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家贾兴安推出了大文化散文《村庄里的事物》,给我带来了欣喜。欣喜的原因是文本中独特的文化视角、大文化散文结构,现实与传统碰撞与融合的宽广景象,以及乡村日常生活的冷静审视与感悟,都给我们带来阅读的愉快,带来对疼痛而美丽的乡村的亲近与热情。 我们在阅读《村庄里的事物》里感受到土地的温暖。不论你生活在城市还是乡村,不论你距离土地多么遥远,也不论你以为你今天的生活已经多么“现代化”,在精神的血脉和现实生活中,你都无法将自己与这乡土、与在乡土上耕耘的父老乡亲绝缘。乡土与村落是我们远离乡土的游子永远的精神慰藉。贾兴安笔下的村落、小路、民居、民谣、水井、婚俗、古塔、开会、粪土等等都赋予了文化灵魂,写得自然、纯朴而富有哲思。他用新的视角、新的观点、新的思维、新的情感诠释了乡村的历史、现实与前景。 在《道路赋》这篇文章里,他这样写道:“很久很久以来,乡间的道路没有一条是笔直的、顺畅的,它总是莫名其妙地胡乱拐弯、转向。”通过乡间的路,把我们带进民间复杂的问题,点燃探索村路演变的热情,让我们看到作家一颗不被任何信念或结论所羁绊的心灵,而且读透村里的事物,并愿意走得很远。不是指时间的长短,而是指思想的深度。 我非常喜欢《农具吟》,让我想起儿时的乡村生活,犁地、耙田、间苗、松土、浇水、收割、脱粒、储藏等等,都需要农具。特别是犁和镢头让我联想好多。让我产生一种乡间文化情绪,劳动除了流汗的部分便是文化,便是诗。作家写了不同时期的农具,在日常劳动中运用的农具有断裂,他在叙述中用文化缝合了这种断裂,在今天浮躁而喧嚣的世界里,通过农具的演变,让我们找到一片宁静的热土。 《鸡蛋沧桑》一文引发了我们的思乡情绪。鸡蛋是与百姓生活最亲近最普通的食品。作家没有写第一次吃鸡蛋,但他重笔写了妈妈生妹妹时候关于鸡蛋的故事,让我们读出一种忧伤而悲悯的气息。鸡蛋中有生存的思考,有悲欢故事,有忧伤中泛出的热情的光芒。捕捉了生存力量,打动我们的心灵,在忧伤的色调里体悟永不磨灭的生命。 贾兴安散文中的乡村不是概念,是活生生的感情。这便是他对乡村的爱。他保持着对乡间事物的爱心,他就通过爱一切,爱父老乡亲,爱物、花、水、草、泥土、阳光来保持和滋润他的爱心。文章不是自然流淌,是源于爱心回归的生活。这种坚持、坚信由一种感悟的毅力所把守,如今他将把守的毅力化成一种文化情绪,化虚无为意义,化短暂为永恒。这也是《村庄里的事物》之价值。(河北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