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有机会得访江西三清山。下午徒步上山时,大山被烟雨吞没。半夜,忽然被月色惊醒。开门出屋,只见晴空如洗,一轮满月,以一种生命本源的洁白与素净,盈盈地浮在山峦上深邃的天宇,带着九天风露,遍洒如海苍山。 三清山地质变化凡14亿年,是世界独一无二的花岗岩峰林。海拔近两千米的玉京、玉华、玉虚三山列坐群山之巅,俨然道家玉清、上清、太清三帝。最瑰伟独特的是女神峰:一个栩栩如生的美丽女性倚天而坐。其前不远的峡谷,一柱万丈巨石形同巨蟒,拔地而起,一如坚挺雄性。在清冷的无边月色大气磅礴的笼罩中,惟妙惟肖的三清帝和女神,一派神圣安详。 自晋朝葛洪开山,三清山被历代道家视作圣境,所谓“天下第一仙峰,世上无双福地”。古来置景缀点,摩崖刻石,皆按先天八卦布局,遂成道教人文之大观。现存的三清道观遗迹,巨石罗列,浑朴端庄,不难想见当年规模,不难想见有过多少虔信者终生盘桓于此,形体御风而独立,精神飘然而飞行,抛弃“物化”而融于自然。 道家之宗庄子在《逍遥游》中这样描绘了他哲学理想的最高境界:“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其神凝,使物不疵疠而年谷熟。”这与造化在三清山留下的杰作真是出奇惊人的契合。真不知是《庄子》图解了三清山女神峰,还是三清山女神峰预兆了《庄子》! 《庄子》,寓言而已,亦幻亦真,幻者其形,真者其神。以我观之,若将三清山万丈直立的蟒形巨岩作世俗欲望的联想,则三清山女神便无妨视作射姑山真人的化身!人之所谓修炼,便是在这两者之间徘徊。 射姑山真人,无所谓男女,不过是一个“绰约若处子”的精神载体。其腾云气,饮甘露,不食人间烟火,来无影,去无踪,入火出水。庄子以“至人”、“神人”名之。世人自应作形而上理解:至人并非神仙。卸下神秘的外衣,至人其实是通晓万物本性、顺应自然变化的达道之人。所需的只是忘怀世俗利害得失荣辱毁誉,褒贬由人,俯仰随我,不为物役。这方是庄子主张的本来面目。 庄子之所以一直能引起深广而持久的激动,就是因为其以独特的力量穿透现实的重重屏障,告诉人们在内心深处守护最后的尊严。可惜的是即便欣赏庄子文采的人,也未必都理解庄子的痛苦。 三清山有升天石。游人多热衷其台阶的“连升三级”,以为摄取权力与财富的象征。殊不知“升天”的最大意义恰恰是世俗缧绁的解脱。 三清山又有仙人指路石,高耸在森然葳蕤的古木丛中: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面对人生的忧患指点精神超越之路,在现实物质世界辟出一个大光明的精神领域。 如此看来,三清山称得上是中国经典哲学的一本图文并茂、形神兼备的教科书。(今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