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教材教学设计ABC 初五册 第五单元
|
查询教案课文分析的详细结果
|
文/廖蔚芬
○教学导引 1.经过八个古诗文单元的学习,步入初三的学生不仅已具备了一些文言文、古诗词的感知能力,而且大多已形成了学习文言文、古诗词的习惯。这些是完成本单元教学任务的有利条件,同时也有可能成为妨碍教学目标落实的一个不利因素。众所周知,习惯是需经时间的推移来巩固的,可十四五岁的初三学生正处于善变的年龄,加之多年的应试教育使他们的不少人被动跟着老师的要求走,缺乏学习的主动性,更缺乏做事的恒久性,如果教师此时盲目乐观而忽略了继续强化学生学习古诗文的习惯而只注重在欣赏方面的引导,就可能使学生将在以往学习中获得的感性认识、养成的学习习惯弱化甚至消失。所以在本单元教学中,教师仍应将形成、巩固学生学习文言文的习惯放在首位,继续引导学生重视诵读,重视理解常用文言词语,注意古今语言和文化的差异,重视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背诵,同时更加重视鉴赏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受到传统文化、道德修养、人文精神、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等方面的潜移默化的熏陶。 2.本单元四篇文言文和五首诗词都是唐宋明清四个朝代的名家佳作,其教育精华仍是超越时代超越民族的,十分有利于学生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始得西山宴游记》《醉翁亭记》《满井游记》《峡江寺飞泉亭记》这四篇游记产生的年代相近,且出自同一阶层作家之手,但由于作者身世不同,特别是于仕途追求不同,其游记所表露的情怀也不相同。教师应引导学生“知人论世”,参考课文说明和有关资料交代清楚文章的写作背景、作者的创作思想,为学生理解作者的心境和文章的情调打下基础。《始得西山宴游记》是柳宗元著名的游记组文《永州八记》中的首篇,被世人看作是《永州八记》的序言,具有欣赏《永州八记》的钥匙的作用。作者以获罪之身叙事写景,表现了寂寞惆怅、孤标傲世的情怀。《醉翁亭记》写于作者被贬任滁州知州的第二年,它表现了作者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满井游记》表现了作者寄情山水、无意于仕途的兴趣。《峡江寺飞泉亭记》则是作者在悠闲自在的游历生活中独抒性灵的代表作品,它表达了单纯的赏景是没有多少意味的,只有人的心境、处境与自然完美结合,山水之乐才能更令人陶醉的旨意。学习这四篇游记如果采用比较阅读的方法,会有助于学生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风格。作比较既可以作单元内的比较,如将《始得西山宴游记》《醉翁亭记》与《满井游记》《峡江寺飞泉亭记》作比较,就会发现柳宗元和欧阳修这两篇唐宋时的山水游记偏重借景写怀,抒发身世之慨;而袁宏道、袁枚这两篇明清时代的山水游记则偏重表观自然之美和个人情趣。作比较又可与已学篇目比较,如将《始得西山宴游记》与《小石潭记》作比较,会达到进一步赏析两篇文章、体会各自的风格、巩固学习成果的目的。 《诗词五首》中不乏爱国忧民之作:有表现虽自己贫穷遇困却有饱览民生饥苦、体察人间冷暖的济世情怀的杜甫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有抒发徒有为国出力的豪情壮志却怀才不遇无所作为的感慨的李贺诗《南园》;有表现身已衰老且处于与世隔绝境地中仍思愤复国土、报效国家的陆游诗《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有已走在辞官还乡路上却仍表示要为国为民尽最后一份心力的龚自珍的《己亥杂诗》。《诗词五首》中唯一的一首词是表现女子登楼远眺、盼望归人时失望和怅惘的情怀的《梦江南》。学习这五首诗词,教师要在指导学生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发挥联想和想象,去抓住诗歌的意象,体察意境、揣摩主题。 3.本单元的四篇游记又都是优美的散文,学生在三、四册古诗文单元中已接触过类似文章,对这类文章的特点已有所了解,只是缺乏总结归纳。教师可在教学这一单元的四篇游记中随时明确,四篇学完后加以总结,使学生掌握这类文章的特点。《始得西山宴游记》和《醉翁亭记》都具有唐宋游记重寄托重理念的写作特点,不同的是前者采用比照、映衬之法,有力地突出了主题,后者的语言方面骈散结合,词语虚实相间,给文章增添了华丽之美,富于散文化。《满井游记》和《峡江寺飞泉亭记》同样表现了明清游记注重对大自然的客观描写,揭示人们游山玩水的愉悦心情这一特点,不同的是前者用白描的笔法写景,采用生动新奇的比喻,后者则是将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相结合,写出了真情实感。语言方面长短句交错、骈散结合,既有乐感又极富表现力。学习这些文章,反复诵读是披文入情的基础,再造想象是理解主题的前提。《诗词五首》中有歌行体的古诗,有七绝,有词。对不同体裁的诗应该联系特点去理解思想内容,去欣赏写作特点,但教师切忌大讲特讲,使学生无时间读,无时间想,无时间思,否则会使教学目标落空。 4.经过课堂教学,引导学生提出学习中感兴趣的问题,师生共同讨论,选出研究的主题,制定出相应的研究计划,成立研究小组,明确分工,课后从报刊、书籍、网络中获取有关资料,集体讨论分析,独立或合作写出简单的研究报告。 5.本单元的阅读教学与第五单元的写作教学可以结合起来进行。第五单元写作为“论证的展开”,学生根据这一单元的指导,掌握议论文的论证思路,用自己在查资料中获得的论据,选择恰当的论证思路,完成自己的研究报告。 ○教学设计 Ⅰ阅读 始得西山宴游记
[教法]A.本文是柳宗元著名的《永州八记》中的第一篇,是这组游记的开宗明义之作,读懂、理解透彻至关重要。虽然在研读前教师会将作者的经历和创作思想用印发材料、媒体展示等方法介绍给同学们,但由于时代的久远,学生恐怕还是难以在短短的几十分钟内真正理解把握作者的心境和文章的情调。唯一能够缩短作者与学生的距离的方法就是诵读。反复地诵读,诵读时可配乐,乐曲应选择前面略显低沉压抑后面略显高昂舒缓的古琴独奏曲,使诵读显得前后形成对比,进而体会文章前后两段不同的叙事风格,这是理解文章的关键。 B.本文叙事写景,都饱含着作者的感情色彩,表现了作者寂寞惆怅、孤标傲世的情怀。文章的题目中的“始得”二字为全文叙事定下了基调,先写“未得”后写“始得”,以前者反衬后者的惊奇。要抓住题目中的“始得”二字做文章,组织学生讨论课文的内容,进而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C.山水游记发源于魏晋,到了柳宗元才形成了一种独立的文体,为了把握柳宗元的山水游记的特点,可与郦道元的《三峡》作对比。本文是《永州八记》之首,也可与第三册中的《小石潭记》作对比,进一步体会两文各自的特色。 [学法]A.学生首先应运用朗读法开始本课的学习。本课生字较多,读前必须动手查工具书解决,排除字词障碍后反复诵读课文。课文读通畅即可配乐朗诵,配乐不求一致,学生应按自己的理解选择乐曲配文,配乐诵读后学生评议。通过朗诵创设与课文相适应的课堂诗境,使山水因千年前的作者而含情,文章因千年后的我们而复活,情感在这里成为穿越时空的回响,诵读在这里成为沟通作者与同学间的纽带。 B.经过反复朗读课文,学生很容易明白文中的主要内容,疑问自然也会产生,要大胆质疑,提出几个有价值的问题,激活自己和同学们的思维,展开开放式的讨论,个人应尽量提出有个性的见解,切勿人云亦云,或觉得讨论是几个人的事与己无关,长此以往,思维能力就会“萎缩”。 C.没有对比,就没有鉴别。学习本课可以采用比较法来体会文体特点,来深入理解作者的情怀。将同是写永州山川景物的《小石潭记》与本文作比较,比较的角度可以是表达方式。通过比较明确本文做《永州八记》之首的特点便会突显出来。 [导入]可以从第三册学过的《小石潭记》导入,也可以从对山水游记的发展的介绍导入。 举例:(用多媒体展示清澈见底的水潭中鱼儿嬉戏的画面)这个意境可以用哪篇文章中的语句来描述呢?这篇文章的作者是怎样一个人呢? 柳宗元因参加革新运动被贬为永州司马,遂与永州山水结缘,写出了许多优美的游记,借以抒发被贬后的情怀,其中“永州八记”最富盛名,我们曾经学过其中的一篇就是《小石潭记》。今天我们来读读有“永州八记”序言之称的《始得西山宴游记》,更进一步体会作者被贬后的心态。 [突破]A.熟读背诵既是接受中国古代文传传承[1] [2] [3] 下一页
|
来源:中国哲士网
教师学生家长 教案课文分析资料 备课考试教学
教育资料 新教材教学设计ABC 初五册 第五单元 文章
|
上一篇文章: 新教材教学设计ABC 初五册第六单元 |
下一篇文章: 话题作文(论坛精华帖)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