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世旭:文学触角应该伸向基层
|
《小镇上的将军》、《惊涛》、《马车》,3篇令人称奇的小说让一位江西作家连获3次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从而一举蜚声文坛,他就是中国作协主席团委员、江西省文联主席兼作协主席陈世旭。昨天下午,陈世旭风尘仆仆赶到深圳,脸上带着兴奋的神情,他说:“很久没来深圳了,很多地方变得简直认不出来了。我要借这个机会好好重新认识一下深圳,看看在这里发生了多么奇妙的事情!” 对深圳之行充满热望 从1979年凭借《小镇上的将军》成名以来,陈世旭20多年来一直笔耕不辍,去年他曾经连续推出两部表达当代知识分子焦虑的长篇巨著《边唱边晃》和《一半是黑色一半是白色》,旺盛的创作精力和一针见血的思想深度让他成为中国当代文坛的一棵“常青树”。陈世旭第一次来到深圳是1987年,他到麒麟山下的中国作协“深圳创作之家”休创作假,在那里和许多知名前辈作家一起度过了难忘的时光。 之后的20年,陈世旭每次到深圳都是匆匆而过,没有机会近距离地亲身感受这座城市的风土人情和沧桑巨变。然而,他虽然远在家乡江西,却总能从周围同事、朋友、乡亲们那里感受到深圳的气息。他说:“深圳给改革开放带来的影响是全国性的,这种影响在江西城乡的很多角落里都能看到,无数人从深圳带回了改革前沿的信息。所以,文学要想描写当代中国的生活变化,就不能无视深圳的存在。这正是我一直对到深圳去充满热望的原因。” 关注基层世态人情 陈世旭每年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外面采风,单是今年就先后到了青海、贵州、四川等地,在路上的感觉能够给他带来新鲜的生活质感。这次来到深圳也不例外,他对记者说,自己最想看的就是深圳经济最繁荣的地方,譬如罗湖的商业旺区就是他最想去的地方之一,因为他能够在这样的地方感受到城市热力的集中绽放,看到更多的世态人情。比起那些让人眼花缭乱的物质表象来,他更关注深圳人的精神世界。他若有所思地说:“毫无疑问,改革开放给中国人带来了空前丰富的物质成就,但我们作家更应该关注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人们的精神世界能否跟物质成就同步发展。‘物质大厦’已经光线靓丽了,‘精神大厦’也一定要有力度、有线条。这就是文学的触角应该延伸到的地方。” 对于此次深圳之行的主题——中国改革开放文学创作工程的启动,陈世旭感到格外受鼓舞,因为“改革开放给中国历史带来的深刻影响是绝好的文学源泉,文学也有责任对这样的社会巨变给予足够的关切”。在陈世旭过去的创作历程中,一直以现实社会作为写作和关注的目标,写出了大量有影响的现实题材作品,从揭示当代文化人精神困惑的长篇小说《裸体问题》,到反映知识分子面对改革开放大潮的复杂心态的《世纪神话》,始终都以冷峻的目光穿透喧嚣浮躁的现实生活,关注着当代人的精神状态。陈世旭对本报记者表示,关怀民生、关注基层是自己写作的最重要主题,改革开放对中国社会的根本改变毕竟是落在每个人的命运改变上,每一轮改革的影响都会通过普通人的生活反映出来,因此他对自己作品的视角非常有信心。 “贪婪”采风酝酿时代精品 不久前,陈世旭发表的一篇中篇小说《青藏手记》再度引起了文学界的关注,他从一群平凡的建设者身上发现了被人们遗忘多年的崇高价值,并通过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对当代人的生命意义进行了庄严的拷问。陈世旭坦然地说,他最担心的就是改革开放文学被拜金主义的力量扭曲成为“老板文学”、“宾馆文学”,真正具有文学光彩的百姓人物形象却被有意无意地遮盖。他呼吁自己的同行们能够响应此次中国改革开放文学创作工程的号召,将目光投向时代大潮中的那些劳动者,既关注他们的日常生活,也关注他们的精神世界,用生动活泼的文学形象来热情讴歌这个无比精彩的时代。 “这几天在深圳采风,我可是会很‘贪婪’的哦!”陈世旭笑着对记者说。他将不浪费这几天的每一分每一秒,用自己的全副身心来汲取深圳提供给他的文学养料,将这些精华最终“反哺”到自己写出的每一句每一字中,创作出无愧于时代的精品之作。
|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世界人物库,古今中外人物资料 陈世旭简介,介绍,生平事迹 图片照片
有关作品陈世旭:文学触角应该伸向基层详细资料
|
上一篇文章: 陈世旭: 我与文学的“马拉松式恋爱” |
下一篇文章: 陈世旭:在“茫然”中前行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