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古今中外人物库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按拼音检索 >> Z >> 赵高 >> 正文

 

始皇的统治策略与赵高的篡权阴谋

不犹豫下令消灭他们,"杀豪俊""钽豪桀"以杀一做百,对其他人起震慑的作用,使他们畏惧服从。

从后来反秦斗争的形势来看,六国旧贵族投入到反秦起义行列的虽有一定数量,但真正显要人物却极少。可见,秦始皇对六国旧贵族的控制虽有疏漏之处,但从总体上看这种防范与控制还是严格而有效的。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都在各地修筑堡垒险隘,以阻挡敌国的进攻。而且,不同国家的道路也故意修筑的宽窄不一致,使对方的战车不能轻易进入境内。秦始皇统一全国后,马上下令挖掉不必要的堤防,平毁险隘的地带,还拆毁了东方六国名城大都的城墙。并在第二年开工修筑了名为"驰道"的战略大路,从首都咸阳东北到燕齐(今河北、山东一带),东南到吴、楚(今江苏、湖北一带)。这些大路据说宽五十步(约合今69米),道路两旁每隔三丈种一棵青松,路基也筑得很厚实。秦始皇在征服六国后,还下令将私人拥有的武器收集一L来,连同战争中缴获的大量武器,一同集中到首都咸阳销毁,改铸为铜钟和十二个铜人。据说,这些铜钟与铜人都是几十万斤重的庞然大物,陈列在宫廷中。这样,六国旧贵族如果想以军事手段来推翻新政权,一无兵器可使,二无据点可依,实是心有余而力不逮。而即使他们不顾一切地反秦,集中驻扎在各战略要地的秦军也能迅速调往需要的地方,控制住局势。

"田畴异亩,车涂异轨,律令异法,衣冠异制,言语异声,文字异形"是春秋战国时代诸侯割据称雄的产物。这些异制如果继续沿用下去,旧贵族们在百姓中的影响便难以根除,而六国百姓对新政权的依附感也很难产生。所以,秦始皇推行了统一度量衡、文字、货币等一系列化异制为同制的措施。其中,统一度量衡,就是以原秦国通行的标准,取代六国地区通行的各种度量衡;统一货币,主要是以铜质的秦"半两"方孔圆钱取代各国流行的刀币、布币、蚁鼻钱等;统一文字,则规定用简化的秦文"小篆"为标准文字,废除六国地区通行的各种文字。这一系列消灭异制措施的实行,不仅有益于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同时也进一步排除了六国旧贵族对东方臣民的影响。

春秋战国之际,兴起了"百家争鸣",诸子从不同角度提出了自己的为政主张,其中影响较大的有儒家、墨家、道家、法家、纵横家、杂家等。商鞅变法以后,法家思想确立了其在秦国的统治地位。但在东方六国,法家与其他学派是处于同样的地位,即仅仅是一个学派而已,法家思想也并不是特别受重视。统一全国以后,秦始皇便下令把法家思想推广到全国,实行思想上的专制,以排斥异己思想,具体措施便是"焚书坑儒"。

在一次宫廷宴会上,丞相李斯驳斥博士淳于越要恢复分封建议的时候,指出:现在天下已定,法令统一,老百姓理当努力从事工农业生产,读书人只该学习官府的法律政令。可是,现在一些读书人都不学今而师古,反对时政,扰乱人心。像这样下去不加禁止,皇帝的权威就会下降,民间的反对派就要形成,应当禁止方好。李斯还提出了解决的办法:除去秦国的本国历史记载以外,各地所有的藏书全部交到当地官府烧毁;命令下达三十天不烧毁,判处服劳役;只有农书、医书和求神问卦的书方允许保留;此后还有人敢于议论诗书的要判处死刑,以古非今的全族处死;官吏知情而不揭发的要同样治罪;如有要求学习法令的以官吏为师。秦始皇批准照办,此为"焚书"。

"坑儒"是焚书后一年发生的:有两个为骗取富贵而替秦始皇求长生仙药的方士侯生和卢生,知道仙药不得而揭穿骗局后,难逃一死。于是数说了秦始皇一系列独裁的过失,借口不能给这样的人求仙药而溜之大吉。秦始皇听到消息极为恼怒,指出不仅求仙药的方士都是花费巨万而"终不得药",像卢生那样得过厚赏的现在也敢大肆诽谤,而且首都咸阳的学士,据调查也有人散布谣言迷惑民众。于是秦始皇派御史审问,学士们相互告发,得四百六十余人坑杀于咸阳,并通告天下以警后世。这件事是方士闯祸,殃及读书人,有儒生,也有其他学派的学士,"坑儒"是后世笼统的概括。秦始皇既以法家思想为其统治思想。就惟恐其他学派思想被反对派利用来作为与秦王朝对抗的工具。淳于越、卢生、侯生等人的反对言词更使他意识到了这种威胁,并果断地下令"焚书"以明法,"坑儒"以打击反对限制反对言论。这种手段虽也收到了一定的效果,却也破坏了文化,枉杀了无辜,开了中国历史上文化专制的先河。

秦始皇过分执著于斩草除根的目的与手段,他在消灭六国后,时刻没有忘记清除六国的影响,他以行政的强制手段,在不很长的时间内流放、迁徙控制了六国旧贵族,并从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各个方面清除了六国旧的"异制"和复辟基础,取得了极大的成功。但秦末农民起义中六国旧势力死灰复燃,那固然是因为他的残暴统治导致农民奋起,但六国旧势力趁机推波助澜,斩除根在策略上的偏失也便暴露出来。

4.生根固蒂,治理边疆

秦始皇灭六国,统一的只是华夏地区,在其四周星罗棋布地分布着一些少数民族政权。其中,匈奴是建立在北方蒙古高原上的游牧民族的政权,它趁中原各诸侯国战事方酣,无暇北顾之机,占据了河套地区,即所谓的"河南地",并以之为据点不断南下袭扰,对统一后的秦帝国而言如同针芒在背。此外,在南方有东越、西瓯、南越等"百越之民",在西南部有滇、邛都、笮都等所谓的"西南夷"。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马上把目光投向四周的边疆。他派大将蒙恬率领三十万大军北击匈奴,于始皇三十二年(公元前215年)从匈奴手里"悉收河南地",即夺回了河套地区。与此同时,始皇还派尉屠睢率领灭楚的部队"南征百越之民",进军东南与岭南地区,经过七年的战斗,于始皇三十二年(公元前214年)最终征服了"百越"之地。"西南夷"由于无强大的政权与秦对抗,所以把"西南夷"与汉中的道路打通后,"西南夷"也划归秦帝国的版图。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不同于内地,如何防止分裂,巩固其统一的局面,确实是一大难题,始皇在匈奴、百越和西南夷地区进行了一些开创性的工作,采取了一些重要的统治策略。

首先,始皇在新统一的地区推广郡县制以加强对边地的控制。打退匈奴后,秦王朝就在收复的河套及其以北、阴山一带地区,置四十四县,设置九原郡(今内蒙包头一带)。在灭楚以后征服的那些越族地区则设立了会稽郡(今浙江一带)。在征服闽越后,设立闽中郡(今福建一带)。征服南越与西瓯后,又在那里设置南海(今·广东境内)、桂林(今广西境内)、象郡(越南中部)等三郡。同样,对"西南夷"也是以郡县制派官吏进行管理的,汉时的司马相如曾说:"邛、笮、冉、近蜀,道易通,异时尝通为郡县矣,至汉兴而罢。"

秦始皇把郡县管理制推广到边远少数民族地区,使它们与中原地一样成为秦王朝的正式版图。以中央政权任命的官吏统治少数民族地区,这些官吏的权威来自于中央的任命。对于这些毫无地方威望的汉族官吏来说,要维护其个人的权威必须听命于中央。这样,边远地区于中央有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世界人物库,古今中外人物资料 赵高简介,介绍,生平事迹 图片照片

有关作品始皇的统治策略与赵高的篡权阴谋详细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 人物资料查询方法:你可以按拼音字母检索的方法查询,也可以按分类列表查看的方法查询
  • 人物字典  A B C D E F G H J
  •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