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张少府
王维
晚年惟好静,
万事不关心。
自顾无长策,
空知返旧林。
松风吹解带,
山月照弹琴。
君问穷通理,
渔歌入浦深。
王维诗鉴赏
这是一首赠友诗。题目冠以“酬”字,表明张少府先有诗相赠,王维再和以此诗。
“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首句平淡自然似开宗明义,写自己人到晚年,惟好清静,对什么事情都漠不关心了。乍一看,生活态度消极之至,这“惟好静”的“惟”字却很有余味,令人疑惑并猜测,同时引出下联。
王维早年也有过积极入世,一展宏图,以匡世济国的政治抱负,在张九龄任相时,他对现实充满乐观的希望。然而,没过多久,张九龄罢相贬官,朝政大权落到奸相李林甫手中,忠贞之士相继受到排斥、打击,朝政日趋腐朽黑暗,王维的理想随之破灭。在严酷的现实面前,他既不愿意同流合污,又感到自己无能为力,正所谓“自顾无长策”,然而。他表面上说自己无能骨子里却隐含着愤懑,对朝政的失望使他选择了园林归隐这条道路。“空知返旧林”的“空”字,含有“徒然”的意思。理想落空,归隐何益?然而又不得不如此。在他那恬淡好静的外表下,内心深处的隐痛和感慨,却是隐约可感。
那么,王维接下来为什么又肯定、赞赏那种“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的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趣呢?
联系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体会到,这实际上是他在苦闷之中追求精神解脱的一种表现。既含有消极情绪,又含有与官场生活相对照、厌恶与否定仕途生活的意味。摆脱了现实政治的种种压力,迎着松林吹来的清风解带敞怀,在山间明月的伴照下独坐弹琴,自由自在,怡然自得,这是多么令人舒心惬意啊!“松风”“山月”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历来有象征高洁之意。在前面四句抒写胸臆之后,抓住隐逸生活的两个典型细节加以描绘,展现了一幅鲜明生动的形象画面,松风、山月都似乎善解人意,情与景相生,意和境相谐,主客观融为一体,这就大大增强了诗的形象性。
最后,“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回到题目上来,以一问一答的形式,照应了“酬”字;同时,又妙在以不答作答:您要问有关穷通的道理吗?我可要唱着渔歌向河浦的深处逝去了。末句五字,又淡淡地勾勒出一幅画面,以此作法,可真有点“韵外之致”、“味外之旨”(司空图《与李生论诗书》)的“神韵”呢!这里的“渔歌”,又暗用《楚辞·渔父》的典故:
“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复与言。”王逸《梦辞章句》注曰:水清“喻世昭明,沐浴升朝廷也”;水浊“喻世昏暗,宜隐遁也”。也就是“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论语·泰伯》)的意思。似乎在说:世事如此,还问什么穷通之理,不如跟我一块归隐去吧!表现出不愿同流合污的志向。这样的结局句,含蓄而富有韵味,耐人咀嚼,发人深思,可谓一种妙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