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每一个词语都有它的本意,但是把一个词放在句子中去那么它的意思有没有发生改变呢?理解词语我们熟悉的一种方法就是——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那“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它的答案是不是在上下文找呢?我认为“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其实是我们要教给孩子们解释词语的一种方法,是想让孩子们知道当碰到一个新词不知道它的意思的情况下,可以把这个词放到文章中去,联系文章内容揣摩其意思。凡是能结合上下文理解的词语把它们当作例子为训练,从而提高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我觉得作为教师,首先要熟悉教材,哪些词语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应从哪些地方去了解,自己心中清晰,才能清晰地引导学生,要是你眼中只看教参解释,而忽视了学生。其次,一些重点词、关键词,作为教师,要作适当而正解的引导,还要学生充分阅读句、段,在联系上下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去理解其含义,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当一些不容易看出可用联系上下文方法理解的词语,作为教师,也应该要不足够的耐心,让学生在充分读书情况下,加上创设情景,学生一定很快会悟出来的。
2.能借助字典、词典理解生词的意义。
《风筝》一课,文中要求用查词典了解“憧憬”的意思。因此我借助这个词语,在文中也找了几个词让学生在课前借助查字典、词典来巩固这个理解词语的好方法。查字典或者词典了解了生词的意义后,我觉得还要把词语放回句子里多读几遍加深理解,还能在读中感受语言美。
3. 能借助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画杨桃》那一课,当我分析:小时候,父亲教“我”画画时对我的要求很严格,还经常叮嘱“我”看一件东西是什么样,就画成什么样时,“叮嘱”这个词,我课前让学生查词典了解了这个词的意思,在这样我让学生对这个词进行说句子,联系生活,平常你父母叮嘱你们做什么呢?当时学生们七嘴八舌地说了很多。这样,把词语的理解、积累与运用紧密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生活中品味词语,这样学生的兴趣也就上来了,这样学生会很乐意去学习。
二、重积累,让词语丰实起来。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来开拓学生的语言积累途径,让学生学会积累。
1.扩展积累法。
这个积累法,我们在低年级练得最多的,通过一字可以组多个词,从而达到积累的效果。而上了中年级,我们不仅而训练一字组多词,我觉得还要分类扩展,达到中年级积累的目的。例如:我在讲《风筝》那一课时,在分析课文写出了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不同心情时,我结合后面的选做题:我还知道一些描写心情的词语,我们来交流交流。当时学生反应很热列,说出很多关于心情的词语,有高兴的:快活、开心、快乐、欢乐、喜悦、洋洋得意等等。有不高兴的:悔恨、委屈、埋怨、愁眉苦脸、垂头丧气、没精打采、闷闷不乐等等。这样学生不仅愿意学,还达到了积累的效果。
2.诵读记忆积累法。
韩愈曾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多读书,多积累。在日常教学中,我经常这样训练学生: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在这一环节训练中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进行朗读,作为教师,我也不能在旁边置之不理,要起在正确而适当的引导作用。例如:我在讲《美丽的小兴安岭》时,这篇课文非常优美,因此是学生积累的好机会了。当学生欣赏句子时,有个学生读到:“春天到了,树木抽出新的枝条……”读后谈喜欢的原因:写出奏生机勃勃的景象。师:很好。那你知道 “抽出”是什么意思?学生:长出。师:那么课文为什么不用“长出”,而用“抽出”呢?你从中感受到什么?当时学生想了一会,一个学生说:“老师,春天万物都生长得特别快,那抽出就感受到树木发芽生长速度快,这样写更加生动形象。“师:你真有双会观察的眼睛。你看,学生喜欢的句子,加上老师的适当引导,这样很好地提高学生理解词语的能力,使学生拥有更多的学习空间,同时通过说一说等环节,让学生把积累的词语运用于语言文字当中,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