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古今中外人物库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按拼音检索 >> G >> ge >> 郭文斌 >> 正文

 

从混沌的理念到澄明的诗境——论郭文斌的短篇小说

祝福感;二曰:诗意的抒情性;三曰:优雅的反讽性。
   我曾经在一篇文章中,表达过这样一个观点:“伟大的小说家之所以伟大,不仅在于他塑造出了真实的典型的人物,不仅在于他给读者提供了引人入胜的情节和耐人寻味的细节,还在于他通过积极的修辞行为,对自己笔下的人物、对读者表现出健康而温暖的道德情感,显示出一种伟大而崇高的伦理境界。……如果说,在俄罗斯文学中,小说家是‘无我’和‘罪己’的,那么,从对待人物和读者的态度看,与这种‘罪感’和‘自我忏悔’一样打动人心的,则是温暖的祝福感,是小说家对人物和读者的善良的情感,是利他主义的‘社会性冲动’。的确,我们在优秀的俄罗斯文学中很少看到那种怀着恶意对人物进行挖苦和贬低的作品。良好的道德感和健康的伦理精神,使他们始终将人当作人,当作值得怜悯和同情的对象,因此,即使在那些充满反讽精神和批判力量的作品中,我们仍然能看见作家的善意和祝福感:他们希望人们活得更幸福,更纯洁,更高尚,更体面,更有尊严。”[viii]虽然对小说写作来讲,祝福感是一种必要的态度,但是,并不是每个作家都能在创作中始终保持这种积极的态度。
   然而,郭文斌的叙事态度是优雅而健康的。像那些充满庄严感和使命感的西部作家一样,郭文斌的叙事面对的是人世间的艰难和坎坷。但是,他不是把苦难置换成恨世者的冷漠和敌意,而是将它升华为一种充满暖意的人生感受。如果说面对这样的生活场景,路遥的小说着力强化的,是陷入考验情境的人们身上的坚强和牺牲精神,那么,郭文斌更感兴趣的,似乎是人物在困难的境遇里仍然会有的欢乐和幸福感。
   豁达和乐观是西部人身上常见的一种精神气质。无论日子有多么苦,他们都凭着一种健康的天性坚强地生活着。《大年》就是这样一篇洋溢着乐观态度和欣悦心情的叙事诗篇。年节是这篇小说里的核心事象。对中国人来讲,过年意味着思念和祝愿,意味着还乡和团聚,意味着喜气洋洋的欢乐气氛。郭文斌的《大年》通过对备年饭、写对联、泼散、祭灶等民俗事象的叙写,通过明明和亮亮两个孩子的感受,细腻而真切地写出了年节将至的令人激动的热闹景象,写出了乡土中国日常生活中所蕴含的欢乐和幸福。在小说里,人们的生活依然是贫穷和艰难的,但是,在彼此之间的尊敬和关爱中,即便是困窘的生活,也有了一种朴素而强烈的幸福感:
   父亲说着,把糖果分成五堆。其中三堆少两堆多。明明和亮亮知道,多的两堆是他们的,少的三堆一堆是爷爷奶奶的,一堆是母亲的,一堆是父亲的。明明先把爷爷奶奶的献了,然后把母亲的拿到厨房里。亮亮跟着。母亲说我就不要了,你和亮亮分了吧。明明说一年到头了,你就吃一个吧。亮亮说,对,一年到头了你就吃一个吧。说着,明明给母亲剥了一个水果糖,硬往嘴里喂。母亲躲着,我又不是没吃过。亮亮抹了一下口水说,娘你就吃一个吧。母亲看了亮亮一眼,就张开嘴接受了明明手里的那枚水果糖。亮亮的心里一喜,口水终于流了下来。母亲看见,弯下腰去给亮亮擦。一边擦着,一边把嘴里的水果糖咬成两半,一半给明明,一半给亮亮。明明和亮亮不接受。母亲说娘吃糖牙疼呢,再说我已经噙了半天了,都已经甜到心上去了。可是明明和亮亮还是不要。这时,父亲喊明明。明明一边答应着,一边揭起母亲的衣服下摆,把糖果装给母亲,然后跑出厨房。母亲看着,眼晴就潮了。”[ix]
   小说里的两个孩子无疑是天真烂漫的。他们却能从微末的事情里,感受到生活中巨大的欢乐。他们兴奋不已地帮助爸爸写对联,“写成的对联房地上放不下了,房墙上挂不下了,明明就放到院里。不多时,就是一院的红。明明能够感觉得到,满院的春和福像刚开的锅一样热气腾腾,像白面馒头一样在霭霭雾气里时隐时现。大家看着满院红彤彤的对联抽烟,说笑,明明和亮亮幸福得简直要爆炸了。”[x]
   在这里,艰难困苦仿佛给生活淬火的净水,——善良的人们之间如此相爱,使得他们从彼此的体贴和关爱中,体验到了如此多的幸福和欢乐。在这里,幸福的感觉,是从心灵到心灵的:“父亲一边哎哎地应酬着大家,说你们今年的头简直像好年成的麦穗子一样,一边低头看了一眼明明,用目光和明明说了好几句话。明明的心里就落起雪来。父亲说的是什么呢?明明没有去细想,明明只是觉得,被父亲看着的那一刻很幸福。明明甚至觉得,那就是年了。”
   祝福感作为一种美好的情感,往往会赋予作品一种充满诗意的效果。郭文斌无疑认识到了这一点。他自觉地强化了自己的小说的诗意性,或者说,抒情性。但是,有必要指出的是,郭文斌小说的抒情性和诗意性,不是通过一种直接的主观的方式表现出来的,而是通过平静的叙事渐渐地呈现出来的,具有内敛而深沉的特点。在他所有的短篇小说中,获得“鲁迅文学奖”的《吉祥如意》,无疑最能反映他的这一特点。
   《吉祥如意》里的五月和六月是姐弟俩。他们要在清早的大雾散去前,采回可以驱邪致祥的艾。在叙述上,作者采取采艾的“此时”线索(以宋体字标出)与追叙此前发生的细碎事象的“彼时”线索(以楷体字标出)交替进行的策略,从而将琐碎、凌乱的生活组织成一个完整的形象体系。那么,这篇令人喜爱的短篇小说的诗性意味是如何获得的呢?它首先来自于儿童的单纯得近乎透明的内心世界,或者说,来自于他们对生活的最简单、最朴素的态度。他们能从小到微不足道的事情里,感受到巨大的欢乐和无限的满足:“六月和五月每人手里攥着两角钱,蜜蜂一样在这儿嗅嗅,在那儿闻闻,还是舍不得花。直到集快散了,他们才不得不把那两角钱花出去。他们的手里各拿着五根花绳儿。那个美啊,简直能把人美死。”[xi]他们总是有能力从生活中发现美好的事情,总是能体验到美好的情感:
   她觉得躲在门背后听六月下话,感觉真是美极了。(第510页)
   山顶就要到了,五月和六月从未有过地感觉到“大家”的美好。每一个人看上去都是那么可爱。(第512页)
   雾渐渐散去。山上的人们一点点清晰起来,就像一个个鱼浮出水面。六月东瞅瞅,西瞅瞅,心里美得有些不知所措。六月向山下看去,村子像个一样卧在那里。(第514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世界人物库,古今中外人物资料 郭文斌简介,介绍,生平事迹 图片照片

有关作品从混沌的理念到澄明的诗境——论郭文斌的短篇小说详细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 人物资料查询方法:你可以按拼音字母检索的方法查询,也可以按分类列表查看的方法查询
  • 人物字典  A B C D E F G H J
  •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