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古今中外人物库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按拼音检索 >> W >> wang >> 王维 >> 正文

 

别开生面的秋韵图——王维《山居秋暝》赏析

 春芳虽歇,秋景也佳,雨后秋山的明快舒朗、清新鲜洁,寄托的是诗人一种恬静悠闲的归隐之心。恍映在眼前的却是一幅——
  秋,是中国古典诗词中的一个重要意象,这个意象往往具有枯竭衰败的悲秋含蕴。如曹丕《燕歌行》“秋风萧瑟天气凉,木零落露为霜。”杜甫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李白《秋浦歌》“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王维山居秋暝》却挣脱了悲秋的传统审美视野,营造出了一个别开生面的“清腴”(沈德潜《说诗啐语》,意谓风清质腴)雅洁、自由轻灵的慕秋意境,颇具创造性,这是我们在欣赏这首诗时要把握的第一要略。如同我们在欣赏朱自清《荷塘月色》一样要留意,写荷、状月之文枚不胜数,而将二者对举为一个意象的乃朱先生首创,明晰了这一点,欣赏时才能探其门径、得其精髓。
  首联“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点题中“山、秋、暝(晚)”。“空”字极为跳眼,此字在王维的诗中运用频率甚高,如《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由下文可知,此空非虚也,实乃清、静。“晚”字亦很传神,曲折地道出了诗人盼秋之心、慕秋之情。
  颔联“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以其对仗工整、景物明丽、章节谐和、风格灵动而卓绝千古,此句内在的审美机制在于诗人将无生命的“月、松、泉、石”写活,且活得如此“脱胎换骨、点铁成金”,相依相托、血脉通连,把自然中的秋之韵味、秋之魅力观察得细致入微,表达得淋漓尽致,体悟得天人合一!
  颈联“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与上联合璧,动静相协、视听互动、情景交融,浣纱之女穿梭于茂林修竹之间,渔樵之男荡舟于“荷塘月色”之中,充满了一种拙美和野趣,洋溢着一种“人在中游”的艺术人生之感。
  由尾联“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可知,上述之“”还承载着诗人来自社会的信息。诗人曾属“王孙”,来自官场、来自社会,而今别居辋川。从“误入尘网中”到“复得返自然”,一个“自”字表达出诗人独特的“山居”领悟,更显秋韵之图乃是对羁绊人性的官场社会的强烈反驳。“留”者“居”也,而“山居秋暝”之“居”不仅有自然的深情召唤,更是诗人心灵的驻足。正是在这种精神背景下,为世人所景慕的“春芳”在诗人眼中就显得不足为怪了。
  从整体上看,此诗深得《东坡志林》中所讲的“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之趣旨。本诗(亦或本画、本图)从构图上看,远景是空山新雨、天气晚秋,近景高处是明月照松、清泉流石,低处是模特儿似的浣女与渔人,末句是虚写,其意已于前三句之远、近景中暗示出来。因为“远山无色、远水无波”,故首尾两联实是背景与外音,而中间两联才是浓墨重彩之处,因而我们只要紧紧抓住“松、竹、莲”这三个典型的表示诗人品性之刚直不阿、超凡脱俗、典雅峻洁的意象,并仔细体验作为诗人山居理想之化身的浣女与渔人的质朴自由,本诗的意境——一幅别开生面的秋韵图就美妙无比恍在眼前了!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世界人物库,古今中外人物资料 王维简介,介绍,生平事迹 图片照片

有关作品别开生面的秋韵图——王维《山居秋暝》赏析详细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过刘司直赴安西
    渭城①曲
    鹿柴
    渭川田家
    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山居秋暝
    桃源行
    老将行
    归嵩山作
    终南山
    送梓州李使君
    【积雨辋川庄作】
    漆园诗词赏析
    归嵩山作诗词赏析
    送邢桂州
    送丘为落第归江东
    酌酒与裴迪
    菩提寺禁裴迪来相看说逆贼等凝碧池上
    田园乐
    王维【青溪】
    【渭川田家】
    【新晴野望】
    杂诗三首(选一)
    过香积寺
    【汉江临泛】
    使至塞上
    【鹿柴】
    【竹里馆】
    【辛夷坞】
    【鸟鸣涧】
    【山中送别】
    【杂诗三首】(其二)
    【相思】
    【书事】
    【山中】
    送赵都督赴代州得青字
    辛夷坞
    竹里馆
    送沈子福之江东
    漆园
    《观猎》诗词全文
    《出塞作》诗词全文
    《使至塞上》诗词全文
    送綦毋潜落第还乡诗词赏析
    孟城坳诗词赏析
    文杏馆诗词赏析
    栾家濑诗词赏析
    黛玉与王维
    【使至塞上】
    王维与《红楼梦》的诗化意蕴
    王维诗歌的独特解读——读王志清《纵
    过香积寺
    使至塞上
    送梓州李使君
    积雨辋川庄作
    孟城坳
    鹿柴
    白石滩
    王维
    【桃源行】
    杂诗
    秋夜曲
    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诗词
    《杂诗》诗词全文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词全文
    《少年行》诗词全文
    《送别》诗词全文
    《红豆》诗词全文
    《鹿柴》诗词全文
    《送元二使安西》诗词全文
    《竹里馆》诗词全文
    《送别》诗词全文
    融入王维的纷纷花海
    洛阳女儿行
    酬张少府诗词赏析
    西施咏
    送别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酬张少府
    汉江临泛
    青溪
    竹里馆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收藏书画名家赏析:王维
    名利场中的田园诗人王维
    唐朝公主如狼似虎 竟曾潜规则“霸占”
    我读王维《阳关曲》
    王维诗歌中的禅趣
    王维与《送刘司直赴安西》
    诗人王维:笑倚清风立秋水
    唐代王维《过香积寺》考辨
    王维《田园乐》(其六)诗歌鉴赏
    诗境和禅心——王维山水诗的心灵境界
    2007年高考全国二卷王维诗《新晴野望
    王维的边塞诗的艺术特色分析
    比较王维与孟浩然诗风的异同点
    秋夜独坐(一作冬夜书怀)诗词赏析
    相思
    谓城曲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诗三百首---五言古诗----王维系列
    论王维山水田园诗的画意与禅意
    王维诗鉴赏 相思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鸟鸣涧
    青溪
    新晴野望
    夷门歌
    归嵩山作
    老将行
    【终南山】
    【渭城曲】
    终南山
    山居秋暝
    渭川田家
    春中田园作
    送别
    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中
    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
    酬郭给事
    王维山水、景物诗中的绘画美
    酬张少府
    山中
    王维(701--761)字摩诘,太原祁(今
    桃源行
    洛阳女儿行
    答张五弟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
    山中送别
    书事
    蓝田山石门精舍
    送綦母校书弃官还江东
    观猎
    宿郑州
    齐州送祖三
    献始兴公
    不遇咏
    从岐王过杨氏别业应教
    【洛阳女儿行】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酬张少府】
    【送梓州李使君】
    【山居秋暝】
    【终南别业】
    渭川田家诗词赏析
    陇头吟
    送秘书晁监还日本国诗词赏析
    一幅清新淡远的山水画——王维《山居
    “诗佛”王维说
    王维的春游
    过香积寺诗词赏析
    汉江临眺诗词赏析
    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诗词赏析
    积雨辋川庄作诗词赏析
    老将行诗词赏析
    洛阳女儿行诗词赏析
    息夫人
    山中诗词赏析
    陇头吟诗词赏析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辋川集·白石滩诗词赏析
    书事诗词赏析
    田园乐七首(一作辋川六言,第六首一
    少年行四首诗词赏析
    送沈子归江东(一作送沈子福之江东)
    息夫人诗词赏析
    王维山水诗研究
    解读王维的《使至塞上》
    青溪诗词赏析
    鸟鸣涧诗词赏析
    秋夜曲诗词赏析
    【观猎】
    送梓州李使君诗词赏析
    桃源行诗词赏析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诗词赏析
    渭城曲诗词赏析
    渭川田家诗词赏析
    西施咏诗词赏析
    辛夷坞诗词赏析
    伊州歌诗词赏析
    赠郭给事诗词赏析
    春日与裴迪过新昌里访吕逸人不遇诗词
    终南山诗词赏析
    终南别业诗词赏析
    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诗词赏析
    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中
    酬郭给事诗词赏析
    渭城曲诗词赏析
    奉和圣制登降圣观与宰臣等同望应制诗
    陇西行诗词赏析
    春中田园作诗词赏析
    新晴野望诗词赏析
    夷门歌诗词赏析
    偶然作(之六)
    山居秋暝诗词赏析
  • 人物资料查询方法:你可以按拼音字母检索的方法查询,也可以按分类列表查看的方法查询
  • 人物字典  A B C D E F G H J
  •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