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古今中外人物库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按拼音检索 >> W >> wang >> 王维 >> 正文

 

王维与《红楼梦》的诗化意蕴

袁晓薇 
 

  盛唐诗人王维全面的艺术造诣使之对后世诗学以及艺术理论形成了很大的笼罩力。《红楼梦》的文本较为充分地反映出王维对后世的强大而深远的影响力。对浑融蕴藉、兴象玲珑诗美和高度情景交融艺术的继承和发展,是促使《红楼梦》“诗化”艺术形成的重要因素。

  曹雪芹通过《红楼梦》第四十八回香菱学诗的情节
,明确标举王维诗歌。黛玉要香菱首先读《王摩诘全集》,而不是李白杜甫的作品,并且要求香菱“细心揣摩透熟了”,比对李杜的诗歌所作的“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体现出曹雪芹对王维诗歌的格外重视。俞平伯先生认为“黛玉跟香菱谈诗,不妨视为悼红轩的诗话。”而香菱对于王维诗歌体会入微,得其神妙的鉴赏,实际上就是曹雪芹对王维诗歌的品赏之见,香菱对王维诗歌发表的那番精微的鉴赏,已多为后人论王维诗歌写景如,精于炼字艺术时所引用。

  《红搂梦》中的大量诗文曲赋多有对王维诗歌字句、意象到立意的袭用和借鉴,可见出作者对王维诗歌的熟悉和欣赏。《红楼梦》中的各种描写景致的文字,多通过对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句和诗意的借鉴和化用,来营造一种宁静幽美、清雅如画的境界。如贾宝玉所作《蘅芷清芬》“轻烟迷曲径,冷翠湿衣裳”(第十八回)一联,取意于王维《山中》“山路原无雨,空翠湿人衣”。而《赞会芳园》中“石中清流激湍,篱落飘香。树头红叶翩翩,疏林如画”(第十一回)几句,则颇有《山中》“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的如意境。贾宝玉所作藕香榭对联上句“芙蓉影破归兰桨”(第三十八回)以动写静,显然源自王维山居秋暝》中的“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一联的特殊写法。第五十回《芦雪庭即景联句》中,李纨的咏雪诗句“寒山已失翠”,翻用了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诗中“寒山转苍翠”。第七十六回《中秋夜大观园即景联句》中的“振林千树鸟,啼谷一声猿”的妙对,也受了王维《送梓州李使君》“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意境的启发。

  《红楼梦》中的诗歌不仅在具体的字句、意境方面袭用王维诗歌,还在情趣、神韵方面进行模仿,往往神情逼肖。第十八回《大观园题咏》中黛玉为宝玉代拟的那首《杏帘在望》尤显功力。诗云:“杏帘招客饮,在望有山庄。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一畦春韭熟,十里稻花香。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语言清新明快,境界安详和乐,充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与王维田园诗代表作《渭川田家》、《淇上即事田园》、《山居秋暝》等的结构和情调十分相似。

  《红楼梦》的“诗化”还表现在将“诗的素质、手法、境界,运用到小说中去”。从曹雪芹对王维诗歌的推崇和精到的评赏可见,曹雪芹在诗学审美取向上的确倾向于王维诗歌所体现出来的那种富有“神韵”的审美趣旨,这一审美趣旨渗透到《红楼梦》全书的艺术思维和艺术手法中去,追求空灵的韵致,传神写意,造成明净自然、蕴涵不尽的艺术效果。

  王维的辋川别业将诗的意境融会于庭园的布局与造景之中,体现出后世园林所崇尚的内省和精致的美学品位,以及一种宁静淡泊的情致。随着《辋川集》和《辋川图》的问世,辋川别业的自然胜景和其中的诗意生活更加成为后世追慕仿效的经典。《红楼梦

[1] [2]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世界人物库,古今中外人物资料 王维简介,介绍,生平事迹 图片照片

有关作品王维与《红楼梦》的诗化意蕴详细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过刘司直赴安西
    渭城①曲
    鹿柴
    渭川田家
    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山居秋暝
    桃源行
    老将行
    归嵩山作
    终南山
    送梓州李使君
    【积雨辋川庄作】
    漆园诗词赏析
    归嵩山作诗词赏析
    送邢桂州
    送丘为落第归江东
    酌酒与裴迪
    菩提寺禁裴迪来相看说逆贼等凝碧池上
    田园乐
    王维【青溪】
    【渭川田家】
    【新晴野望】
    杂诗三首(选一)
    过香积寺
    【汉江临泛】
    使至塞上
    【鹿柴】
    【竹里馆】
    【辛夷坞】
    【鸟鸣涧】
    【山中送别】
    【杂诗三首】(其二)
    【相思】
    【书事】
    【山中】
    送赵都督赴代州得青字
    辛夷坞
    竹里馆
    送沈子福之江东
    漆园
    《观猎》诗词全文
    《出塞作》诗词全文
    《使至塞上》诗词全文
    送綦毋潜落第还乡诗词赏析
    孟城坳诗词赏析
    文杏馆诗词赏析
    栾家濑诗词赏析
    王维诗歌中的禅趣
    【使至塞上】
    名利场中的田园诗人王维
    王维诗歌的独特解读——读王志清《纵
    过香积寺
    使至塞上
    送梓州李使君
    积雨辋川庄作
    孟城坳
    鹿柴
    白石滩
    王维
    【桃源行】
    西施咏
    秋夜曲
    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诗词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词全文
    《少年行》诗词全文
    《送别》诗词全文
    《红豆》诗词全文
    《鹿柴》诗词全文
    《送元二使安西》诗词全文
    《竹里馆》诗词全文
    《送别》诗词全文
    洛阳女儿行
    融入王维的纷纷花海
    相思
    酬张少府诗词赏析
    送别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酬张少府
    汉江临泛
    青溪
    竹里馆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收藏书画名家赏析:王维
    我读王维《阳关曲》
    《杂诗》诗词全文
    黛玉与王维
    唐朝公主如狼似虎 竟曾潜规则“霸占”
    王维与《送刘司直赴安西》
    诗人王维:笑倚清风立秋水
    唐代王维《过香积寺》考辨
    王维《田园乐》(其六)诗歌鉴赏
    诗境和禅心——王维山水诗的心灵境界
    别开生面的秋韵图——王维《山居秋暝
    2007年高考全国二卷王维诗《新晴野望
    王维的边塞诗的艺术特色分析
    比较王维与孟浩然诗风的异同点
    秋夜独坐(一作冬夜书怀)诗词赏析
    杂诗
    谓城曲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诗三百首---五言古诗----王维系列
    论王维山水田园诗的画意与禅意
    王维诗鉴赏 相思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鸟鸣涧
    青溪
    新晴野望
    夷门歌
    归嵩山作
    老将行
    【终南山】
    【渭城曲】
    终南山
    山居秋暝
    渭川田家
    春中田园作
    送别
    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中
    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
    酬郭给事
    王维山水、景物诗中的绘画美
    酬张少府
    山中
    王维(701--761)字摩诘,太原祁(今
    桃源行
    洛阳女儿行
    答张五弟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
    山中送别
    书事
    蓝田山石门精舍
    送綦母校书弃官还江东
    观猎
    宿郑州
    齐州送祖三
    献始兴公
    不遇咏
    从岐王过杨氏别业应教
    【洛阳女儿行】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酬张少府】
    【送梓州李使君】
    【山居秋暝】
    【终南别业】
    渭川田家诗词赏析
    陇头吟
    送秘书晁监还日本国诗词赏析
    一幅清新淡远的山水画——王维《山居
    “诗佛”王维说
    王维的春游
    过香积寺诗词赏析
    汉江临眺诗词赏析
    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诗词赏析
    积雨辋川庄作诗词赏析
    老将行诗词赏析
    洛阳女儿行诗词赏析
    息夫人
    山中诗词赏析
    陇头吟诗词赏析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辋川集·白石滩诗词赏析
    书事诗词赏析
    田园乐七首(一作辋川六言,第六首一
    少年行四首诗词赏析
    送沈子归江东(一作送沈子福之江东)
    息夫人诗词赏析
    王维山水诗研究
    解读王维的《使至塞上》
    青溪诗词赏析
    鸟鸣涧诗词赏析
    秋夜曲诗词赏析
    【观猎】
    送梓州李使君诗词赏析
    桃源行诗词赏析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诗词赏析
    渭城曲诗词赏析
    渭川田家诗词赏析
    西施咏诗词赏析
    辛夷坞诗词赏析
    伊州歌诗词赏析
    赠郭给事诗词赏析
    春日与裴迪过新昌里访吕逸人不遇诗词
    终南山诗词赏析
    终南别业诗词赏析
    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诗词赏析
    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中
    酬郭给事诗词赏析
    渭城曲诗词赏析
    奉和圣制登降圣观与宰臣等同望应制诗
    陇西行诗词赏析
    春中田园作诗词赏析
    新晴野望诗词赏析
    夷门歌诗词赏析
    偶然作(之六)
    山居秋暝诗词赏析
  • 人物资料查询方法:你可以按拼音字母检索的方法查询,也可以按分类列表查看的方法查询
  • 人物字典  A B C D E F G H J
  •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