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贯中故里】
有关《三国演义》的作者--- 罗贯中 ---的籍贯,是学术界长期争论不休的话题之一。关于这个学术争论,大约有十余种观点,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观点四种:(1)山西太原人;(2)浙江杭州人;(3)江西吉安人;(4)山东东平人。
关于这个争论,我当然有自己的看法和结论。但我这篇博文不涉及这一争论,只是忠实地为同好提供祁县现存的,关于罗贯中文物遗存的实景照片,以及相关信息。所以请关心这一学术争论的同好平静待之。
罗贯中故里)" alt="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 祁县(罗贯中故里)" src="http://static1.photo.sina.com.cn/bmiddle/4de138e5g7713db8f1490&690" real_src="http://static1.photo.sina.com.cn/bmiddle/4de138e5g7713db8f1490&690">
【“市保”标志碑】
罗贯中故里)" alt="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 祁县(罗贯中故里)" src="http://static12.photo.sina.com.cn/bmiddle/4de138e5g77144a86dd5b&690" real_src="http://static12.photo.sina.com.cn/bmiddle/4de138e5g77144a86dd5b&690">
【“罗氏宗祠”匾】
在祁县西六支乡河湾村,保留着一座始建于元代的罗氏宗祠,以及一片“罗氏先茔”墓葬地,该墓地现已不再沿用,而该村的居民绝大多数都姓“罗”。这些也许不足以说明问题,因为“罗姓”毕竟是大姓,全国各地均有分布。
罗贯中故里)" alt="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 祁县(罗贯中故里)" src="http://static14.photo.sina.com.cn/bmiddle/4de138e5g7713df18f73d&690" real_src="http://static14.photo.sina.com.cn/bmiddle/4de138e5g7713df18f73d&690">
【罗氏宗祠】
罗贯中故里)" alt="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 祁县(罗贯中故里)" src="http://static3.photo.sina.com.cn/bmiddle/4de138e5g724ec9af9272&690" real_src="http://static3.photo.sina.com.cn/bmiddle/4de138e5g724ec9af9272&690">
【罗氏宗祠大门】
罗贯中故里)" alt="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 祁县(罗贯中故里)" src="http://static1.photo.sina.com.cn/bmiddle/4de138e5g7717234a45d0&690" real_src="http://static1.photo.sina.com.cn/bmiddle/4de138e5g7717234a45d0&690">
【枋额木雕及墨书题记】
罗贯中故里)" alt="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 祁县(罗贯中故里)" src="http://static12.photo.sina.com.cn/bmiddle/4de138e5g77171f1563ab&690" real_src="http://static12.photo.sina.com.cn/bmiddle/4de138e5g77171f1563ab&690">
【奇特的“嘲凤”】
现已隶属于祁县文物局的“罗氏宗祠”位于河湾村“贯中街”南侧一条深胡同内,坐南朝北,一进院落。祠堂小巧玲珑,现存的主要建筑有:照壁、门楼、南厢和正堂。建筑精致且保存完好,占地面积约150㎡。2003年1月被批准公布为:晋中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祠堂门楼为双柱单坡顶,檐下无斗栱,双柱间设木透雕花牙子雀替。门楣横枋上残留墨书题记一行,因年久残破,已无法识读,但残留字迹清晰。门楼顶部的鸱吻和嘲凤作云朵状,甚是罕见。
罗贯中故里)" alt="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 祁县(罗贯中故里)" src="http://static14.photo.sina.com.cn/bmiddle/4de138e5g7713e3081c5d&690" real_src="http://static14.photo.sina.com.cn/bmiddle/4de138e5g7713e3081c5d&690">
【祠堂正堂】
罗贯中故里)" alt="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 祁县(罗贯中故里)" src="http://static12.photo.sina.com.cn/bmiddle/4de138e5g77144834e9db&690" real_src="http://static12.photo.sina.com.cn/bmiddle/4de138e5g77144834e9db&690">
【正堂隔扇门】
祠堂院内正南建有正堂,面阔三间(实为两间),进深四椽(实为一间),堂前建廊,单檐硬山顶。前檐下共铺斗栱五朵,明间补一朵,均单跳四铺作:栌斗较大而泥道栱短小,栱眼残留彩绘痕迹。华栱上的横栱(如果仅是替木,则斗栱为偷心造)刻作卷云状承撩檐枋。正堂前壁装隔扇门及精细直棂窗。顶部砖雕脊饰、鸱吻均为原装保留。
【斗栱】
【明间的游龙雀替】
【次间枋额木雕】
】
正堂内后壁及左右山墙满布壁画,画幅完整,色彩鲜亮:后壁上为素绘花鸟风景条屏八幅;左右山墙上为道教题材的彩绘。画作时代不明,有资料说壁画为元代作品,但是其画风与著名的永乐宫元代壁画相去甚远。我私下猜测,应当是清代作品。不过我对绘画艺术一窍不通!只是乱猜。
【正堂神坛上的祖宗牌位】
罗贯中故里)" alt="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 祁县(罗贯中故里)" src="http://static12.photo.sina.com.cn/bmiddle/4de138e5g7713ef2d67ab&690" real_src="http://static12.photo.sina.com.cn/bmiddle/4de138e5g7713ef2d67ab&690">
【左山墙壁画】
【右山墙壁画】
【壁画细部之一】
【壁画细部之二】
【壁画细部之三】
【壁画细部之四】
【壁画细部之五】
【壁画细部之六】
【前廊左壁残留彩绘 --- 侍女?】
【扶梁签之一】
【扶梁签之二】
仅凭精美的壁画也不足为证。堂中的梁架上,留存墨书扶梁签五条,其中就有一条为颇具传奇的“罗贯中扶梁签”,内容是“本村扶梁功德主:祖罗云贵、主母陈氏;父五训、谦母刘氏;己身贯中、妻卢氏;学盛、妻王氏施银五钱。”
【“罗贯中扶梁签”】
【右侧砖雕“福”字】
【左侧砖雕“寿”字】
在正堂外左右两侧的风道中,各有一座方砖拼砌的影壁,为左“福”右“寿”图案。院中一颗平川稀有的木瓜树已枯死,虬枝参天,被一直保留了下来。这也是一个间接的证据:昌源河改道以前曾流经村庄。这就是“河湾村”、“贯中街”等名称的来历。
【祠中木瓜树】
在正对罗氏宗祠前约50m处的街口,建有一座高约4m,宽约3m,顶部已残的砖雕照壁。照壁正中为方砖拼砌的一米见方的“福”字,四角处砌四只巨大的蝙蝠,也取“福”与“蝠”谐音之义。
【祠堂照壁】
我进河湾村时,已是下午五点整,总共步行不下五里。到了罗氏宗祠时,大门紧锁,待问明村民,找到看护人时,天已将昏。看门的大爷自然姓罗,我一边赶着拍照,一边和他聊着关于罗贯中的传奇。
从祠堂出来,老罗又告诉我罗贯中墓所在的大致位置,并一直指示我找到镇河塔,才与我道别。我去镇河塔处又花费了大约30分钟,已经就六点半了。从位于村南尽头的镇河塔,到达位于村北尽头的罗贯中墓时,天已大黑。
在街道上尚能借着路灯行走,一旦出了村,周围黑乎乎一片,只能分清树木和庄稼的高低,其他情况已无法判断!最后一班公交车已经收场,我着急也无济于事了,索性来个“夜探罗贯中墓”吧。尽管只知道罗贯中墓的大致位置,我还是毫不犹豫地走下了伸手不见五指的庄稼地里 ......
【罗贯中墓地石柱】
黑暗中,我只好借着手机的微弱光线,一步一步搜寻,在深一脚浅一脚的庄稼地里摔了两跤,唉!谁让咱喜欢文物古迹呢!没有怨言,爬起来继续找寻。
突然间,深邃的玉米地里传出了喊声,声音在幽暗中显得低沉郁闷:“老李,老李......”。罗贯中故里)" alt="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 祁县(罗贯中故里)" src="/Article/UploadFiles/201006/20100611202218634.gif" real_src="/Article/UploadFiles/201006/20100611202218634.gif"> 干枯的玉米叶子被我挂的“唰唰”乱响,我没听清楚,以为是自己紧张而已。又走了几步,脚下冷不丁出现一片巨大的黑影,大约是一个深坑!此时我不得不停下来,先定一定神。
这时才听清楚,玉米地里确实传出了喊声“老李!老李!这边。”,是在叫我吗?紧张归紧张,无神论者最起码的冷静,我还是有的。不管叫谁,我都得向声音发出的方向靠拢。
【罗贯中墓所在地】
原来,我已经在黑暗中走到了另一端的地头,高高的路上隐约有个人影在喊。我走出玉米地时,路上的人大约听到我的声音了,才转向我所处的方向喊道:“老李,墓在这边。你走错了!”
呵呵,原来是刚才的老罗在喊我。我们相互看到对方的影子时,他说:“哎呀!我就估计你天黑了也要来找,回家骑了车就赶紧来寻你了,怕你找不到墓。”
“我既然这么晚都来了,不找到罗贯中墓不甘心啊!”我说。
“唉,在这边,我一直在叫你呢。”
“我紧张,没听见。”
“嘿嘿,害怕吧?”
“我不是怕墓,我是怕意外!呵呵。”
【墓地石柱】
顺着老罗的指点,我又穿过一片黑压压的玉米地,眼前觉得豁然开朗,这是一块空地。继续往里面走时,终于看到了两根石柱斜躺,又走了几步就踩到一座封土堆,我大声问路上的老罗,他说“是”。罗贯中故里)" alt="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 祁县(罗贯中故里)" src="/Article/UploadFiles/201006/20100611202218530.gif" real_src="/Article/UploadFiles/201006/20100611202218530.gif"> 嘘----- 终于找到了罗贯中墓了!
照相机强烈的闪光,使封土堆周围更加漆黑一团。不过我看清了:罗贯中墓封土堆,呈南北向椭圆型,大约5㎡。墓前一颗桃树,墓后一颗杏树,没有墓碑和其他石刻构件。据称,此墓曾被发掘,相关情况,网上都能查到。现在看到的就是回填后的封土堆。我拍了几张照片就返回了地头的石柱跟前。
【罗贯中墓封土堆】
我问老罗:“这边有两根石柱,是墓地的吗?”
“是的。”他说,“这边还有两根呢。”
我又向石柱以西走了大约20m,果然还有两根石柱。借着照相机强烈的闪光,我看到石柱上刻着“罗氏先茔”四字,还有更远处的另一根石柱。
从墓地出来,我赶紧向弟弟紧急求援,他闻讯而来才把我送回家,呵呵。
【“罗氏先茔”石柱】
【更远处的另一根石柱】
【河湾村大街 --- 贯中街】
据村民讲:这条大街一直叫“贯中街”,是昌源河故道的范围,不知上溯到何时,罗贯中的名字即据此而来。除此以外,村里的罗姓人家尚存家谱、神祗、砚台等诸多与罗贯中相关的文物。更主要的是:这些文物上明确无误地刻写有“罗本”“罗贯中”“贯中”“湖海”等名字!以上文物均经过山西省和国家文物部门的专家鉴定。该文物是否与罗贯中有关且不论,而文物本身确凿无疑!
公元2000年3月4日至6日,由国家文物局古建筑专家组组长、中国文物协会会长罗哲文;国家建设部科技委顾问,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副主任郑孝燮;新华社记者成大林一行,对以上文物实证进行再次核证后,得出结论:罗贯中确系祁县河湾村人无疑!
但是在之后的将近10年中,“罗贯中籍贯之谜”依然争论不休,并未平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