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古今中外人物库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按拼音检索 >> W >> wo >> 窝阔台 >> 正文

 

赵宣子, 即赵盾,谥号宣孟,亦称赵孟。春秋时晋国执政

赵宣子
谥号宣孟 赵孟 赵盾
春秋战国时代
约前653—前601
楚庄王
生平简介

赵宣子, 即赵盾,谥号宣孟,亦称赵孟。春秋时晋国执政。

  赵盾与赵同、赵括(不是纸上谈兵的那个赵括)、赵婴齐为异母弟,父为赵衰。“骊姬之乱”,赵衰、狐堰保重耳奔狄.狄伐咎如,获叔隗、季隗。公子重耳娶季隗,生伯鲦、叔刘;以叔隗妻赵衰,生赵盾。可知其生年在重耳至狄之初的前 653年左右。卒年约在鲁宣公八年(前 601年)至鲁宣公十年之间。《史记》云:“晋景公时赵盾卒”,《左传》鲁宣公六年,晋赵盾侵陈,可见此时在世。《左传》宣公八年载:“隙缺为政,废胥克,使赵朔(盾子)佐下军”,由此知其约卒于鲁宣公八年,享年约50多岁。

  赵盾生在狄国,童年及少年时代也是在狄地度过的。僖公十六年(前 644年),在赵盾不满10岁的时候,赵衰随重耳离狄,踏上了充满险阻艰难的流亡旅途,客居异乡的叔隗母子也饱尝了离别后的寂寥、凄清和惆怅索莫的愁苦。直到僖公二十四年(前 636年),在赵衰原妻赵姬(晋文公女)一再恳求下,叔隗母子才回到晋国。这时赵盾已是年及弱冠的聪颖傅达的青年了。不恃宠固位的赵姬深明大义,又固请于公,以赵盾为嫡子,“而使三子下之”。其贤如是,实属难能可贵。典籍中,叔隗虽无过多的记载,也一定贤淑可风,教子有方,自是不言而喻。赵姬明义,叔隗贤惠,赵衰温厚,在这种家庭环境的薰陶下,使赵盾知书达礼,温文尔雅。而早年在狄地的阅历,又使他养成了强悍劲直,豁达大度的性情,这两种互相矛盾的品质在赵盾身上有机地结合起来,并在他执政后得到充分的体现。

  晋襄公六年(前 622年),赵衰卒。由于赵氏家臣阳处父鼎力相助,赵盾取狐射放(贾季)而代之,将中军,执晋国政,时年30岁左右。赵盾初执国政,便在内政方面采取了一系列革新措施,表现出卓越的政治才能和胆识。他“制事典,正法罪”,补充和完善原有的法律条文,使赏罚量刑有明确的客观标准可循;“辟狱刑,董逋逃”,昭雪沉冤积案,监督揖拿逃犯,稳定社会秩序;他还“续常职,出滞淹”,选贤任能,赋职任事,罢免那些庸才和政绩平平的官吏。并将所制定的“事典”授予太傅阳子和太师贾佗,在晋国颁布执行,“以为常法”。这对于晋国政局的稳定,对于法家思想在三晋的孕育产生,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赵盾是个十分活跃,在当时各国有较高名望的政治活动家,有一定的政绩可称。灵公元年(前 621年),晋君尚动,赵盾代表晋君与齐、宋、卫、郑、曹、许君盟于扈,为大夫主盟之始。灵公二年,会诸侯大夫盟于衡雍。灵公六年,秦以令狐(今山西临猗西)之役伐晋,赵盾将中军御之。灵公八年,赵盾以诸侯之八百乘纳捷甾于邾。灵公十三年,楚庄王及郑入侵陈遂侵宋,赵盾率军救陈、宋,会于斐林。十数年间,他主盟征战,功绩卓著。然而,赵盾主晋国政初,晋襄公尚能败秦师于崤(今河南洛宁县北),再败秦师,取秦地汪及彭衙,使“秦终为晋弱……遂霸西戎”,不敢向东发展。南方楚国北进的步伐也受到遏止。及至鲁宣公元年(前 608年),楚郑合兵侵陈、宋,与晋争霸,晋却屡败于楚;宣公十一年,楚人陈,次年围郑,大败晋师于必;宣公十四年,楚人围宋,晋弗能救,楚庄霸业告成。从此,“晋辟楚”,晋文公霸业就此告终。这个责任究竟谁负,无疑,执晋国政的赵盾难脱干系。赵氏专权,晋政权不能统一,终于使晋国维持霸主地位的愿望落空。但灵公荒淫无道,大兴土木,晋国力日衰,政局不稳,当是主要原因。“灵公侈,宣子骤谏而不入,遂不竟于楚。”确实有一定道理。  

  赵盾不仅怜悯同情弱者,对自己的政敌也往往能以礼相待。一次,赵盾到绛都(今山西翼城),途中见桑荫饿人,当赵盾知道他是“归而粮绝,羞行乞而憎自取”,故至于此时,深受感动,“益与之饭肉”。后来,灵公欲杀赵盾,正是这位武士感恩图报,救了赵盾一命。  

  赵盾性情劲直,疾恶如仇。灵公继位十四年,愈发骄奢淫逸,晋国民怨沸腾。赵盾犯颜骤谏,灵公惧,派且霓杀赵盾。却见赵盾凌晨“盛服将朝”,“坐而假寐”。且霓被赵盾忠公亲国的精神所感动,不忍杀死赵盾,又不愿弃君之命,遂触槐而死。成为春秋时期上大夫阶层忠于国事的一段佳话。  

  自“骊姬之乱”后,晋无公族。成公继位,以“宦卿之适子而为之田,以为公族”,赵盾又使异姓大夫代为公族,普公室之弱,自此方始。鲁宣公八年(前 601年),赵盾卒。四年后,赵氏遭“下宫之难”,元气大伤。但赵盾所开的异姓卿族代晋同姓家族为公族的先河却不可遏止。尔后,六卿益强,终于导致韩、赵、魏三家分晋,三晋成为孕育法家文化的摇篮。使春秋时期的晋国在社会变革的广度和深度上遥遥欲先于其它国家,赵盾的一生基本上还是应该予以肯定的。

赵宣子, 即赵盾,谥号宣孟,亦称赵孟。春秋时晋国执政。

  赵盾与赵同、赵括(不是纸上谈兵的那个赵括)、赵婴齐为异母弟,父为赵衰。“骊姬之乱”,赵衰、狐堰保重耳奔狄.狄伐咎如,获叔隗、季隗。公子重耳娶季隗,生伯鲦、叔刘;以叔隗妻赵衰,生赵盾。可知其生年在重耳至狄之初的前 653年左右。卒年约在鲁宣公八年(前 601年)至鲁宣公十年之间。《史记》云:“晋景公时赵盾卒”,《左传》鲁宣公六年,晋赵盾侵陈,可见此时在世。《左传》宣公八年载:“隙缺为政,废胥克,使赵朔(盾子)佐下军”,由此知其约卒于鲁宣公八年,享年约50多岁。

  赵盾生在狄国,童年及少年时代也是在狄地度过的。僖公十六年(前 644年),在赵盾不满10岁的时候,赵衰随重耳离狄,踏上了充满险阻艰难的流亡旅途,客居异乡的叔隗母子也饱尝了离别后的寂寥、凄清和惆怅索莫的愁苦。直到僖公二十四年(前 636年),在赵衰原妻赵姬(晋文公女)一再恳求下,叔隗母子才回到晋国。这时赵盾已是年及弱冠的聪颖傅达的青年了。不恃宠固位的赵姬深明大义,又固请于公,以赵盾为嫡子,“而使三子下之”。其贤如是,实属难能可贵。典籍中,叔隗虽无过多的记载,也一定贤淑可风,教子有方,自是不言而喻。赵姬明义,叔隗贤惠,赵衰温厚,在这种家庭环境的薰陶下,使赵盾知书达礼,温文尔雅。而早年在狄地的阅历,又使他养成了强悍劲直,豁达大度的性情,这两种互相矛盾的品质在赵盾身上有机地结合起来,并在他执政后得到充分的体现。

  晋襄公六年(前 622年),赵衰卒。由于赵氏家臣阳处父鼎力相助,赵盾取狐射放(贾季)而代之,将中军,执晋国政,时年30岁左右。赵盾初执国政,便在内政方面采取了一系列革新措施,表现出卓越的政治才能和胆识。他“制事典,正法罪”,补充和完善原有的法律条文,使赏罚量刑有明确的客观标准可循;“辟狱刑,董逋逃”,昭雪沉冤积案,监督揖拿逃犯,稳定社会秩序;他还“续常职,出滞淹”,选贤任能,赋职任事,罢免那些庸才和政绩平平的官吏。并将所制定的“事典”授予太傅阳子和太师贾佗,在晋国颁布执行,“以为常法”。这对于晋国政局的稳定,对于法家思想在三晋的孕育产生,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赵盾是个十分活跃,在当时各国有较高名望的政治活动家,有一定的政绩可称。灵公元年(前 621年),晋君尚动,赵盾代表晋君与齐、宋、卫、郑、曹、许君盟于扈,为大夫主盟之始。灵公二年,会诸侯大夫盟于衡雍。灵公六年,秦以令狐(今山西临猗西)之役伐晋,赵盾将中军御之。灵公八年,赵盾以诸侯之八百乘纳捷甾于邾。灵公十三年,楚庄王及郑入侵陈遂侵宋,赵盾率军救陈、宋,会于斐林。十数年间,他主盟征战,功绩卓著。然而,赵盾主晋国政初,晋襄公尚能败秦师于崤(今河南洛宁县北),再败秦师,取秦地汪及彭衙,使“秦终为晋弱……遂霸西戎”,不敢向东发展。南方楚国北进的步伐也受到遏止。及至鲁宣公元年(前 608年),楚郑合兵侵陈、宋,与晋争霸,晋却屡败于楚;宣公十一年,楚人陈,次年围郑,大败晋师于必;宣公十四年,楚人围宋,晋弗能救,楚庄霸业告成。从此,“晋辟楚”,晋文公霸业就此告终。这个责任究竟谁负,无疑,执晋国政的赵盾难脱干系。赵氏专权,晋政权不能统一,终于使晋国维持霸主地位的愿望落空。但灵公荒淫无道,大兴土木,晋国力日衰,政局不稳,当是主要原因。“灵公侈,宣子骤谏而不入,遂不竟于楚。”确实有一定道理。  

  赵盾不仅怜悯同情弱者,对自己的政敌也往往能以礼相待。一次,赵盾到绛都(今山西翼城),途中见桑荫饿人,当赵盾知道他是“归而粮绝,羞行乞而憎自取”,故至于此时,深受感动,“益与之饭肉”。后来,灵公欲杀赵盾,正是这位武士感恩图报,救了赵盾一命。  

  赵盾性情劲直,疾恶如仇。灵公继位十四年,愈发骄奢淫逸,晋国民怨沸腾。赵盾犯颜骤谏,灵公惧,派且霓杀赵盾。却见赵盾凌晨“盛服将朝”,“坐而假寐”。且霓被赵盾忠公亲国的精神所感动,不忍杀死赵盾,又不愿弃君之命,遂触槐而死。成为春秋时期上大夫阶层忠于国事的一段佳话。

  自“骊姬之乱”后,晋无公族。成公继位,以“宦卿之适子而为之田,以为公族”,赵盾又使异姓大夫代为公族,普公室之弱,自此方始。鲁宣公八年(前 601年),赵盾卒。四年后,赵氏遭“下宫之难”,元气大伤。但赵盾所开的异姓卿族代晋同姓家族为公族的先河却不可遏止。尔后,六卿益强,终于导致韩、赵、魏三家分晋,三晋成为孕育法家文化的摇篮。使春秋时期的晋国在社会变革的广度和深度上遥遥欲先于其它国家,赵盾的一生基本上还是应该予以肯定的。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世界人物库,古今中外人物资料 窝阔台简介,介绍,生平事迹 图片照片

有关作品赵宣子, 即赵盾,谥号宣孟,亦称赵孟。春秋时晋国执政详细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林纾(1852~1924)近代文学家、翻译家
    舜帝,姓姚,传说目有双瞳而取名“重
    枚乘(?─前140年),字叔,淮阴(今江
    窝阔台因酒丧志
    元朝西北的的最大隐患:统治中亚的窝
    元朝西北的的最大隐患:窝阔台汗国
    窝阔台汗国汗国前期历史研究
    窝阔台死后又由谁继位
    窝阔台是接班人的样本
    元朝历代皇帝详解--元太宗窝阔台
    窝阔台汗国前期历史研究
    窝阔台汗
    杨守敬(1839-1915年),字惺吾,号邻
    窝阔台时期蒙古
    无法解开的谜团:窝阔台汗不暴毙,欧
    窝阔台因酒丧志
    窝阔台汗宫
    窝阔台(1186-1241) 元太宗。蒙古大汗
    窝阔台继承汗位
    窝阔台简介
    元顺帝退归大漠:蒙古帝国与明朝形成
    百年元史:蒙古帝国的百年统治 汉族人
    太戊
    周幽王是周宣王的儿子,名宫涅,是个
    太甲
    司马迁(前145─约前87),字子长
    耶律阮(918-951)即辽世宗,辽皇帝
    赵充国(前137─前52),字翁叔,陇西上
    李存勖(公元885年至926年),应州人
    末帝,李从珂(公元886~936年),明宗
    李璟(916-961年)字伯玉,初名景通
    后蜀高祖(874-934),孟知祥,字保胤
    昭帝刘弗陵,在位时间(前86-前74)性
    钱弘俶(929-988) 五代时吴越国王
    晁错(前200─前154),西汉政治家、散
    洪昇:(1645-1704)清浙江钱塘人
    窦太后(公元前?-前135)名漪,清河
    吕布(?-198),字奉先,五原九原(今内
    苏武(前140─前60)字子卿,杜陵(今陕
    马皇后(39-79),马援之女,明帝的皇后
    荀彧(163-212),字文若
    孙策(175-200),字伯符,孙坚之长子
    岑彭(?—35年),字君然,南阳棘阳(今
    白起(?~前257)
    北汉开国帝王刘崇,北汉是“五代十国
    扁鹊,战国时医学家
    窦固(?-88),字孟孙,扶风平陵(今陕西
    周宣王封小弟姬友于郑,建立西周的最
    吴汉(?—44年),字子颜,南阳宛(今河
    应玚(?——217年)字德琏,汝南(今
    窦宪(?~公元92),东汉外戚权臣。字伯
    马腾(?-211),字寿成
    陈琳(?~217)
    公孙龙,姓公孙,名龙,生于公元前32
    刘桢(?~217)汉魏间文学家。建安七子
    班超(32-102),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
    姚启圣(1624~1683),字熙
    窦太后(?-97),窦融曾孙女
    窝阔台和贵由汗时期
    赵飞燕(?─前1),汉成帝皇后,善长歌
    刘安(约前179─前122),淮南王刘长之
    卫青(?─前106),河东平阳(今山西临
    金日磾(前134-前86年)是我国西汉时
    张仲景,名机,字仲景,东汉南郡涅阳
    颜回(前523--前490年)春秋末鲁国(今山
    霍光(?─前68),字子孟,河东平阳(今
    耿纯(?-公元37年),字伯山,巨鹿宋
    桑弘羊(前152─前80),洛阳人(今河南
    曹吉祥(?-1461),明朝宦官,滦州(河
    张汤(?─前115),杜陵(今陕西长安东
    寇恂(?—36年),字子翼,上谷昌平(今
    胤禔(1672-1734年)其初在康熙帝诸子
    董仲舒(前179-前104),西汉哲学家、政
    臧洪,字子渊,广陵射阳(今江苏宝应)
    朱买臣(?─前115),字翁子,吴(今属
    窦武(?-168) ,字游平,扶风平陵(今陕
    李延年(?—约公元前90年):汉武帝
    王凤(?─前22),字孝卿,东平陵(
    王政君(前70─13年),魏郡元城(今河北
    贾诩(147—224年),宇文和,武威姑臧
    公孙弘(前200─前121),淄川薛(今山东
    燕太子丹(?-226),战国末年燕王喜
    张骞(?─前114),汉中成固(今陕西成
    霍去病(前140─前117),西汉名将、
    牧(?—前229年),战国时期赵国人,战
    林则徐(1785~1850)鸦片战争时期主
    中文名称: 董仲舒
    周亚夫(?─前143),沛人。绛侯周勃次
    主父偃(?─前126),西汉政论家。齐
    韩遂(?-215),字文约。灵帝时参加宫伯
    阚泽(170~243)三国时吴国官吏。字德
    严光,字子陵,一名遵。他本姓庄
    冯子材(1818.7.29~1903.9.18)晚清
    李典(174—209)三国山阳钜野(今属
    明玉珍(1331-1366),随州(今湖北随县
    张纮(151-210),字子纲,广陵人。东
    孔光(前65─公元5),字子夏,鲁国(
  • 人物资料查询方法:你可以按拼音字母检索的方法查询,也可以按分类列表查看的方法查询
  • 人物字典  A B C D E F G H J
  •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