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跑马山到美人谷
——四川甘孜纪行
( 陈世旭 中国作协主席团成员 江西省作协主席、文联主席)
1 跑马山
康定城的早上,最响亮的声音是折多河永不止息的奔腾的喧闹。有一条如此湍急的河穿城而过的城市,我是头一次见到。康定城建在折多河两岸陡峭的谷地上,沿岸的两条马路是市区的主要道路,汽车只能单行。路边的房屋也大都是单排,静静地依山而立,听任激流的穿过。
康定在藏语里称为“打折多”,即打曲河与折曲河的交汇处,是四川盆地西缘山地和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大雪山中段的海字山、折多山、以及蜀山之王贡嘎山由北向南纵贯全境,将其它分为东西两大部份,东部为高山峡谷;西部和西北部为丘状高原及高山深谷区。大渡河北流经东北部,纳康定河出境。境内多雪山、冰川、湖泊,温泉,盛产金银、熊猫、虫草之类。折多河谷充满了神秘感,让人觉得它的每一公里都是一部大书。这里艰险幽深的道路是最早的茶马古道,是古时的巴蜀乃至中原进入西藏的唯一官道。至今在它的小商店还能看到用金银装饰过的人的头盖骨,城里还保留着临时定做皮革藏靴的作坊。
但康定城最出名的是《康定情歌》。
儿时就听过这首歌了。不需要写出它的那些最质朴不过的歌词,凡是唱过的人,哪怕只唱过一遍两遍,也极少有人会不能完整地唱完它。这首最多只有百年历史的情歌,早已传遍了国内外,成为世界十大情歌之一。康定也因此被称为情歌之乡。
《康定情歌》的作者无从考证。歌里说的跑马山,是县城边上一座普普通通的小山,普通得几乎让人失望。曾经有一对法国未婚夫妇不远万里地专程跑来,要在跑马山举行婚礼。在他们的想象中,跑马山是一大片可以纵情驰骋的草原,没想到只是一座陡峭小山上的一小块台地——跑马山的藏名叫“登托”,意思是“垫子”。两个浪漫的法兰西人竟抱头痛哭起来。
事实上这块山坪台地还是有些来历的,北宋时建的仙女寺香火很是兴旺,盛时有喇嘛700余人。清时始,当地土司每年农历五月十三在“登托”祭拜山神,举行赛马会。康定城乡民众云集山坪。赛马者以先后到顶分别给赏不同份量的哈达、茶叶、花红,末尾者则众人戏洒粘粑面,表示驱逐晦气。此地由此名“跑马山”。可以想象那时候,蓝天高远,大地广袤,遍山飞跃着驰骋的骏马,追逐的鹰隼催动烈烈马蹄,生命的豪迈从马背上撒落,人们围住一个关于爱情的传说,跳起巨大的锅庄。情歌响彻了牧人的草地,长长的哈达缠绕溜溜的跑马山。
跑马山小,却拥有一样无边的天空,拥有一样无尽的云朵,云朵端端溜溜地照着一座城,照着城里的男子女子,照着男子女子的来来往往,于是有了人人向往、人人懂得、人人喜欢的千秋万代永永远远也讲不完的故事。
于是有了《康定情歌》。
《康定情歌》是端端溜溜地从云朵里蕴育出来的;是端端溜溜地从阳光里播撒出来的;是端端溜溜地从圣洁的雪山激流里迸发出来的;作为情歌的形象被赋予的跑马山是一个幸运的象征:人类每一个人的心灵里,谁没有这样一座被温柔的云朵抚摸、被明亮的阳光照耀、被激越的马蹄撞击的跑马山——端端溜溜的爱的跑马山,端端溜溜的情的跑马山,端端溜溜的歌的跑马山?
跑马山是无可比拟的心灵的风景啊!如果有可能,我真想对那两位失望的法国朋友说。
2 塔公寺喇嘛
从康定去塔公草原,中间要翻过折多山。位于大雪山中段的折多山是重要的地理分界线。折多山以东是山区,而折多山以西则是青藏高原的东部,真正的藏区。
出康定城不远,就远远地看见折多山了,闪闪发光的积雪的山峰,高踞在连绵的群山中间,像一个沉思的学者的头颅。
山口海拔四千多米的折多山由于受岷江、大渡河等水系的强烈切割,地形高差大,沟壑密布,山岭纵横,曾经是川藏公路上的天险,路极窄,常塌方,尤其在雨雪不断的季节,其艰险可想而知。而今翻越折多山的道路已是平整宽敞的坦途。一路林木茂密,藏民的帐篷掩在草里,油黑的牦牛立在坡上,七彩的经幡飘在蓝天下。啃青之后,牧民们将会转场,牧鞭划开风雪,还有老乌鸦和畜群一起迁徙。从马背到马背可以看到雪峰起伏的节奏,马昂起头,四蹄踏出新的牧道,以雪山一样的姿势重复着骁勇民族的传统。牛羊只钟情于肥美的水草,而天生自由的牧人,放牧牛羊也放牧自己。这是西部高原特有的田园风光。
而我们现在能见到的是折多山顶的终年积雪,和垭口上的佛塔、经幡、马尼堆,以及山下不远的地方,原始和雄浑的藏族民居:粗砺褐色的石块,白色的房檐下和门窗,赤红的窗棂。
然后就是塔公草原了。“塔公”的藏语意思是菩萨喜欢的地方。菩萨确实会喜欢这样一片美丽的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