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大半辈子在宦海沉浮,临终前的职位是尚书右丞,副四品,不过似乎政绩平平,新旧唐书都把他的传记归入“文艺”类,而后人所熟知的,也是诗人王维。
王维,字摩诘,生于太原祁县的官宦之家,少年时便与弟弟王缙游走于西京长安、东都洛阳,“少年识事浅,强学干名利”。他精通音律,工诗 擅画,以才艺受到上流社会的青睐,经常出入于权贵之门,宁王、薛王、岐王都与他过从甚密。因此,少年才子写下不少应景助兴、华丽绮靡的诗歌。
开元九年(721年),21岁的王维高中状元,封太乐丞,从此步入仕途。但王维到底是诗人,没那么深的城府和禁忌,总是依着性情做事。大概是出于好奇,他在署中观看了只能为皇帝表演的黄狮子舞,因此被贬济州(在今山东省)。出京前,他心灰意冷,愁绪满腹,写道:“纵有归来日,多愁年鬓侵。”
开元十七年,王维回到长安,闲居几年后,到洛阳拜谒中书令张九龄,二人甚为相契。经张九龄提携,他于开元二十三年拜右拾遗。后来,一代贤相张九龄让口蜜腹剑的李林甫挤下台来,这令王维萌生归隐之意。可就在这年三月,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战吐蕃获胜,朝廷派王维到凉州劳军,归隐也就作罢。
出使途中,王维看到了大漠孤烟、长河落日这般与中原景物迥异的塞上风光,又在马上得到唐军新传来的捷报,不禁诗兴勃发:“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在边城凉州做了两年判官后,王维回京任殿中侍御史;开元二十八年 (740年)朝廷又派他到襄阳(今湖北襄阳县)主持“南选”考试。
经过近20年的宦海沉浮,王维已然厌倦了官场的名利纷争,加之他受到佛道无欲无为思想的影响,从襄阳回到长安后,便过起了半官半隐的生活,但始终未能脱离名利场。他最先隐居在长安附近的终南山,不久又在蓝田辋川买了一份产业,与朋友们浮舟往来,弹琴赋诗,写了大量的田园诗。
“树欲静而风不止”。天宝十四年(755年),安禄山叛乱,王维成了叛军的俘虏。因为他的名声太大了,安禄山强委给事中伪职。一天,安禄山在洛阳凝碧池大宴部属,召梨园诸工合乐,梨园子弟个个皆掩面而泣。王维得知此事,亦悲从中来:“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官何日再朝天。秋槐落叶空宫里,凝碧池头奏管弦。”
正是这首伤感之作在两年后救了诗人的命。唐朝平叛后,曾受过安禄山伪职的人有的杀头、有的流放,只有王维因“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官何日再朝天”的诗句深深打动了新皇帝唐肃宗李亨,又加上他的弟弟王缙平叛有功,请求削官为兄赎罪,王维不仅没有获罪,反而得封太子中允;随后又加集贤殿学士,迁太子中庶子、中书舍人。
“独坐幽篁里牞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牞明月来相照。”王维晚年的生活,一如这首小诗,恬静悠远,淡定从容。每日退朝,便焚香独坐,参禅念佛,家中什物,只有茶铛、药臼、经案、绳床……
王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南唐后主李煜不失赤子之心,是其为人君之所短、词人之所长。王维也是如此,一生不失赤子之心,虽是为官之短,却让他诗名永存。 作者:刘云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