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中外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物理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人物档案资料名人名言生平作品主要事迹佳句轶事世界明星中外传记成才故事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古今中外人物库
 

归园田居(其三)·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这是一首烩炙人口的优美的田园诗。这首短诗十分细腻、生动地描写了诗人对农田劳动生活的体验。“种豆南山下”与“采菊东篱下”有着同样的韵律,但韵味各异。采菊是漫不经心的,而种豆则是十分认真的。采菊时不经意地抬头,见到的是幽幽南山,与诗人当时宁静适意的心情十分和谐;而豆种下后经意观察豆苗长势,看见的是稀疏的豆苗。豆长得不好,显见种豆人不在行,不过,在陶渊明来说,有这样的成绩也觉满足了,这是一种诙谐的心境。我们可以想见诗人看着田中的豆苗和杂草时自嘲的微笑。于是他只得起早贪黑地“理荒秽”了。“带月荷锄归”句写得极为精彩,极富情致:明月高挂天际,月影却伴着他——荷锄晚归的“老农”。辛苦的劳动化作无限的生活乐趣。夹道而生的茂密的草木,沾湿衣裳的露水,都使这劳动的生活增添了生气。

  诗的最后一句,“衣湿不足惜,但使愿无违”,使这首田园诗不止停留在对劳动乐趣的体味上,更进一步点了题。种豆长草也罢,早出晚归也罢,夕露沾衣也罢,都在所不惜,只要趁了心愿就好。这“愿”是什么呢?就是找到了一种理想的生活方式,它很有些象古代“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自然生活。在当时政治上一片黑暗的东晋时代,能有这样一种自然宁静的生活是使诗人感到无限欣慰的。

  这首诗的“种豆南山下”两句,可以说是用了典故。《汉书·杨恽传》:“田彼南山,芜秽不治。种一倾豆,落而为箕。人生行乐耳,须富贵何时。”但是,陶渊明用典,使人简直不以为他在用典,这是用典的高明之处。这种用典使典实所包含的内容与小说诗歌文学作品内容完全融合了。小说诗歌文学作品既因用典而使诗句的含蕴更为深远,又不因用典而使诗句失去真淳的情意。这也就是陶诗既清淡而又不失典雅的缘故

 

 

 

相关人物

温庭筠  温如  韦应物  韦孝宽  王昌龄  韦皋  王之涣  王勃  李白  李昭道  李邕  李贺   刘长卿  柳宗元  柳公权  李煜  李光弼  李敬业  刘禹锡  杜牧  杜甫  杜夔  杜预  史朝义  史万岁  史思明  史弥远  炀帝  隋文帝  唐玄宗

相关文章

《归去来兮辞》分析    最后的摇摆——浅谈《归去来兮辞》的思想意义    桃花源记  《归去来兮辞》分析   陶渊明“归去来辞”的英文译文    归园田居   移 居   杂 诗   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   饮酒   乞 食   和郭主簿   饮酒解释   陶渊明的“三农”情结   《归去来兮辞》:灵魂深处的歌   对生命本真状态的真切体念 ——《结庐在人境》意象剖析   侯华志——解读陶渊明《闲情赋并序》之“十愿”歌   了解中国古代隐士文化的一个窗口 ——《归去来兮辞》教读指导   平淡的言辞 诗意的躬耕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的人生乐趣    最后的摇摆——浅谈《归去来兮辞》的思想意义《归去来兮辞》分析     桃花源记  《归去来兮辞》分析   陶渊明“归去来辞”的英文译文    归园田居   移 居   杂 诗   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   饮酒   乞 食   和郭主簿   饮酒解释   陶渊明的“三农”情结   《归去来兮辞》:灵魂深处的歌   对生命本真状态的真切体念 ——《结庐在人境》意象剖析   侯华志——解读陶渊明《闲情赋并序》之“十愿”歌   了解中国古代隐士文化的一个窗口 ——《归去来兮辞》教读指导   平淡的言辞 诗意的躬耕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的人生乐趣    读山海经   陶渊明(公元365一427年)   咏荆轲·陶渊明   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   归园田居(其二)·陶渊明   归园田居(其三)·陶渊明   《桃花源记》第二课时课堂实录   《归去来兮辞》说课稿   《桃花源记》说课稿   <<桃花源记>>说课教案

古今中外人物大全,世界人物介绍,著名人物资料,企业家、名星、伟人、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个人资料个人简历作品

| 联系站长 | 按拼音检索人物 | 现代人物分类索引 | 古今中外作品 | 教育教学资料 | 职业培训资料  |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  ? CopyRight 1998-2028, 1-123.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