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中外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物理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人物档案资料名人名言生平作品主要事迹佳句轶事世界明星中外传记成才故事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古今中外人物库
 

饮 酒
①二十首选三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②
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
悠悠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③
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
欲辨已忘言。④

【作者】
 365-427,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世号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
 江西南)人。曾祖陶侃曾任东晋大司马,父祖均曾任太守一类官职。渊明八岁
 丧父,家道衰落,日渐贫困。曾几度出仕,任过祭酒、参军一类小官。四十一
 岁时弃官归隐,从此躬耕田园。他以田园生活为题材进行诗歌创作,是田园诗
 派的开创者。诗风平淡自然,极受后人推崇,影响深远。清陶澍注《靖节先生
 集》是较好的注本。

【注释】
 ①《饮酒》共二十首,都是酒后偶然的题咏,不是一时所作。 ②人境:人类
 聚居的地方。 ③日夕:近黄昏的时候。 ④末二句用《庄子》语。《庄子·
 齐物论》:“辨也者,有不辨也,大辨不言。”《庄子·外物》:“言者所以
 在意也,得意而忘言。”诗意是说从大自然的启示,领会到真意,不可言说,
 也无待言说。

【品评】
   本篇是《饮酒》二十首中的第五首。诗歌的主旨是展示诗人运用魏晋玄学
 “得意忘象”之说领悟“真意”的思维过程,富于理趣。然而,它不是枯燥乏
 味的哲理演绎。诗中写了悠然自得的情,也写了幽美淡远的景,在情景交融的
 境界中含蓄着万物各得其所、委运任化的哲理;这哲理又被诗人提炼、浓缩到
 “心远地自偏”、“此中有真意”等警句,给读者以理性的启示,整首诗的韵
 调也更显得隽秀深长。
   宋代朱熹说:“晋宋人物,虽曰尚清高,然个个要官职,这边一面清谈,
 那边一面招权纳货。陶渊明真个能不要,此所以高于晋宋人物。”这首诗正刻
 画了诗的不同流俗的精神风貌。他不象一般隐士那样标榜超尘出世,而是“结
 庐在人境”;他置身“人境”,却能做到“无车马喧”,不染世俗之事。原因
 何在?诗人意味深长地说:“心远地自偏”。心静,境自静。无求名求利之心,
 即使身居闹市,也宛如在山。这深刻的道理被诗人平淡地说出,亲切感人。
   诗歌巧妙地运用了象征手法。“鸟倦飞而知还”,那只在晚照中翩然归来
 的鸟和那个悠然见山的人,心神契合,仿佛都在这幽静的山林中找到了自已的
 归宿。

清晨开叩门,
 倒裳往自开。①
 问子为谁欤,
 田父有好怀。
 壶将远见候,
 疑我与时乖。
“褴缕茅檐下,②
 未足为高栖。③
 一世皆尚同,④
 愿君汨其泥。”⑤
 深感父老言,
 禀气寡所谐。⑥
 纡辔诚可学,⑦
 违己讵非迷!
 且共欢此饮,
 吾驾不可回。

【注释】
 ①倒裳:《诗经·齐风》:“东方未明,颠倒衣裳。”此句用其意,言急起迎
 客,不及正着衣裳。 ②褴缕:同“蓝缕”。《方言》:“楚人谓贫人衣破丑
 敝为蓝镂。” ③高栖:指隐居。 ④尚同:言以同于世俗为贵。 ⑤汨(音
 骨):挠乱也。《楚辞·渔父》:“世人皆浊,何不倔(左应为三点水旁)其
 泥而扬其波?”“倔其泥”就是和世人同浊,不要独清的意思。以上四句是田
 父的话。 ⑥禀:受。 ⑦纡辔:犹“回车”言违背本意,曲道而行。

【品评】
   本篇是《饮酒》第九首。陶诗大多具有散而能庄,亦庄亦谐的特点,这首
 诗正是如此。诗的开端六句写田父清晨造访,文字如行云流水一般,将极难入
 诗的日常琐事信笔写下,娓娓叙来,丝毫不以篇章结构、遣词造句为念。这是
 表现形式的“散”。再看:清晨便来叩门,倒裳即去迎客;携酒远道访友,开
 口责人不合时流——由此可以看出主客均为不受俗礼世情羁绊的人,言谈举止
 间具有一种悠闲潇洒的情韵。这是内在情调的“散”。而诗人与田父的一段对
 话则表现了诗人在隐与仕问题上的矛盾和最后抉择,内容是严肃的。全诗先以
 散缓的文字敷出散漫的生活、散淡的心境,最后却以庄重之辞收篇,见出诗人
 心中一团刚正不阿之气。散而庄,构成了这首诗的特色,也画出了诗人的完整
 形象。
   此诗夹叙夹议,有问有答,转换自如,只觉笔锋矫变,不见斧凿之痕。诗
 歌的语言简而能深。象“倒裳”二字,刻画出诗人匆匆迎客的形象;“壶忧远
 见候”二句,漾出一派亲切和洽的气氛;“纡辔诚可学,违己讵非迷”于委婉
 的反问中见出坚定的信念。这些诗句不见绳削之工,而有天然之趣,是后人难
 以学步的。

故人赏我趣,
挈壶相与至。
班荆坐松下,①
数斟已复醉。
父老杂乱言,
觞酌失行次。
不觉知有我,
安知物为贵。
悠悠迷所留,
酒中有深味。

【注释】
 ①班荆:铺布荆棘杂草。班,铺列。指以荆棘杂草铺于地面,人坐其上。

【品评】
   本篇原列第十四首。诗人怀着一种艺术的心情来描述饮酒的无上情味。诗
 歌的前六句写松下饮酒这件事本身所具有的情趣。诗人招饮,其情自然不俗;
 故人“赏”此趣,其情亦雅。——非但有雅趣,还有清趣:松下围坐,铺荆于
 地,没有几案可凭,没有丝竹相伴,唯有风吹松叶的“天籁”之音。——非有
 清趣,还有真趣:围坐的是故人, 面对的是清景, 此情此景令人陶醉;于是
 “数酌已复醉”,脱略形骸,随意言笑,欢然白得,任真率,全然忘却了世俗
 的礼仪。
   诗歌的后四句描述饮酒后的感受:在醉意朦胧中他的自我意识消失了,外
 物更不萦于胸间,他进入了物我两忘、神游象外的境界。而酒的“深味”正在
 于此。
   显然陶渊明之所以“性嗜酒”,是为了追求一个“自然”境界,是为了追
 求一种“真”的意趣。唐代白居易说渊明“归来五柳下,还以酒养真;人间荣
 与利,摆落如泥尘”,颇能得陶公饮酒之意。

 

 

 

相关人物

温庭筠  温如  韦应物  韦孝宽  王昌龄  韦皋  王之涣  王勃  李白  李昭道  李邕  李贺   刘长卿  柳宗元  柳公权  李煜  李光弼  李敬业  刘禹锡  杜牧  杜甫  杜夔  杜预  史朝义  史万岁  史思明  史弥远  炀帝  隋文帝  唐玄宗

相关文章

《归去来兮辞》分析    陶渊明生平介绍    桃花源记  《归去来兮辞》分析   陶渊明“归去来辞”的英文译文    归园田居   移 居   杂 诗   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   饮酒   乞 食   和郭主簿   读山海经   陶渊明的“三农”情结   《归去来兮辞》:灵魂深处的歌   对生命本真状态的真切体念 ——《结庐在人境》意象剖析   侯华志——解读陶渊明《闲情赋并序》之“十愿”歌   了解中国古代隐士文化的一个窗口 ——《归去来兮辞》教读指导   平淡的言辞 诗意的躬耕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的人生乐趣    最后的摇摆——浅谈《归去来兮辞》的思想意义   陶渊明(公元365一427年)   咏荆轲·陶渊明   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   归园田居(其二)·陶渊明   归园田居(其三)·陶渊明   《桃花源记》第二课时课堂实录   《归去来兮辞》说课稿   《桃花源记》说课稿   <<桃花源记>>说课教案

古今中外人物大全,世界人物介绍,著名人物资料,企业家、名星、伟人、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个人资料个人简历作品

| 联系站长 | 按拼音检索人物 | 现代人物分类索引 | 古今中外作品 | 教育教学资料 | 职业培训资料  |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  ? CopyRight 1998-2028, 1-123.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