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一部《三国演义》,千疮百孔,实在经不得细看。作为小说,作者虚构情节尚且情有可原,可是,编故事如果前后矛盾则实在说不过去,如第五十一回《曹仁大战东吴兵 孔明一气周公瑾》中诸葛亮已经用计叫关羽取了襄阳,可是后来在第七十三回《玄德进位汉中王云长攻拔襄阳郡》中又要这个关羽通过武装斗争再取一遍。类似问题比比皆是。本文仅仅只想从地名入手,通过对书中关于荆州的若干地名进行一番考证,将作者地名使用的混乱及其所犯错误公诸于世。
一部《三国演义》,最让我头疼的不是那些繁杂的人名,也不是那些频仍的战争,而是那些纷纷扰扰的地名。地名本身有古今差异,很多古地名如今已经消失,原有的行政区划也早已面目全非,这些都给我们现代人造成理解障碍。同时,很多地名本身便有指代某一特定城池、市镇或指代某一行政区划的内涵差别,这就需要作者在使用这些地名的时候万分小心,力求精准,但是恰好相反,罗贯中本人对地名的使用极其不负责任,甚至还随意杜撰,使得这一问题进一步复杂化。
汉末三国时代,荆州作为一个州的行政建制,辖境约相当于今湘鄂二省及豫桂黔粤的一部分,西控巴蜀,东临吴越,北接中原,地理位置极其重要,为魏蜀吴三家必争之地。《三国演义》书中曾说“卧龙凤雏二人得一,可得天下”,这是言过其实,因为刘备二人都得到了,也没见统一天下。可是,如果说“得荆州者得天下”,恐怕还有一定道理。因为终三国对峙的几十年,魏蜀吴三方没有任何一方能将荆州全部拿下,所以也就注定了这三方谁也不能统一天下。经有心的读者反复研读,一部120回的《三国演义》里,居然有82回与荆州相关。
正因为《三国演义》对荆州着墨最多,所以关于荆州的地名也最混乱,出现的问题也最多。
荆州是远古传说中的九州之一,地处荆山﹑衡山之间。两汉时,荆州为十三刺史部之一,辖郡七,即南阳郡、南郡、江夏郡、零陵郡、桂阳郡、武陵郡、长沙郡,共一百一十七县,治所汉寿(在今湖南常德市汉寿县)。东汉末年,一度从南阳郡中分出章陵郡,从南郡分出襄阳郡,同时移治襄阳(今湖北省襄樊市)。因为荆州所辖郡数最多时达九个,所以后世有“荆襄九郡”的称呼。
下面,我们由北向南对荆州下辖各郡作个大致介绍。
南阳郡就是今天的河南省南阳市一带,治所在宛城(今河南省南阳市)。其中,南阳郡东部曾划出一个章陵郡,后被曹操所废。《演义》中常出现的地名新野、樊城、博望坡便属于南阳郡。总的来说,南阳郡(包括章陵郡)最靠近中原,在群雄逐鹿、战火绵绵的年代,这里首当其冲,甚至一度成为战争的焦点。有名的宛城之战就在这里爆发,曹操在这场战争中失去了长子、爱侄和神勇无敌的典韦将军。但后来,百折不挠的曹操还是招降了张绣,得到了宛城。正是以此为基点,曹操才有了南下伐刘表、夺荆州、定天下的雄心壮志,赤壁之战的序幕才正式掀开。
南郡则差不多就是汉水和长江包围的一大块土地,在今天主要属于湖北省,其北面是汉水,东面也是汉水,南面是长江,西面是巴蜀山脉和三峡。襄阳、南漳、汉津、江陵、公安、当阳、夷陵、秭归、麦城等《演义》里经常出现的地名都属于南郡,与襄阳隔汉水相望的樊城则属于南阳郡,因为南郡和南阳郡大致是以汉水为界的。南郡的治所在是江陵(今湖北荆州市),而襄阳则是整个荆州的治所。在刘表的儿子献出襄阳投降曹操后,南郡的北部曾经被曹操划出一个襄阳郡。总的来说,南郡(包括襄阳郡)是荆州的核心地带,处于三国各种谋略或武力交锋的漩涡中,书中着墨最多的荆州,其实就是这一片地区。在前期曹操统一中原的时候,这里长期远离战火,而且坐镇襄阳的荆州牧刘表丝毫也没有称王称霸的野心,别人打仗,他就在一边看热闹。他的部将和刘备都曾经劝他在曹操和别人打得火热的时候偷袭曹操的后方,但他明确表示没这个兴趣,所以这里的百姓最为安乐,生活最为富庶,吸引了大批知识分子流亡到这里,躬耕隐居,享受着这暂时的宁静,同时也孤芳自赏、待价而沽。这批人里面就包括从山东逃难过来的诸葛亮。当然了,因为南阳郡和南郡这两个郡的界限含糊,导致了后世关于诸葛亮躬耕隐居地的千年之争。
江夏郡在汉水以东,大体就是今天的湖北省汉水以东地区,治安陆(今湖北云梦县)。三国时魏与吴各得一部分,各设置自己的江夏郡,魏之江夏郡治上昶(今湖北云梦县),吴之江夏郡治武昌(今湖北鄂州市)。《演义》中常出现的夏口便属于江夏郡,但这个夏口到底在哪,到现在都存在湖北武汉说、湖北钟祥说等多种说法。其实,江夏郡也是很早前从南郡分出来的,据史记载:高帝六年(公元前201年),汉分南郡置江夏郡,取汉水与夏(沔)水在郡境汇合之意。总的来说,在当时这块土地上,没有具有一定战略意义的城郭,像今天武汉这样的大城市还没形成,所以江夏郡的地位并不是太重要。仅仅因为成为荆州和东吴的边境,而恰好孙权和刘表又有着不共戴天的杀父之仇,所以也变得热闹起来,没事了双方就来上一仗,在《演义》里着墨也不少。有勇无谋的太守黄祖在这里苦心经营多年,勇冠三军的猛将甘宁从这里走上历史舞台,一代愤青祢横也在这里魂归西天。
最南部的四个郡即长沙、桂阳、武陵、零陵四郡,大体相当于今天的湖南省和广西的部分地区。在当时,这片土地属于不发达的第三世界,较少发生争斗,所以武备松弛,战斗力极弱,基本上都是墙头草,谁来打就马上投降谁。赤壁之战后,刘备趁周瑜和曹仁争夺江陵争得不可开交的时候,偷偷带人去取了这四郡,基本上不费吹灰之力(据《三国演义》记载,赵云、张飞各带3000人即可灭一郡)。后来刘备入川后,孙权也是轻而易举就取了长沙、零陵、桂阳三郡。刘备很生气,带兵出川准备与孙权大干一场。这时候,曹操取了汉中,直接威胁西川,刘备于是和孙权讲和,甘心将这些郡与孙权对半分。这四个郡在书中着墨最少。
荆襄九郡自此介绍完毕。按理说,确实不复杂,可是这个罗贯中不知道是犯糊涂,还是为了情节需要有意为之,在他的笔下,对地名的使用极其随意,州、郡、城池等行政级别层次浑然不顾,简直让人不忍卒读。不信请看:
第三十一回《曹操仓亭破本初玄德荆州依刘表》中,刘备汝南兵败后,到荆州的刘表处去避难,有如下记载:“玄德引关、张等拜见刘表,表遂与玄德等同入荆州,分拨院宅居住”。鉴于刘表不可能在荆州的边境去迎接刘备,所以说这里的“入荆州”肯定入的是一座城池,而不可能是进入大荆州的地界。
随即,在第三十四回《蔡夫人隔屏听密语 刘皇叔跃马过檀溪》中记载,刘备主动请兵从荆州到江夏去剿匪,后来,刘表又听信谗言将刘备逐出荆州让其到新野去屯兵。按理说,江夏是属于荆州的一个郡,新野是隶属荆州的南阳郡下面的一个县,二者本身都属于荆州,说“刘备从荆州出兵去江夏剿匪”就好像今天我们说“某人从湖北出兵去宜昌剿匪一样”可笑。所以,这再次证明了罗贯中笔下的荆州不是指一个州,实际上指代的是某一个座城池。
根据汉末荆州牧刘表治襄阳的史实,罗贯中在这里的荆州应该指的是襄阳城。像罗贯中这样用荆州直接代指其治所襄阳,问题倒也不大,我们现代人也经常这样用,比如我的故乡湖北公安县治斗湖堤镇,所以公安也可以成为斗湖堤镇的代名词。
可是,后面罗贯中突然又改口直接称襄阳了,还是在这第三十四回中,对刘备心存敌意的蔡瑁想以聚会的名义把刘备从新野赚到荆州城来趁机加害,于是向刘表进言,忠厚的刘表不知道蔡瑁的诡计,便有下文的记载:“表曰:‘可往新野请玄德待客。’瑁暗喜正中其计,便差人请玄德赴襄阳。”接下来,刘备“遂与赵云即日赴襄阳。蔡瑁出郭迎接,意甚谦谨。”
紧接着,又改回称荆州了。在第三十九回《荆州城公子三求计 博望坡军师初用兵》中,有如下记载:“正话间,忽刘表差人来请玄德赴荆州议事。”于是,“玄德从之,留云长守新野,令张飞引五百人马跟随往荆州来。”
紧接着,又改回称襄阳了。在四十一回《刘玄德携民渡江赵子龙单骑救主》中,刘备在新野被曹操打败,带着百姓往襄阳逃去,书中有这样记载:“行至襄阳东门,只见城上遍插旌旗,壕边密布鹿角,玄德勒马大叫曰:‘刘琮贤侄,吾但欲救百姓,并无他念。可快开门。’”
不管罗贯中如何变换,我们只要知道荆州和襄阳是一回事就行了,可是,下面问题来了。
刘表死后,蔡瑁专权,在没通知刘备和刘表的大儿子刘琦的情况下,立刘表的小儿子刘琮继承了刘表的大位,书中用了如下文字:“于是蔡瑁遂立刘琮为主。蔡氏宗族,分领荆州之兵;命治中邓义、别驾刘先守荆州;蔡夫人自与刘琮前赴襄阳驻扎,以防刘琦、刘备。”
这就奇怪了!现在荆州和襄阳居然成了两个不同的地方,这是怎么回事?
带着疑问往下看,随着曹操南下,刘琮献襄阳,刘备继续往南逃,在第四十二回《张翼德大闹长坂桥刘豫州败走汉津口》中,出现了这样一段记载:“却说曹操见云长在旱路引军截出,疑有伏兵,不敢来追;又恐水路先被玄德夺了江陵,便星夜提兵赴江陵来。荆州治中邓义、别驾刘先,已备知襄阳之事,料不能抵敌曹操,遂引荆州军民出郭投降。”
治中邓义、别驾刘先这两个不知名的小人物,给我们提供了关键的线索。原来,前面蔡瑁让他们守的荆州,其实就是现在才正式登场的江陵。而我们也看出来,现在,随着故事发展到江陵一带,罗贯中笔下的荆州转而成了江陵的代名词,后面出现的几个例子也一次次印证我们的猜想。
好,再往下看。伴随着曹、刘、孙三方紧锣密鼓的筹备工作,赤壁大战一触即发。在第四十九回《七星坛诸葛祭风 三江口周瑜纵火》中,诸葛亮料到曹操在赤壁必败,于是,开始布置手下人去拦路截击曹操,其中,吩咐赵云埋伏于乌林的时候,出现了这样一段记载:“云曰:‘乌林有两条路:一条通南郡,一条取荆州。不知向那条路来?’孔明曰:‘南郡势迫,曹操不敢往;必来荆州,然后大军投许昌而去。’云领计去了。”
看看,这里突然又冒出了一个南郡,而且显然这个南郡跟荆州不是一回事,鉴于前面荆州已经成为江陵的代名词的事实,这个南郡显然跟江陵是两处不同的所在。
接着,赤壁大战爆发,曹操被周瑜火烧战船,带兵狼狈逃窜,在第五十回《诸葛亮智算华容关云长义释曹操》中这样记载:“操心甚慌。原来却是李典、许褚保护着众谋士来到,操大喜,令军马且行,问:‘前面是那里地面?’人报:‘一边是南彝陵大路,一边是北彝陵山路。’操问:‘那里投南郡江陵去近?’军士禀曰:‘取南彝陵过葫芦口去最便。’操教走南彝陵。”
看看这里,突然冒出了个“南郡江陵”。把南郡和江陵这两个词叠加在一起是什么意思呢?我们不妨理解为南郡这个行政区域范围内的江陵城,根据史实,当时,江陵确实是南郡的治所。照这个意思,曹操是想逃到江陵城去。
因为按照前面的推理,荆州已经成为江陵的代名词,所以如果说曹操想逃到荆州去,也是没错的。果然,还是在这一回,随之出现的一段记载验证了我们的猜想:“众将曰:‘马尽乏矣,只好少歇。’操曰:‘赶到荆州将息未迟。’”
但是,下面的记载就让人再次摸不着头脑了。还是在这一回,罗贯中这样写道:“曹操既脱华容之难。行至谷口,回顾所随军兵,止有二十七骑。比及天晚,已近南郡,火把齐明,一簇人马拦路。操大惊曰:‘吾命休矣!’只见一群哨马冲到,方认得是曹仁军马。操才心安。曹仁接着,言:‘虽知兵败,不敢远离,只得在附近迎接。’操曰:‘几与汝不相见也!’于是引众入南郡安歇。”
我们看到了什么?如果按罗贯中前面所记载的,南郡和荆州、江陵是不同的两座城池,那曹操不是前言不搭后语么?明明要投奔的是江陵,是荆州,现在怎么跑到南郡来了?而且,这不也证明了前面诸葛亮在赵云面前的一番推理“南郡势迫,曹操不敢往;必来荆州,然后大军投许昌而去”是错误的吗?作者苦心孤诣要塑造的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形象岂不是在这里大打折扣?
这绝对是罗贯中的大BUG!
我们暂且把这个疑问放在一边,继续往后看。
第五十一回《曹仁大战东吴兵 孔明一气周公瑾》中详细记载了曹仁与周瑜在南郡的一场苦战,然后诸葛亮在他们两败俱伤之时捡便宜得了南郡,然后又用兵符星夜诈调荆州守城军马来救南郡,教张飞袭了荆州,以同样的方式,教关羽袭取了襄阳。
第五十二回《诸葛亮智辞鲁肃 赵子龙计取桂阳》中说:“却说刘玄德自得荆州、南郡、襄阳,心中大喜,商议久远之计。”同样是这一回,又有如下记载:“于是鲁肃引从者径投南郡来,到城下叫门。赵云出问,肃曰:‘我要见刘玄德有话说。’云答曰:‘吾主与军师在荆州城中。’肃遂不入南郡,径奔荆州。”
照这几处看,罗贯中死活都将南郡与荆州(也就是江陵)当作两个城池来看。可是这个南郡城究竟在哪里呢?
带着这个疑问,我继续往下读,却突然被罗贯中雷得目瞪口呆。在第五十二回《诸葛亮智辞鲁肃 赵子龙计取桂阳》中记载,刘备借着一举夺取了荆州、南郡和襄阳的余威,着手开始抢占南部四郡(即桂阳、零陵、长沙、武陵郡),书中居然出现了如下一段话:“便调兵取零陵,差张飞为先锋,赵云合后,孔明、玄德为中军,人马一万五千;留云长守荆州,糜竺、刘封守江陵。”
天啦,到了这里,荆州和江陵也已经是两个不同的地方了。这个荆州又是指哪里呢?我已经被罗贯中给彻底搞晕了!
硬着头皮往下看吧,后面江陵基本上再也没出现,而只有荆州一词。我坚信荆州和江陵实际上还是一回事,是罗贯中弄错了。
形势继续发展。刘备入川去抢刘璋的地盘,将荆州事务全权交给关羽打理。其实,刘备留给关羽的荆州只有南郡的一部分和南部四郡,此时的南阳郡和南郡北部的襄阳属曹魏,江夏郡则由魏吴瓜分,在关羽所拥有的这片土地上,最重要的军事重镇当然是南郡的治所江陵了,关羽基本上也把这个江陵当成了自己的大本营,所以此时的江陵又兼有荆州治所的身份。东吴认为赤壁之战自己出力较大,觉得江陵应该归自己,于是年年过来讨要江陵,但次次都被关羽挡回去。
刘备走之前,还不忘给关羽封了个襄阳太守的官衔。其实,此时的襄阳在曹魏手上,刘备此举显然是鼓励关羽北上去取襄阳,成为名副其实的襄阳太守。
于是,关羽真的开始调兵遣将攻打襄阳了,在第七十三回《玄德进位汉中王云长攻拔襄阳郡》中,关羽开始部署,“即时便差傅士仁、糜芳二人为先锋,先引一军于荆州城外屯扎”。但是没想到还没出师,糜芳、傅士仁这两个家伙就饮酒作乐导致营帐失火。关羽很生气,“乃唤武士各杖四十,摘去先锋印绶,罚糜芳守南郡,傅士仁守公安”,自己亲自带兵去打襄阳了。
在攻破襄阳后继续进攻樊城的时候,帐下王甫担心东吴偷袭江陵,曾提醒关羽说“糜芳、傅士仁守二隘口,恐不竭力;必须再得一人以总督荆州。”但是这位心高气傲的关云长回答道:“吾已差治中潘浚守之,有何虑焉?”
到这里,我们看得清清楚楚:关羽攻打襄阳的时候,留潘浚守荆州,糜芳守南郡,傅士仁守公安。在罗贯中的笔下,荆州和南郡始终是两个地方。
很快,“大意失荆州”的故事上演了。按照《演义》的记载,东吴的吕蒙偷袭了荆州(即江陵)。然后东吴的虞翻说服了公安的守将傅士仁投降,接着傅士仁又跑到南郡去说服了糜芳一起投降,自此,江陵、南郡、公安全部归东吴。而两头受敌的关羽只能走麦城,然后被东吴兵擒杀。
关于荆州的故事,高潮基本上过去了。可是,书中出现的荆州、江陵、南郡这三个称呼,我却越看越糊涂。荆州大部分时候都是指江陵,可是有地方却不突然不再指江陵,南郡一会儿跟江陵是一回事,可是在大多数的时候却又不一样。
作为一名荆州人,基于我对今日荆州的了解,基于三国时江陵城的旧址----今天的荆州城附近根本找不出另外一座、两座史上有名的古城的事实,我觉得:一、除了襄阳之外,绝对不再存在一个有别于江陵城的荆州城,二、罗贯中笔下那个不同于江陵城的所谓的南郡城也根本不存在。
为了验证我的一些猜想,我查了正史《三国志》,并征询了若干网友的意见,终于发现罗贯中确实是错了。
我们通过几个例子来证实这一点:
《三国志·吴书·周瑜传》中,有关于赤壁之战的一段记载:“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军遂败退,还保南郡。备与瑜等复共追。曹公留曹仁等守江陵城,径自北归。”同时,《三国志·魏书·诸夏侯曹传》中,有关于曹仁的一段记录:“从平荆州,以仁行征南将军,留屯江陵,拒吴将周瑜。”后面还生动描述了曹仁在这场战争中的英雄形象,其手下人“及见仁还,乃叹曰:“将军真天人也!”三军服其勇。太祖益壮之,转封安平亭侯。”这里明确了《演义》中赤壁战败后,曹操所投奔的曹仁的南郡,其实就是江陵城,而之后曹仁与周瑜的一场激烈的南郡争夺战实际上也是发生在江陵,也就是荆州,而不是一个另外的一个所谓南郡城。
《三国志·蜀书·关张马黄赵传》中,有关于关羽的一段记录:“南郡太守麋芳在江陵,将军士仁屯公安,素皆嫌羽轻己。羽之出军,芳、仁供给军资,不悉相救。羽言还当治之,芳、仁咸怀惧不安。於是权阴诱芳、仁,芳、仁使人迎权。”“是岁,羽率众攻曹仁於樊。而曹公遣徐晃救曹仁。羽不能克,引军退还。权已据江陵,尽虏羽士众妻子,羽军遂散。权遣将逆击羽,斩羽及子平于临沮。”在这里,我们看到,糜芳所驻守的是货真价实的江陵,当然也可以如《演义》中那样叫南郡,而并没有一个叫潘浚的人在守荆州。
《三国志·吴书·吴主传》则如是记载:“闰月,权征羽,先遣吕蒙袭公安,获将军士仁。蒙到南郡,南郡太守麋芳以城降。蒙据江陵,抚其老弱,释于禁之囚。”看,吕蒙是先偷袭公安得手,再去打南郡,南郡太守糜芳将江陵城献出去了。根本不是所谓的先偷袭荆州,再派说客劝降公安和南郡的守将的。
而且,我们还看到,守公安的那个将领在《三国志》中一直都叫士仁,在《演义》中罗贯中自作主张改成傅士仁了。
至此,历史真相差不多大白。刘表死、襄阳被曹操夺取后,江陵成为荆州的核心,所以荆州可以指代江陵。刘备借的荆州,关羽守的荆州,其是都是江陵。又因为江陵恰好是南郡的治所,所以南郡也可以指代江陵。我们可以用三个不同的称呼,但其城池无非就是一座,那就是从春秋战国到五代十国先后有34代帝王在此建都、历时515年的江陵,就是那个后来的李白从白帝城“千里一日还”的江陵。
在排除了《演义》中错误的干扰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大致梳理一下当时发生在荆州土地上的史实脉络:
盘踞在襄城、宛城一带的小军阀张绣投降后,曹操开始踏足荆州地盘。
刘备在汝南备曹操击溃,逃至襄阳皈依荆州牧刘表。
刘表让刘备屯兵在襄阳北边的新野。
刘备三顾茅庐得到了诸葛亮。
刘表死,蔡瑁立刘表的二儿子刘琮。
曹兵压境,刘备无法在新野立足,往南败退,刘琮降曹操,献襄阳。刘备继续往南逃。
曹操追击,在当阳大破刘备军,并进夺江陵。刘备逃到夏口,去和孙权联合。孙权遣周瑜迎敌曹操。
赤壁之战爆发,曹操败,留曹仁守江陵,自还许都。
刘备在公安屯兵,并趁机占据南部零陵、桂阳、武陵、长沙四郡。
刘琦死,刘备领荆州牧,治公安。
周瑜攻取江陵。曹仁北退,守襄阳。
周瑜病死,孙权纳鲁肃之议,把江陵借给刘备,以利用其抵抗曹操。刘备移治江陵。
刘备入川,令关羽守江陵。
孙权屡次向关羽讨要江陵,关羽拒绝。
关羽北征襄阳,留糜芳守江陵,士仁守公安。
关羽攻克襄阳,曹仁败退至樊城死守。
徐晃从沔水驰援曹仁,吕蒙袭取公安,糜芳献江陵,关羽老巢被捣,两头受敌,走麦城,被擒杀。
自此,魏吴两家分荆州。魏占襄阳、樊城。吴占江陵、公安及南部四郡。蜀汉势力彻底退出荆州。
当然,之后的三国故事也有很多跟荆州相关的,但是,最辉煌最精彩的篇章已经过去,所以不再絮叨。
今天的荆州,仅仅是龟缩于湖北省中南部的一个地级市,下辖江陵、松滋、公安、石首、监利、洪湖等县市,治所在今荆州市,它的位置所在实际上正是几千年以来的军事重镇江陵。而为了安抚江陵,当地政府在离古江陵城很远以至风马牛不相及的地方找了几个乡镇凑成了一个江陵县,其治所在自古以来名不见经传的郝穴镇。所以我提醒大家,如果大家要去瞻仰千年名城江陵的风貌,可别走错地方了。
故事可以编,人名可以编,但我始终认为,地名是很严肃的事情,绝不可随心所欲,因为它会严重误导后人。我,出于对《三国演义》的喜爱,也出于对故乡荆州的感情,特地对做了上述考证。纰漏之处难免,敬请批评指正。
(甘问樵陆续写于2009年5月中旬,5月22日晚上定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