来描写,《明天》从红鼻子老拱一句话——“没有声音,——小东西怎了?”开始;以及《示众》的完全运用面似的速写构图,则又大抵采取外国文学的长处,经过溶化铸冶而具备了民族的特色,鲁迅小说里的每一个人物,都使人觉得他们的确是中国人,真实地反映了某个历史时期某些不同的中国人的思想和生活。在这点上,又表现了一个严峻的现实主义作家的风神和气质。
除此之外,鲁迅还善于通过高度的概括,从平凡的生活里提炼出不平凡的主题,以达到“揭出病苦,引起疗救”①的目的。鲁迅对现实主义的理解是非常深刻的。他在评论《红楼梦》的时候,曾经称道这部小说“叙述皆存本真,闻见悉所亲历,正因写实,转成新鲜”。甚至认为象《聊斋志异》的写畸人异行,鬼怪狐妖,长处也在“出于幻域,顿入人间”,这才做到了“读者耳目,为之一新”②。鲁迅要求艺术创作给人以新鲜的印象,同时又说朋新鲜的意义不在于逞奇猎异,而在于深入生活的本质,因此提出了“选材要严,开掘要深”③的主张。他自己,在开始创作之前,对中国社会和历史作过分析,在许多问题上怀有真知灼见。他有丰富的生活积累,又严格地遵守着创作的信条:“留心各样的事情,多看看,不看到一点就写。”①彻底的革命民主主义思想锤炼了和深化了他的观察力。这样,他便有可能从历史发展的高度上概括生活的现实,从常见现象里开掘出内涵的意义,道人之所未道,使作品具有深厚的内容,表现了动人的思想力量。鲁迅的部分小说之所以给人以“重压之感”②,一方面,固然是他没有找到马克思主义之前艰苦探索的思想痕迹,另一方面,也确实是这个正在蜕变中的古老民族痛苦经历真实的写照。“重压之感”不但并不意味着消沉,而且往往加深了读者的感受;在鲁迅的作品里,无论是鞭挞还是激励,是唾弃还是期待,他的笔墨始终没有离开社会现实的问题。《呐喊》和《彷徨》通过具体的人物和事件,整整地写出了一个时代。在这个时代里,封建势力虽然日趋崩溃而暂时还很强大,人民群众灾难深重而尚未普遍觉醒,知识分子在追求中充满着怀疑与希望。虽然近代中国工人阶级的力量在鲁迅的作品里没有得到反映,但他还是从自己熟悉的生活出发,对中国革命力量作了深入的巡视和考察。他宣判了封建势力的死刑,揭示资产阶级的软弱无力,要求知识分子摆脱“空虚”和一动摇”,改造自己的思想和生活,同时对农民寄予殷切的希望。出现在他小说里的农民即使落后,却仍然在苦难中保持着坚韧的性格,深厚地蕴藏着一种终将爆发的革命的潜力。由于鲁迅的现实主义植根于彻底的革命民主主义思想,时时自觉地与革命前驱者取同一的步调,因而在严峻的现实解剖中不断地闪烁着理想主义的光芒,和过去时代的任何现实主义相比,鲁迅的现实主义作品显然具有更高、更新、更深刻、更清醒、更富于战斗力的特色。新民主主义革命时代的到来,在鲁迅创作里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
 
文章出处:LD语文热线 
文章作者:LD语文热线编辑 

上一页  [1] [2] [3] 

来源:中国哲士网

教师学生家长 教学反思和教案资料 备课考试教学

教育资料 《呐喊》与《彷徨》 文章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杜鹃枝上杜鹃啼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第二课时课堂实…
    高中新教材第三册第二单元教学
    高中新教材第三册第一单元教学
    智取生辰纲
    古诗文中的特殊词语
    关于《智取生辰纲》
    归去来兮辞
    谏太宗十思疏
    我与地坛
    雷雨(站长力荐)
    咬文嚼字
    《蒲公英》导语设计例谈
    梦游天姥吟留别
    哀江南
    《静夜》备课笔记
    《醉翁亭记》授课提纲
    《诗经》三首
    说课指导:《静夜》要点精讲
    《静夜》教学设计
    《静夜》教案设计
    智取生辰纲
    陈情表
    《静夜》案例分析
    《荷塘月色》(第一课时)说课稿(论坛…
    《静夜》教案
    装在套子的人
    胡同文化
    希望的田野上
    语文教学中小说应该怎样教?——谈谈…
    《静夜》备课笔记
    金黄的大斗笠
    咬文嚼字
    逍遥游
    《宽容》序言
    六国论
    咬文嚼字
    《乡愁诗两首》教学设计
    咬文嚼字
    离太阳最近的树
    季氏将伐颛臾
    林黛玉进贾府
    死海不死
    黄鹂
    梵高传
    我与地坛
    黄鹂
    促织
    荷花
    六国论
    窦娥冤
    闺塾
    雷雨
    包身工
    林黛玉进贾府
    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导读)
    智取生辰纲
    长亭送别(论坛精华帖)
    陈奂生上城
    《荷花淀》
    “口语与交际--即席发言”教学实录
    伶官传序(论坛精华帖)
    茶馆
    《现代诗三首》——《纸船》《色彩》…
    《静夜》备课笔记
    师说
    小说人物形象鉴赏实践
    死海不死
    高一教材写作同步(第三册)
    《现代诗三首》——《纸船》《色彩》…
    《再别康桥》只有一种“基调”吗?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工之侨献琴
    高三语文专题复习(词类活用)
    语文专题复习教案(同义词辨析)
    语文专题复习教案(修改错别字)
    背影
    《静夜》案例分析
    读《伊索寓言》
    灯下漫笔
    沁园春
    记念刘和珍君
    我的空中楼阁
    用多媒体教学《沁园春.长沙》
    灯(第一课时)
    教师资格考试说课指导:《静夜》说课…
    陈奂生上城
    《静夜》中写实同想象的完美结合
    语文专题复习教案(虚词的使用)
    孔乙己
    一问一答见性情(《林黛玉进贾府》网友…
    荷花淀
    祝福
    装在套子里的人
    灯(第二课时)
    陋室铭
    2001年高考语文(全国卷)现代文阅读…
    群英会将干中计
    伶官传序
    沁园春·长沙
    边城(网友来稿-吐血推荐)
    赤壁赋
    《郭沫若诗两首》(《天上的街市》《…
    《静夜》赏析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静 夜》学…
    高二(下)语文(上海H版教材)《人物…
    摆渡
    《静夜》教案设计
    《静夜》
    灯下漫笔
    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
    《静夜》
    闻一多《静夜》- 现代诗
    阅读与欣赏 闻一多诗歌《静夜》
    散文《静夜》
    <<天上的街市》 《静夜》
    读闻一多《静夜》
    “兴趣”话题写作指导(教案)
    边城
    项链
    《静夜》说课稿(涂功成)
    《静夜》案例分析
    郭沫若诗两首《天上的街市》《静夜》…
    改变自郭沫若诗《静夜》
    第27课《郭沫若诗两首》第二课时《静…
    《静夜》简析
    阅读与欣赏 闻一多《静夜》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