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古今中外人物库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按拼音检索 >> Z >> 郑和 >> 正文

 

郑和七下西洋

郑和七下西洋
  1、明永乐三年六月十五日(公元1405年7月11日),郑和初次奉使出洋。永乐五年九月二日(1407年10月2日)还朝。这是郑和第一次出使西洋。据《明史》记载:“永乐三年六月,命和及其侪王景弘等通使西洋,将士卒二万七千八百余人,多赍金币,造大舶,修四十四丈,广十八丈者,六十二,自苏州刘家河泛海至福建,复自五虎门扬帆,……。”此行历占城、爪哇、苏门答腊、锡兰山、古里及旧港等国家和地区,于永乐五年九月二日(1407年10月2日)还朝。

  2、第二次奉使,是在永乐五年九月十三日。《明史》记载:“永乐五年九月癸亥(即九月十三日),郑和复使西洋。”又,明实录载:“九月乙卯(即初五),命都指挥汪浩改造海船二百四十九艘,备使西洋诸国。”经历之地较前次大为增多,计有占城、爪哇、满剌加、暹罗、渤泥、苏门答腊、锡兰山、小葛兰、柯枝、古里、加异勒等国。回国日期是在永乐七年夏末。

  3、第三次奉使是在永乐七年九月。据《星槎胜览》云:“永乐七年已丑,上命正使太监郑和、王景弘等统领官兵二万七千余人,驾使(驶)海舶四十八号,往诸番国开读赏赐。是岁秋九月,自太仓刘家港开船,十月到福建长乐太平港停泊,十二月于福建五虎门开洋。”此次所历国家,据《明实录》载:“……太监郑和赍敕使古里、满剌加、苏门答剌、阿鲁、加异勒、爪哇、暹罗、占城、柯枝、阿拨把丹、小柯兰、南巫里、甘把里诸国,赐其王锦绮纱罗。”其还京日期则为“永乐九年六月乙巳(即十六日)。”

  4、第四次奉使,据《明实录》称:“永乐十年十一月丙申,遣太监郑和等赍敕往赐满剌加、爪哇、占城、苏门答剌、阿鲁、柯枝、古里、南渤利、彭亨、急兰丹、加异勒、忽鲁谟斯、比剌、溜山、孙剌诸国王锦绮纱罗綵绢等物有差。”惟《天妃灵应之记碑》载为永乐十一年。可知前述十年十一月,乃奉使日期,出国之期则在次年。
  又,郑和为此次出使,曾亲至西安羊市大清真寺,聘识回文者哈三充通译。据《禅寺记》云:“永乐十一年四月,太监郑和奉敕差往西域天方国,道出陕西,求可以通译国语可佐信使者,乃得本寺掌教哈三焉。”据此可以断定,第四次出使开洋之期当在永乐十一年(1413年)冬。
  此行通译,除哈三外,尚有马欢随行。据其所著《瀛涯胜览》卷首序云:“永乐十一年癸巳,太宗文皇帝敕命正使太监郑和统领宝船往西洋诸番开读赏赐,余以通译番书,亦被使末。”据马欢云,此行有“宝舡六十三号,大者长四十四丈,阔一十八丈,中者长三十七丈,阔一十五丈。”“计下西洋官校、旗军、勇士、通事、民稍、买办、书手,通计二万七千六百七十员,官八百六十八员,军二万六千八百名,指挥九十三员,都指挥二员,千户一百八十四员百户四百三员,户部郎中一员,阴阳官一员,教谕一员,舍人两名,医官、医士一百八十员,余丁两名,正使太监七员,监丞五员,小监十员,内官。内史五十三员。”统计数目间有不合,然亦可见其规模之大。
  据马欢记云,此行历占城、阇婆、三佛齐、五屿、苏门答腊、锡兰、柯枝、古里、溜山、忽鲁谟斯、大宛、米息等地。惟近人冯承均则谓:“是役也,郑和所历之地不仅远至忽鲁谟斯,且抵非洲东岸麻林(Melinde)、木骨都束(Mogedonu)、不剌哇(Blawa)等国。”此盖据《明实录》所载入贡诸国而推断者。因此诸国前此与明王朝俱不通音向,郑和于是于是役使至其地,乃知有中国,故相率来朝也。
  至其还京日期,则在永乐十三年七月。

  5、据《明史》记载,第五次奉使之期,“在(永乐)十四年冬,满剌加、古里等十九国咸遣使朝贡,辞还,复命和等偕往,赐其君长,十七年七月还。”
  《刘家港通番事迹碑》云:“永乐十五岁,统领舟师往西域,……”另据《泉州行香碑》云:“钦差总兵太监郑和前往西洋忽鲁谟斯等国公干,永乐十五年五月于此行香,望灵圣庇佑。镇抚蒲和日记立。”
  可见,第五次出使的开洋日期当在永乐十五年(1417年)冬。此役费信、马欢俱未往,别有僧人胜惠偕行。这次航行,先要护送亚非诸国使臣回国,由近及远,一般先到占城,然后到爪哇,以此经旧港、满剌加、彭亨,到苏门答剌、南巫里。转向西航至锡兰,而达柯枝,然后到古里。由古里向西北行至忽鲁谟斯,又南下入阿拉伯海,而至剌撒、阿丹,由阿丹过曼德海峡,而抵木骨都束、卜剌哇、麻林等东非国家。再由麻林东航,横渡印度洋,经由溜山、锡兰、苏门答剌、满剌加等地回国。
  其回归日期为:“(永乐)十七年七月庚申(即1419年8月17日),郑和还。”

  6、第六次下西洋的日期,据一些学者认为应在永乐十九年春,于永乐二十八年八月返回。所经主要国家和地区有占城、满剌加、苏门答腊、暹罗、锡兰、溜山、小葛兰、加异勒、柯枝、古里、忽鲁谟斯、祖法儿、剌撒、阿丹、木骨都束、竹步、天方。这次出使的随从人员,有孔和卜花、唐观保、杨庆、洪保、李恺、杨敏、周满等。
  郑和第六次下西洋回国后,又专程去旧港一次,命施进卿之女施二姐袭宣威使之职。

  7、据《明实录》记载:“宣德五年(1430年)六月戊寅(初九),遣太监郑和等赍诏往谕诸番国,诏曰:‘朕恭膺天命,祗嗣太祖高皇帝,太宗文皇帝、仁宗昭皇帝大统,君临万邦,体祖宗之至仁,普辑宁于庶类,已大敕天下,纪元宣德,咸与维新。尔诸番国远外海外,未有闻知,兹特遣太监郑和、王景弘等赍诏往谕,其各敬顺天道,抚辑人民,以共享太平之福。’”在郑和船队停航的五、六年间,原来郑和使团访问过的亚非国家,大多数已同中国断了来往,不知道宣德皇帝已“君临万邦”,若不首先将中国“纪元宣德”的消息通知“万邦”,那朱瞻基自称“君临万邦”就不仅是一句空话,而且显得滑稽可笑了。所以,作为宣德朝首次派往海外诸国的外交使团,郑和一行每到一国,都要先把明宣宗朱瞻基“祗嗣大统”的事情交待清楚。
  郑和第七次出使的时间是宣德六年十二月(1932年1月),于宣德八年七月返回。此次下西洋主要访问了忽鲁谟斯、锡兰山、古里、满剌加、柯枝、卜剌哇、木骨都束、喃渤利、苏门答剌、剌撒、溜山、阿鲁、甘巴里、阿丹、佐法儿、竹步、加异勒等二十国及旧港宣慰司。
  不幸的是,在归途中郑和于1433年4月初在印度南部西海岸之科泽科德逝世。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世界人物库,古今中外人物资料 郑和简介,介绍,生平事迹 图片照片

有关作品郑和七下西洋详细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海洋知识匮乏 小学生问:郑和与加勒比
    黄菊李长春出席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
    和平使者——郑和事迹展昆明开幕
    在印尼寻访郑和遗迹
    郑和
    江山胜迹:云南昆阳 郑和故里
    组图:“郑和宝船”仿真模型在常熟制
    海内外最大郑和石雕像屹立闽江口
    印尼三宝垄新建郑和庙
    郑和生平简介郑和经典语录
    探访马来西亚郑和遗迹
    郑和:世界大航海时代的第一人
    藏家“晒”出两尊胖“郑和” 郑和其实
    郑和
    郑和下西洋
    和平使者受景仰
    三保英名世代传
    探访郑和足迹五:寻访东非“郑和遗迹
    新疆罕见袖珍《古兰经》见证郑和下西
    和平与亲善——郑和精神的的中心点
    泰国帕南车寺内纪念郑和的对联
    郑和
    他们人人姓“中国”———踏寻郑和在
    郑和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航海家,世界
    美报:郑和是现代中国的象征
    郑和船队曾登陆过索马里
    郑和公园
    郑和下西洋
    郑和七下西洋
    《郑和航海图》制图范围到底多大
    郑和文化馆
    郑和航海图
    三宝太监郑和下西洋
    世界航海史上第一人郑和
    《郑和航海图》比同期西方海图先进
    郑和:一种文化象征
    自动开始,自动结束——郑和下西洋之
    “郑和侵略说”不攻自破
    郑和下西洋与海洋文化的发展
    郑和下西洋创“过洋牵星”航海术
    与狼共舞-记在“郑和”舰上的日子
    明 郑和(1371~1435)
    克利伯离青远航旧金山 完成郑和未竟事
    苏州“郑和宝船”驶往欧洲参加大型航
    郑和下西洋神话批判
    郑和航海图
    郑和不只属于中国 郑和传说引发中肯联
    郑和下西洋
    纪念郑和下西洋六百年 走出国门需自信
  • 人物资料查询方法:你可以按拼音字母检索的方法查询,也可以按分类列表查看的方法查询
  • 人物字典  A B C D E F G H J
  •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