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宇宙里有些什么

教学目标 

    1.了解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方法的特点。

    2.学会课文中用到的说明方法。领会课文语言准确、简明、生动、形象的好处。教学重难点

 教学准备:课件、小黑板、卡片等。

设计思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读疑研练。

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导入:“同学们,我爱月夜,但我也爱星天。从前,我在家乡七八月的夜晚,在庭院里纳凉的时候,我最爱看天上的繁星。望着星空,我常常自问天上是否有吴刚、嫦娥?宇宙到底有多深、多广?现在让我们跟着郑文光先生到宇宙里去遨游、探索吧!我们会从中学到许多知识、受到许多启示的!请看课文《宇宙里有些什么》。”(板书课题。)

二、研读赏析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通过合作、探究解决以下问题。   

    1.这是一篇科学小品,属于说明文,你能来说说说明文的三要素吗?

    明确:(内容的科学性、说明的条理性和语言的准确性。)

   2、宇宙里到底有些什么呢? (大屏幕出示)

明确:恒星、行星、星云、银河系、恒河系等等。(板书)

教师引导归结:宇宙是物质的.(板书)

问题:除此特点外,作者还向我们介绍了宇宙的哪些特点?

明确:宇宙是无穷无尽的、运动发展的。(板书)

   3、请找出有关分别介绍恒星、星云、银河系、恒星系的段落。

    明确:(恒星:第2—9段,星云:第10—11段,银河系:第12—14段,恒星系:第15一17段。)

   教师归结引导:

通过作者的介绍,我们知道了宇宙里有恒星、行星、星云等物质,我们也了解了宇宙的特征。宇宙对我们来说是神秘、生疏的,作者却能通过介绍,使我们对宇宙有了初步的了解。下面,我们就以介绍恒星的段落(2—9)为例,看看作者是如何准确通俗地向我们介绍科学知识?(请一学生朗读第2—9自然段。)

  学生读课文,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完成下列题目。(出示课件或小黑板2。)

   4、恒星是一个什么样的星体? 明确:自身会发光发热的星体。

   5、 这一部分作者向我们介绍了哪几类恒星?

明确:大、小、中三类恒星。(出示图片,帮助理解)

6、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明确:使用了分类别的说明方法。(板书)

有条理地清楚地说明了恒星的种类。(板书)

7、文章3—5节,除了类比,还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学生找出具体句子)

(1)许多红色的星星很大很大,有的可以装得下八十万万个太阳

   (2)最稀薄的,密度只有地球上空气的几万分之一,比我们用抽气机造成的“真空”还要稀薄得多。

   (3)也有一些恒星非常小,有的比地球还小。

   (4)火柴头那么大的一点点就抵得上十多个成年人的重量。

   (5)用白金造成同样大的一个球,重量才抵得上它的二百万分之一。

   (6)还有数量众多的中等恒星,这些恒星像太阳一样,体积不太大,密度不太小,表面温度也不十分高,只有几千摄氏度。

根据具体情况,教师可提示有关语句。

问题7:你从哪些词看出这些句子使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学生找出自己所找句中具体的词语,师生共同总结:

   词语:  ……比……

           ……抵得上……

           有……的多少分之一        (板书)

           像(和、跟)……一样

师生共同总结辨认作比较说明方法的办法。

归纳:

(1)用了含有“比较”意思的词语。

(2)大多运用数字。

(3)通过比较,一类求异,一类求同。

8、不管求同还是求异,其作用都是想突出想要说明事物的特征,请你选择一句说说作比较说明方法的作用。

教师引导明确:

把……的……和……的……相比,突出说明了……的……特点.

教师引导:作比较时,作者拿人们熟知的事物给我们说明生疏的事物或道理,让我们觉得亲切自然,形象可感。

9、阅读介绍银河系的段落(12--14),说说哪些句子还让你觉得亲切形象呢?

明确: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找句子,说明原因即可。

师生共同总结归纳:

作者向人们介绍生疏、抽象科学知识的方法:

(1)使用多种说明方法。

(2)用熟知的事物向人们说明生疏、抽象的事物或道理。

(3)使用修辞。

(4)引述神话故事等。      

10、你对宇宙还有哪些新的了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取得了哪些成就?

明确:陨石、流星、彗星、黑洞等,人类对火星的探测、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等。

[1] [2] [3] [4]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宇宙里有些什么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宇宙里有些什么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