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古今中外人物库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按拼音检索 >> W >> wang >> 王维 >> 正文

 

名利场中的田园诗人王维

   王维大半辈子在宦海沉浮,临终前的职位是尚书右丞,副四品,不过似乎政绩平平,新旧唐书都把他的传记归入“文艺”类,而后人所熟知的,也是诗人王维

  王维,字摩诘,生于太原祁县的官宦之家,少年时便与弟弟王缙游走于西京长安、东都洛阳,“少年识事浅,强学干名利”。他精通音律,工诗
,以才艺受到上流社会的青睐,经常出入于权贵之门,宁王、薛王、岐王都与他过从甚密。因此,少年才子写下不少应景助兴、华丽绮靡的诗歌。

  开元九年(721年),21岁的王维高中状元,封太乐丞,从此步入仕途。但王维到底是诗人,没那么深的城府和禁忌,总是依着性情做事。大概是出于好奇,他在署中观看了只能为皇帝表演的黄狮子舞,因此被贬济州(在今山东省)。出京前,他心灰意冷,愁绪满腹,写道:“纵有归来日,多愁年鬓侵。”

  开元十七年,王维回到长安,闲居几年后,到洛阳拜谒中书令张九龄,二人甚为相契。经张九龄提携,他于开元二十三年拜右拾遗。后来,一代贤相张九龄让口蜜腹剑的李林甫挤下台来,这令王维萌生归隐之意。可就在这年三月,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战吐蕃获胜,朝廷派王维到凉州劳军,归隐也就作罢。

  出使途中,王维看到了大漠孤烟、长河落日这般与中原景物迥异的塞上风光,又在马上得到唐军新传来的捷报,不禁诗兴勃发:“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在边城凉州做了两年判官后,王维回京任殿中侍御史;开元二十八年 (740年)朝廷又派他到襄阳(今湖北襄阳县)主持“南选”考试。

  经过近20年的宦海沉浮,王维已然厌倦了官场的名利纷争,加之他受到佛道无欲无为思想的影响,从襄阳回到长安后,便过起了半官半隐的生活,但始终未能脱离名利场。他最先隐居在长安附近的终南山,不久又在蓝田辋川买了一份产业,与朋友们浮舟往来,弹琴赋诗,写了大量的田园诗。

  “树欲静而风不止”。天宝十四年(755年),安禄山叛乱,王维成了叛军的俘虏。因为他的名声太大了,安禄山强委给事中伪职。一天,安禄山在洛阳凝碧池大宴部属,召梨园诸工合乐,梨园子弟个个皆掩面而泣。王维得知此事,亦悲从中来:“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官何日再朝天。秋槐落叶空宫里,凝碧池头奏管弦。”

  正是这首伤感之作在两年后救了诗人的命。唐朝平叛后,曾受过安禄山伪职的人有的杀头、有的流放,只有王维因“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官何日再朝天”的诗句深深打动了新皇帝唐肃宗李亨,又加上他的弟弟王缙平叛有功,请求削官为兄赎罪,王维不仅没有获罪,反而得封太子中允;随后又加集贤殿学士,迁太子中庶子、中书舍人。

  “独坐幽篁里牞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牞明月来相照。”王维晚年的生活,一如这首小诗,恬静悠远,淡定从容。每日退朝,便焚香独坐,参禅念佛,家中什物,只有茶铛、药臼、经案、绳床……

  王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南唐后主李煜不失赤子之心,是其为人君之所短、词人之所长。王维也是如此,一生不失赤子之心,虽是为官之短,却让他诗名永存。
 
作者:刘云成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世界人物库,古今中外人物资料 王维简介,介绍,生平事迹 图片照片

有关作品名利场中的田园诗人王维详细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过刘司直赴安西
    渭城①曲
    鹿柴
    渭川田家
    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山居秋暝
    桃源行
    老将行
    归嵩山作
    终南山
    送梓州李使君
    【积雨辋川庄作】
    漆园诗词赏析
    归嵩山作诗词赏析
    送邢桂州
    送丘为落第归江东
    酌酒与裴迪
    菩提寺禁裴迪来相看说逆贼等凝碧池上
    田园乐
    王维【青溪】
    【渭川田家】
    【新晴野望】
    杂诗三首(选一)
    过香积寺
    【汉江临泛】
    使至塞上
    【鹿柴】
    【竹里馆】
    【辛夷坞】
    【鸟鸣涧】
    【山中送别】
    【杂诗三首】(其二)
    【相思】
    【书事】
    【山中】
    送赵都督赴代州得青字
    辛夷坞
    竹里馆
    送沈子福之江东
    漆园
    《观猎》诗词全文
    《出塞作》诗词全文
    《使至塞上》诗词全文
    送綦毋潜落第还乡诗词赏析
    孟城坳诗词赏析
    文杏馆诗词赏析
    栾家濑诗词赏析
    王维诗歌中的禅趣
    【使至塞上】
    王维与《红楼梦》的诗化意蕴
    王维诗歌的独特解读——读王志清《纵
    过香积寺
    使至塞上
    送梓州李使君
    积雨辋川庄作
    孟城坳
    鹿柴
    白石滩
    王维
    【桃源行】
    西施咏
    秋夜曲
    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诗词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词全文
    《少年行》诗词全文
    《送别》诗词全文
    《红豆》诗词全文
    《鹿柴》诗词全文
    《送元二使安西》诗词全文
    《竹里馆》诗词全文
    《送别》诗词全文
    洛阳女儿行
    融入王维的纷纷花海
    相思
    酬张少府诗词赏析
    送别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酬张少府
    汉江临泛
    青溪
    竹里馆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收藏书画名家赏析:王维
    我读王维《阳关曲》
    《杂诗》诗词全文
    黛玉与王维
    唐朝公主如狼似虎 竟曾潜规则“霸占”
    王维与《送刘司直赴安西》
    诗人王维:笑倚清风立秋水
    唐代王维《过香积寺》考辨
    王维《田园乐》(其六)诗歌鉴赏
    诗境和禅心——王维山水诗的心灵境界
    别开生面的秋韵图——王维《山居秋暝
    2007年高考全国二卷王维诗《新晴野望
    王维的边塞诗的艺术特色分析
    比较王维与孟浩然诗风的异同点
    秋夜独坐(一作冬夜书怀)诗词赏析
    杂诗
    谓城曲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诗三百首---五言古诗----王维系列
    论王维山水田园诗的画意与禅意
    王维诗鉴赏 相思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鸟鸣涧
    青溪
    新晴野望
    夷门歌
    归嵩山作
    老将行
    【终南山】
    【渭城曲】
    终南山
    山居秋暝
    渭川田家
    春中田园作
    送别
    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中
    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
    酬郭给事
    王维山水、景物诗中的绘画美
    酬张少府
    山中
    王维(701--761)字摩诘,太原祁(今
    桃源行
    洛阳女儿行
    答张五弟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
    山中送别
    书事
    蓝田山石门精舍
    送綦母校书弃官还江东
    观猎
    宿郑州
    齐州送祖三
    献始兴公
    不遇咏
    从岐王过杨氏别业应教
    【洛阳女儿行】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酬张少府】
    【送梓州李使君】
    【山居秋暝】
    【终南别业】
    渭川田家诗词赏析
    陇头吟
    送秘书晁监还日本国诗词赏析
    一幅清新淡远的山水画——王维《山居
    “诗佛”王维说
    王维的春游
    过香积寺诗词赏析
    汉江临眺诗词赏析
    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诗词赏析
    积雨辋川庄作诗词赏析
    老将行诗词赏析
    洛阳女儿行诗词赏析
    息夫人
    山中诗词赏析
    陇头吟诗词赏析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辋川集·白石滩诗词赏析
    书事诗词赏析
    田园乐七首(一作辋川六言,第六首一
    少年行四首诗词赏析
    送沈子归江东(一作送沈子福之江东)
    息夫人诗词赏析
    王维山水诗研究
    解读王维的《使至塞上》
    青溪诗词赏析
    鸟鸣涧诗词赏析
    秋夜曲诗词赏析
    【观猎】
    送梓州李使君诗词赏析
    桃源行诗词赏析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诗词赏析
    渭城曲诗词赏析
    渭川田家诗词赏析
    西施咏诗词赏析
    辛夷坞诗词赏析
    伊州歌诗词赏析
    赠郭给事诗词赏析
    春日与裴迪过新昌里访吕逸人不遇诗词
    终南山诗词赏析
    终南别业诗词赏析
    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诗词赏析
    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中
    酬郭给事诗词赏析
    渭城曲诗词赏析
    奉和圣制登降圣观与宰臣等同望应制诗
    陇西行诗词赏析
    春中田园作诗词赏析
    新晴野望诗词赏析
    夷门歌诗词赏析
    偶然作(之六)
    山居秋暝诗词赏析
  • 人物资料查询方法:你可以按拼音字母检索的方法查询,也可以按分类列表查看的方法查询
  • 人物字典  A B C D E F G H J
  •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