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想起了李白的浪漫风格,课堂进行了精心的准备。第一节余老师的课,表格的形式有必要,但是操作的过程花的时间多了一些。两位老师都摆正了教师的地位,是平等中的首席。教师给了较多的例子,起了示范作用,学生调动起来了,说明文的知识得到很好的落实。课很扎实,语文素养很棒。第二位老师课堂课件精美,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体现。但对文本的解读和朗读的安排略微多了点,学习行为参与积极性不太高,也许是学生差异,或者是在陌生的学校吧。
发言人:吴双(常州正衡中学)
两节课各有特色、各有千秋,一实二新,一沉静加冷静、二热情加激情,一似水、二似火。课堂设计从事物特征到说明语言,由几个主问题串连起来,版块清晰。读写结合,学以致用,课堂很活跃。有一些问题的提出,学生表面反映还好,但是不是难了一些,其余学生是否理解到位了?学生的积极性被激发出来了,学习情境设计中老师编写的章节内容出示,比较内容的不同,说明方法贯穿其中,强调语文味,形式不太提倡,如果形式更注重一点,目录内容提要是特征的把握,内容是说明文的语言的把握,落脚点还是在文本上。面面俱到的形式,使学生接受有一点难度。
主持人:张春(常州市教育教研室)
很多老师在慢慢形成自己一定的风格。给学生一定影响是不容易的,面面俱到是要出问题。在专业发展的过程中,不要太相信“取长补短”的说法。更实际有效的做法是让你的“长处”变得更“长”,让它成为你教学上一个突出的强项。当然,“短板”也要处于能保证正常教学的状态。“木桶原理”在这里的运用要作一点特殊处理,比如普通话不好,花大量的时间精力去提高普通话水平,倒不如去钻研、强化你的长项,张扬自己的风格。效果上,余老师呈现的量是否太大,写作作为主要训练点在初中第一节说明文课的教学上出现是否合适?拓展和写有关系,能力点的选择超前。一节课有效性体现在目标单一性、可操作、价值性。二是一个完整的情境笼罩始终,这样的设计是不容易的。常州市翠竹中学的薛韬老师在刚刚结束的江苏省优课评比决赛中,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一等奖。文本长度吓人(《热爱生命》),但是创设了一个独特新颖高效的情境,紧扣文本内容,“硬汉精神”的主题得到张扬,与主题无关的素材巧妙地以略处理的方式带过。这样的设计,学生的答案经常不在预设范围内,如果你上课很自信的话,可以往这样的方向努力。
发言人:苏老师(前黄实验学校)
两堂课都像一朵花,百合花、玫瑰花,各有特色。一侧重于老师激发学生思维,二侧重教学策略。现在我们的语文教学关注文本写的什么,很少关注怎么写。如果要使课堂有趣,要更多关注内容。第一节课侧重学生能力提高,要求高,淡化了内容,重点在说明文的特征,关注语文学科性,方法指导与学生实践相结合,评价精准,问题设计层次很清晰。个人感受,“感谢学生的配合”,缺乏学生主体性。第二节课精巧,表情丰富,难以学习,上有煽动性。备课花了时间,课堂评价语言丰富,激发学生回答的欲望,策略和教学目标之间衔接怎么样自然?是一个思考的问题,是不是每一种问题都要很新颖的设计?说明文大家怕上,因为它的文体显得枯燥,第二节课设计情境编写手册,效果好。语文学科过分强调教学设计,可能会冲淡语文学科味道。坚守自己的优势,留下深刻印象。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