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组图]教案 教学设计《一起歌》

   当前,在我国高等院校的教学改革中,素质教育已被置于相当重要的位置。加强素质教育,是高等教育适应当代科学发展大趋势的必然要求,也是高等院校面向二十一世纪,转变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育模式具有远见的措施。素质教育中的美育教育对高等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具有特殊的作用,它通过艺术知识的学习使学生逐步建立正确的审美价值取向,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在太原师范学院,美育课程也早已进入了学生公共选修课程的范围之列。“音乐欣赏课”在开设的几年里,受到了广大学生的喜爱。“音乐欣赏课”溶知识、趣味、美感为一体的授课内容,使学生不仅可以欣赏到古今中外不同历史时期最具代表性的音乐作品,还可以了解到与这些音乐作品相关的人物,故事以及音乐史,音乐美学等方面的知识,增强了学生对音乐文化的了解,同时,通过欣赏音乐带来的美感,对陶冶学生的情操、调节紧张的学习生活起到很好的作用。作为任课教师,在教学目的上,主要是为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扩展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但从教学内容上来看,所涉及到的学科范围又是比较宽泛和综合的知识层面。面对着来自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学生,如何把握教材内容的深浅程度和在教学教法的运用,就是一个需要认真研究和仔细推敲的问题了。
    “教学应当以人为本,因材施教”,面对来自各系不同专业的学生。在教学工作的开始,我先着手于对学生的了解,从听课学生的状况来看,许多同学听“音乐欣赏”这门课程,有“弥补”的愿望和意义在其中。因为,在他们的中学时代对此大都不够重视,或者说沉重的文、理应试教育课程等学习任务,挤压得顾不上重视。进入大学后,有了明确的专业学习方向,如果不开设这门课程,学生更没有时间和机会去接触比较系统的音乐教育,而对于当代的大学生缺乏这方面的知识,不能不说是一个缺憾,因此,许多同学对这门课程的学习抱有浓厚的兴趣。学校开设这门课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要给学生们创造一个专门学习音乐知识的机会,而这其中的“音乐”便是指那些学生在平日较少接触到的古典音乐和严肃音乐。这样的“音乐”是要通过“学习”才能被欣赏的,而学习这样的音乐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音乐审美能力的提高等方面的帮助也是不言而喻的。因此学校开设这门课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及时的,可谓“用心良苦”。
    为了加深对学生的了解,我采取与学生座谈的方式,通过近距离的谈话,了解到“普系”的学生对于“古典、严肃”音乐有两种比较普遍的看法。一种是非常喜爱并渴望欣赏这些音乐,但因缺乏这方面知识,欣赏的范围和深度都很有限。没能形成较好的欣赏习惯和能力,听到生疏的音乐便感到茫然。再一种是,对“古典、严肃”音乐有着一种莫名的“恐惧”感和距离感,觉得它是阳春白雪,深奥遥远,因此不得不“敬而远之”。就这两种看法,我觉得一个共同的原因就是缺乏一些必要的音乐理论知识和欣赏音乐的方法。

   找到原因后“对症下药”。我在一开始所做的,就是转变学生的这些观念。由浅入深,首先选择一些大家比较熟悉和容易理解的音乐作品,选取一些段落分明、主题明确的乐曲。在讲解时先打“预防针”,通过对乐曲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的分析,与学生一起探讨该乐曲之所以能世代流传,脍炙人口的原因。使学生了解了音乐产生的意义,及在相应的历史背景下所起的作用。从而消除了学生在思想上存在的“陌生感”。在随后的欣赏当中,将乐曲的各个段部清晰的加以划分解释,并及时把一些相关的音乐理论知识贯穿于其中,使学生能在感性当中得以理解和掌握。而一些必备的乐曲理论知识在学生听音乐的过程中,又会极大地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最终达到对乐曲的接受和喜爱。如此,在教学中运用了“感性”与“理性”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后,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外语系的学生称之为“在对话中学语法”学得轻松,用的得当。
    在教学活动不断深入开展的过程中,我也对这门课程的性质有了更深的了解。由于它面向的是广大“普系”的学生,是一门音乐普及课,而非音乐专业课,这就要求教师要研究如何才能完成好这一项“普及”的任务。即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又要有较宽泛的知识层面,广泛汲取其它相关门类的知识,如人文史地和美术等知识,才能更进一步的做到“因人施教,因材施教”。最终使得不论是文科类的学生,还是理科类的学生,都能从中获益。这其中的关键便是要努力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
    我在教学活动中一直力求把握住“受人以鱼,不如受之以渔”的教学思想。一个学期的学习内容是有限的,我们不能将一个学期的学习课程看作是终止性的学习,它的意义在于使学生在课程结束之后,或大学的学业结束之后能够拥有自我学习的能力。要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这门课程的学习方法。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我的做法便是从兴趣入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让学生喜欢这门课,对它感兴趣。有了兴趣后才可能去主动的学习。因此启发学生的兴趣便是我在课堂教学所做的主要工作。
    学生如何才能有兴趣?就“音乐欣赏课”的内容和性质而言,就要使学生在听课当中于内心产生与音乐联系的共鸣。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我在讲课时就要以不同的方式来启发他们的感受,从而教会他们一种适合于自己的欣赏学习方式。例如,在欣赏法国印象主义音乐家德彪西的作品《牧神午后》时,为了能让学生找到作品中飘忽朦胧,捉摸不定的感觉,而避开用文字空洞单调的描述,我为美术系的学生举例,让他们联系印象派家莫奈的《日出•印象》凡高的《星光之夜》等作品,而让中文系的学生回想徐志摩的《再别康》。和着诗歌听音乐,听音乐想诗歌,将两者融合在一起体会乐曲的意境。当看到学生们露出会意的微笑时,我想他们可能已经喜欢上这首乐曲了。

  对于欣赏音乐这样的活动,教师和学生一起听音乐,请学生上讲台讲音乐,可以使学生深入了解和欣赏乐曲,还可以激发学生在思想情感上、面意境上与音乐产生交流。熟悉和掌握一些音乐知识,学会欣赏音乐的方法。有一次我布置了一个作业,选择一首乐曲让学生自己备课,并且尽可能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兴趣爱好,在下节课上讲音乐谈感受,我布置的乐曲是捷克作曲家斯美塔那的《沃尔塔瓦河》。

[1] [2] [3]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一起歌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组图]教案 教学设计《一起歌》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