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古今中外人物库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按拼音检索 >> C >> chen >> 陈世旭 >> 正文

 

陈世旭:从跑马山到美人谷

草原,小河静静地在辽阔的草原怀抱蜿蜒,蓝得透明的天空上巨大的云朵格外洁白。绿覆盖的漫山遍野,竞相绽放的野花绚丽多彩。炊烟袅袅地在帐篷上升起,空气中可以闻到隐隐的奶香和茶香。牛群散漫地走向草原的深处,牧歌婉转而悠扬。身体随着车子轻轻颠簸,心则像自由自在的风在无边的阳光里飞翔。

  我想,这就是为什么,这里会有塔公寺的吧。

  塔公寺是康巴藏区的小大昭寺,同样建于松赞干布时期,是萨迦派花教寺庙。寺庙以塔殿中“志托塔”命名,称之为“志托桑珠林”,意为“一见如意解脱寺”。寺左空地上的百余座佛塔形成一片塔林,气势宏大,庄严肃穆,蔚为壮观。寺后依次排列着三座丘山,便是被称为藏传佛教密宗事部三怙主的三座神山。由嘛尼经幡组成的旗阵,遍山招展,让人倍觉神秘。围墙外照例是一长串金色的转经筒。

  此前我几乎走过藏传佛教所有最著名的寺庙。见识过拉萨大昭寺和西宁塔尔寺的人潮如涌,访问过近在闹市边缘的日喀则扎什伦布寺和夏河拉卜楞寺。对塔公寺的安静不免纳闷。偌大的寺院和寺院外长长的街道悄然没有声息,我们来时搅起的动静很快就被吞没,即便正午的阳光,也是如此寂寞。山边上有两个年青的藏人正一步一步磕着长头,向塔公寺朝拜而来。他们不知这样走了多久,也不知来自哪里。在地老天荒的漫长日子里,也不知有多少信徒们一个接一个地带着纯洁的信念匍匐在朝觐的路上。寂静无声的寺院,像是一桌不散的流水宴席,一些人走了,一些人又来。转经筒的穗子旋转,红色的藏袍发黑,山路小心翼翼地伏在他们盘桓的脚下,悲怆如初。到了夜晚,窗前灯影渐明,窗外漫起低沉悠远的诵经声,天边的雪山正风雪迷离,经幡猎猎作响,拂过寺院厚厚的高墙。有兀鹰在风的上空、河或海子的边缘,凭吊早已斑驳的断碣。然后,月隐退,黎明倏然而至。

  两个老迈的喇嘛,坐在寺院外坪的石头牙子上,像两只倒扣着的土红色的碗。他们在说着什么,你在几步外却什么也听不见,他们的声音仿佛是被遮住他们脸的方形的斗笠折断了。我走近他们,他们忽然抬起头。我看见两张难忘的脸:一张像褐色的岩石,布满了岁月的刀痕;一张空洞而茫然,眼睛已经失明。我当时的感觉不是别的,就是震撼!这样的沉静与安详,令我觉得我看见的是远古生命的化石。一切恍若隔世。一帧泛黄的照片,一个古老的典故,一颗平静如莲的心,清澈而满足。

  同来的藏族作家扎西达娃正在附近拍照,我请他来帮个忙。我走到两位老喇嘛中间,轻轻坐下。“褐色的岩石”立刻同时伸出两只手掌,一把握住了我。

  这么宽厚的手掌,这么粗大的骨节,这么虬曲暴跳的血脉,坚硬却又温暖地,紧紧握住了我:

  “从哪里来?”

  “江南。”

  我没有说得太具体,我想,对他来说,那无所谓。

  “江南?”

  他抓紧我的手用力一抖:

  “青青的山?”

  “是的。”

  “绿绿的水?”

  “是的。”

  “很多很多大房子?”

  “是的。”

  “很多很多树和花?”

  “是的。”

  “香巴拉。”

  那位一直低着头没有做声的失明喇嘛忽然咕哝了一声。

  “我们没有去过。”

  “褐色的岩石”微微仰脸,眯起眼睛看着远处:

  “我们听说过。”

  他的语气并没有遗憾,只是为我高兴,还有一点点得意。

  “我很高兴你们说我的家乡是香巴拉。”

  我大笑,扎西达娃的相机及时抓住了这个瞬间。但我心里知道,一个物质的“香巴拉”一切都是有限的,根本不可与他们信仰中的香巴拉同日而语。他们为了后者奉献出一生,他们静静地像倒扣的碗一样席地坐在川藏高原澄澈的阳光下,背后是寺院赤红的高墙、闪闪发光的金顶和满山彩色的经幡,他们应该早已解脱出尘世的苦恼,心灵面对的早已是他们的香巴拉。

  那个香巴拉,不是我这样的俗人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世界人物库,古今中外人物资料 陈世旭简介,介绍,生平事迹 图片照片

有关作品陈世旭:从跑马山到美人谷详细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相关文章
  • 人物资料查询方法:你可以按拼音字母检索的方法查询,也可以按分类列表查看的方法查询
  • 人物字典  A B C D E F G H J
  •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