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组图]与狼共舞-记在“郑和”舰上的日子
|
■ 张伟/文 张伟 马文鹏/图
坐落在黄海之滨的海军大连舰艇学院,学员在校四年有两次随训练舰远航实习的机会,历时70余天。学院为此专门配备了两艘远洋实习训练舰:一艘是“郑和”舰,舷号81;另一艘是“世昌”舰,舷号82。因此,“郑和”舰和“世昌”舰被人们形象地称为“海上大学”。
2003年9月的一天,北方某军港2001级舰艇指挥专业的学员登临“郑和”舰,这些未来的海军指挥官们亲身感受了第一次航海的苦辣酸甜。这是他们第一次与大海零距离的亲密接触,也是航海人生的第一道航迹。
●上舰第一课:从“头”做起
刚上舰,学员们被告知这么几个常识:从舰艏到舰艉,一定要走左舷;从舰艉到舰艏,必须走右舷;上下舷梯要先上后下;洗漱时一定要先洗脸、再洗脚、后刷牙……开始不少学员还犯嘀咕:不就是走路和洗脸,干嘛这么较真?
舰上空间狭促,铺位、舱门非常低矮,悬梯又窄又矮,学员稍不留神便会与钢铁“亲吻”,几乎所有的学员都有被钢铁“亲吻”过的经历,平时昂首挺胸惯了的学员,不知不觉中常常被钢铁“吻”出一个个大包。代价最大的非何烽莫属了。何烽是学员中“海拔”最高的学员,1米83的个头,在实习前刚刚完成大连国际服装节的开幕式升旗手任务。这一天,不知道什么事使他走路时忘记了这是在军舰上,过水密门的时候,差点被撞晕过去,捂着脑袋蹲在地上半天没有站起来。从这以后,学员们乖了许多,大家不得不养成走路要低头的习惯。学员们似乎突然明白,原来舰艇上所有的规矩都是经验和教训换来的。
站泊是一种国际通用的海军礼仪,也是学员训练的科目之一。所有军舰离靠码头都要站泊。当听到“离码头部署”或“靠码头部署”的命令后,除了正在站位上操作的人员外,其他人必须按照指定的位置统一成跨立姿势依次排开,场面壮观而凝重。对于经常出海的人来说,这是再简单自然不过的事了。但对于第一次出海的学员来说,一下子还真的难以适应:人家都在左舷站泊,有人却从右舷跑出来;站泊位置在舰艏,可有人硬是从舰艉绕了一大圈,一问才知道,原来方向搞反了;到了指定位置,一摸脑袋,帽子怎么忘带了……当然,几次站泊之后,学员们自然适应了许多。不少学员为不致紧张起来忘带帽子,干脆把作训帽折叠起来揣在兜里。一切真的要从“头”做起。
●先洗脸后刷牙,是舰艇生活的规矩
●晕船初体验:吃饭也是革命
对于学员们来说,在军舰上的第一顿晚餐是新鲜而令人难忘的。
“郑和”舰上有专门给学员们就餐用的餐厅,只是餐厅的空间有限,有许多学员被安排在后带缆甲板就餐。学员们在指定位置就餐,这里一堆,那边一簇,或蹲或站,谈笑风生,俨然没有在学校就餐时的那份严谨。刚好一缕金色的阳光斜映在学员灿烂的脸上。舰舷两侧有许多海鸥在盘旋、嬉戏,不少学员偷偷甩出几块肉片,引来海鸥一片争鸣,甲板上常常传出学员们年轻的笑声……
离开码头后的连续几顿饭,几乎每名学员都发现自己的胃口突然间变大了。平时半碗饭就够了,现在都能吃一盆了。平日里饭量出奇小的沈阳小伙子夏朗,上舰后胃口出奇的大,有一顿饭一口气吃了6个馒头,吃包子那天,一顿竟然”消灭”了12个肉包子,连他自己也感到吃惊:“我怎么没发现自己有这样的潜能呢?我老妈该高兴啦!”
不过,这样的好心情没有延续几天。过成山头海域时,“郑和”舰突然摇晃得厉害起来。成山头海域是著名的浪区,无风三尺浪,加上受台风外围影响,尽管“郑和”舰装有减摇鳍,但还是“征服”了不少学员。
出海前,新学员们从老学员们那里取过经:多准备些方便袋,准备“交公粮”。“交公粮”是对晕船呕吐的昵称。因此,几乎所有的学员都准备了方便袋。尽管如此,我们还是感到突然了些。学员张波是晕船最厉害的一个,他是第一个把身上的方便袋派上用场的,最厉害的一天竟吐了16次。那天他值驾驶更,那是全舰颠簸最厉害的位置。呕吐物从白色到绿色,最后变成黑色和红色……当时场面实在令人心疼。晕船不太厉害的学员要替他,他硬是不让。听说吃咸菜能抗晕,张波的手里便多了一包咸菜,实在难受得不行,就咬上一口……令人不解的是,每次呕吐的时候,总能看到张波的嘴角有一丝苦涩的微笑,据说可能是张波和女朋友间有一个什么约定……
这时候,吃饭成了最要命的事。每次吃饭前,兼职干部都要动员半天。好不容易来到就餐位置,看着饭菜就是没有一点儿食欲。学员朱玉吉连续几顿饭都没有吃下去了,吃不到一点儿就吐个精光。最后他不知从哪里找到一瓶生理盐水和几个苹果,硬是逼着自己吃了下去……学员们恍然大悟:原来,吃饭也是革命! ■ 张伟/文 张伟 马文鹏/图
坐落在黄海之滨的海军大连舰艇学院,学员在校四年有两次随训练舰远航实习的机会,历时70余天。学院为此专门配备了两艘远洋实习训练舰:一艘是“郑和”舰,舷号81;另一艘是“世昌”舰,舷号82。因此,“郑和”舰和“世昌”舰被人们形象地称为“海上大学”。
2003年9月的一天,北方某军港2001级舰艇指挥专业的学员登临“郑和”舰,这些未来的海军指挥官们亲身感受了第一次航海的苦辣酸甜。这是他们第一次与大海零距离的亲密接触,也是航海人生的第一道航迹。
●上舰第一课:从“头”做起
刚上舰,学员们被告知这么几个常识:从舰艏到舰艉,一定要走左舷;从舰艉到舰艏,必须走右舷;上下舷梯要先上后下;洗漱时一定要先洗脸、再洗脚、后刷牙……开始不少学员还犯嘀咕:不就是走路和洗脸,干嘛这么较真?
舰上空间狭促,铺位、舱门非常低矮,悬梯又窄又矮,学员稍不留神便会与钢铁“亲吻”,几乎所有的学员都有被钢铁“亲吻”过的经历,平时昂首挺胸惯了的学员,不知不觉中常常被钢铁“吻”出一个个大包。代价最大的非何烽莫属了。何烽是学员中“海拔”最高的学员,1米83的个头,在实习前刚刚完成大连国际服装节的开幕式升旗手任务。这一天,不知道什么事使他走路时忘记了这是在军舰上,过水密门的时候,差点被撞晕过去,捂着脑袋蹲在地上半天没有站起来。从这以后,学员们乖了许多,大家不得不养成走路要低头的习惯。学员们似乎突然明白,原来舰艇上所有的规矩都是经验和教训换来的。
站泊是一种国际通用的海军礼仪,也是学员训练的科目之一。所有军舰离靠码头都要站泊。当听到“离码头部署”或“靠码头部署”的命令后,除了正在站位上操作的人员外,其他人必须按照指定的位置统一成跨立姿势依次排开,场面壮观而凝重。对于经常出海的人来说,这是再简单自然不过的事了。但对于第一次出海的学员来说,一下子还真的难以适应:人家都在左舷站泊,有人却从右舷跑出来;站泊位置在舰艏,可有人硬是从舰艉绕了一大圈,一问才知道,原来方向搞反了;到了指定位置,一摸脑袋,帽子怎么忘带了……当然,几次站泊之后,学员们自然适应了许多。不少学员为不致紧张起来忘带帽子,干脆把作训帽折叠起来揣在兜里。一切真的要从“头”做起。
●先洗脸后刷牙,是舰艇生活的规矩
●晕船初体验:吃饭也是革命
对于学员们来说,在军舰上的第一顿晚餐是新鲜而令人难忘的。
“郑和”舰上有专门给学员们就餐用的餐厅,只是餐厅的空间有限,有许多学员被安排在后带缆甲板就餐。学员们在指定位置就餐,这里一堆,那边一簇,或蹲或站,谈笑风生,俨然没有在学校就餐时的那份严谨。刚好一缕金色的阳光斜映在学员灿烂的脸上。舰舷两侧有许多海鸥在盘旋、嬉戏,不少学员偷偷甩出几块肉片,引来海鸥一片争鸣,甲板上常常传出学员们年轻的笑声……
离开码头后的连续几顿饭,几乎每名学员都发现自己的胃口突然间变大了。平时半碗饭就够了,现在都能吃一盆了。平日里饭量出奇小的沈阳小伙子夏朗,上舰后胃口出奇的大,有一顿饭一口气吃了6个馒头,吃包子那天,一顿竟然”消灭”了12个肉包子,连他自己也感到吃惊:“我怎么没发现自己有这样的潜能呢?我老妈该高兴啦!”
不过,这样的好心情没有延续几天。过成山头海域时,“郑和”舰突然摇晃得厉害起来。成山头海域是著名的浪区,无风三尺浪,加上受台风外围影响,尽管“郑和”舰装有减摇鳍,但还是“征服”了不少学员。
出海前,新学员们从老学员们那里取过经:多准备些方便袋,准备“交公粮”。“交公粮”是对晕船呕吐的昵称。因此,几乎所有的学员都准备了方便袋。尽管如此,我们还是感到突然了些。学员张波是晕船最厉害的一个,他是第一个把身上的方便袋派上用场的,最厉害的一天竟吐了16次。那天他值驾驶更,那是全舰颠簸最厉害的位置。呕吐物从白色到绿色,最后变成黑色和红色……当时场面实在令人心疼。晕船不太厉害的学员要替他,他硬是不让。听说吃咸菜能抗晕,张波的手里便多了一包咸菜,实在难受得不行,就咬上一口……令人不解的是,每次呕吐的时候,总能看到张波的嘴角有一丝苦涩的微笑,据说可能是张波和女朋友间有一个什么约定……
这时候,吃饭成了最要命的事。每次吃饭前,兼职干部都要动员半天。好不容易来到就餐位置,看着饭菜就是没有一点儿食欲。学员朱玉吉连续几顿饭都没有吃下去了,吃不到一点儿就吐个精光。最后他不知从哪里找到一瓶生理盐水和几个苹果,硬是逼着自己吃了下去……学员们恍然大悟:原来,吃饭也是革命! 学员们在学院养成了起床后开窗户的习惯。这一天,军舰在普陀山海域抛锚,一名叫周璇的学员醒来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窗户,因为舱室内的空气实在有些闷热。还没等舷窗完全打开,外面的海水直扑过来,他赶忙关上,舱里还是闹起了“水灾”,许多学员的拖鞋浮了起来。已成了“落汤鸡”的周旋呆在那里,一时不知所措……
当然,利用军舰靠泊和补给的机会到沿海主要海滨城市和港口走走,是学员们期待已久并令人兴奋的事情,除了找回着陆的感觉,更多的学员们是利用有限的津贴购买一些当地的特产和水果。用学员的话说,这叫做“抗晕物资储备”。的确,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走遍全国各主要海滨城市,这也算是在同学和家人面前值得骄傲的资本。学员自诩,我们是一群“海上暴走族”。
舰艇返回北方出发的军港时,已经有了初冬的气息,满眼的黄叶。学员们的脸上已经刻满了烈日和海风的痕迹,有了航海人特有的粗犷轮廓。
●大海的考验:岂止惊涛骇浪
晕船厉害的时候,脑海里总要闪出许多怀疑:当初选择海军是不是错了?我是不是天生干海军的料……怀疑归怀疑,随着时间一天天推移,学员们渐渐发现,自己已经适应了舰艇生活,抗风浪能力也更加强了……这绝对不是错觉。过成山头海域时,海面的风浪不过四级,但晕船呕吐的学员达百分之七十。而返航遇到寒潮,风浪达七到八级,晕船呕吐的学员竟然只剩下百分之三十。一个月的适应性经历,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奇迹。
然而,真正来自大海的考验又岂止惊涛骇浪?
在舰艇航行过程中,学员要完成军事航海、军事气象、舰船操纵、舰艇电工、天文、地文、船艺、电航等十多个科目的训练和考核,要求十分严格,和学校一样每天必须按照课程表严格地上下课。遇到舰艇连续航行的时候,海图上的舰艇航线不能中断,这时候一部分学员吃饭也顾不上了,只能等另一更次的学员吃完饭后接替才能离开(军舰上值班叫值更)。由于舰艇舱室和教室空间的限制,所有的学员不能同时上一堂课,所以学员一般被安排成两个更次。比如一更学员在教室作海图作业,二更学员则在后甲板天文课上作移线定位训练,如此反复。此外,学员和舰员一样,必须轮流担任不同战位的值更任务,这是对军舰各战位的了解和熟悉过程。因此,学员们在舰上的每一天都是在紧张和忙碌中度过的。
航海日志是航海最原始的纪录,是航海的法律文件。航海日志的填写相当严格,绝对不允许有任何形式的描改和涂写。这既是学员的必修课,也是对学员航海作风的考验。
提到航海作风,学员范新宇有过切身体验。那天风浪特别大,舰艏压出的浪花掩埋了驾驶台。范新宇所在的二教室位于舰艇的前面,颠簸得尤其厉害。尽管如此,他还是咬牙坚持着,只是有那么一会儿,他感觉实在坚持不住了,不由自主地蹲坐在桌下的甲板上,恰好被巡视的教员发现了。范新宇因航海作风不严谨而被禁假一天。当他眼巴巴地望着同学们到驻泊的城市观光购物,心里着实不是滋味:当时为何不能坚持一下……
学员李作虎是兼职队长,也算是学员中的CEO。在填写航海日志的考试中,他把“5链”巧妙地描改成了“8链”,他自以为天衣无缝,没想到还是让久经考验的教员一眼认了出来,他的这门功课因此被判为“0分”。李作虎不服,找教员说情。“1链等于多少米?”“185米。”“3链呢?”“555米。”“如果在战时呢?”“……”李作虎突然明白了。在剩下的航行中,李作虎加班加点,确保自己在最短的时间里测定舰艇的方位,做到准确无误,在舟山群岛海域最后的考核中,他一举得了满分“五分”。他在日记中写道:“如果说大海的风浪让我学会了坚强和勇敢,那么这次考试让我知道了什么是忠诚,什么是责任……它将影响我的一生。”
今天的海军学员就是海军的未来,海军学员的明天就是中国海军的明天。一位将军说过:每名学员的身后都是一艘军舰、一个编队、一个舰队……■
|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世界人物库,古今中外人物资料 郑和简介,介绍,生平事迹 图片照片
有关作品[组图]与狼共舞-记在“郑和”舰上的日子详细资料
|
上一篇文章: 郑和下西洋创“过洋牵星”航海术 |
下一篇文章: 明 郑和(1371~1435)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