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钱学森简介
钱学森是我国航天科技事业的先驱和杰出代表,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和“火箭之王”。是我国著名的科学家,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和“火箭之王”,被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原子弹、导弹、人造卫星)
1934年,钱学森从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毕业,1939年在美国获航空和数学博士学位。在美学习研究期间,钱学森与他人合作完成的《远程火箭的评论与初步分析》,奠定了地地导弹和探空火箭的理论基础;与他人一起提出的高超音速流动理论,为空气动力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955年,钱学森回到祖国的怀抱。四个月后,他向国务院呈交了《关于建立我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书》1956年,国务院、中央军委根据他的建议,成立了导弹、航空科学研究的领导机构——航空工业委员会,钱学森被任命为委员。1956年.钱学森受命组建我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所——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并担任首任院长。他主持完成了“喷气和火箭技术的建立”规划,参与了近程导弹、中近程导弹和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研制,直接领导了用中近程导弹运载原子弹“两弹结合”试验,参与制定了我国第一个星际航空的发展规划,发展建立了工程控制论和系统学等。
二、检查学生自学
1、词的音形义。
2、探讨本文的学习目标。
2、学到了哪些好句子。
三、请同学朗读课文,初步探究
(一)复述钱学森的生平事迹
要求:复述不超过三分钟,要抓住课文叙述的主要事件;不看课文,复述的语言要简明流利、力求生动
(二)整体感知,培养学生概括能力
1、文章主要写了哪几件事,其主题是什么。请你用一两句话概括地说出你对钱学森的印象。
几件事:拜师求学——创业辉煌——决心回国——饱受折磨——胜利回来
主题:这篇人物通讯记述了钱学森在取得学术上的辉煌成就后,毅然放弃国外优裕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冲破重重阻力回到祖国的艰苦历程,表现了他眷恋祖国的赤子之心。
对钱学森的印象:对祖国无限热爱,对祖国贡献巨大。
2、请用文章中的一句话加以回答“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文中的句子:“他在学术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生活上拥有丰厚的待遇。然而,他始终眷恋着生他养他的祖国。”
作用:点题,也表现了钱学森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之情;过渡。
3、分析本文的结构
课文共18段,可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5段),叙述钱学森成才的简历和他在美国期间学术上所取得的辉煌成就,突出了他对祖国的无限眷恋之情。
第二部分(第6-14段),叙述钱学森为回到新中国进行了长达五年多的艰苦斗争,突出了他报效祖国的坚如磐石之志。这一部分可分为两层。
第1层(第6—14段),写钱学森夫妇决定返回并报效祖国,为此遭到美国当局的种种迫害,但这更加坚定了钱学森夫妇返回祖国的意志。
第2层(第15—18段),写钱学森向祖国发出求救信, 周恩来总理亲自过问此事,促成钱学森一家胜利返回祖国。
四、深入探究课文
1、课文1—5段写了钱学森求学经历和他在事业上取得的辉煌成就,这对表现他“始终眷恋着自己的祖国”有什么作用?
明确:这里写钱学森“学术上取得辉煌的成就,生活上拥有丰厚的待遇”也正反衬突出了他对祖国故土的怀念眷恋之情。同时,要注意的是,课文是一篇人物通讯的节选,钱学森是世界著名科学家,对他的学术成就必然要大写特写的。还要想到,这为下文美国方面阻挠他回国作了铺垫,美国海军次长不是说“钱学森无论在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吗?
2、“他始终眷恋着自己的祖国”中“始终”能否删去?文章是如何体现钱学森 “始终”眷恋着祖国的?
明确:不能;(1)文章运用了大量表示时间的词语,一类直接具体标明年、月、日,一类指出大体时间,如“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等。时间在推移,但钱学森对祖国的眷恋却一刻也没有停止。
(2)阅读文章6—18段,用“当 时,钱学森眷恋着祖国。”
3、“眷恋”是什么意思?他在写给父亲的信中,不止一次地发出“旅客生涯作到何时”的感叹。他告诉父亲,他不止一次梦见上海,梦见那所伴他度过童年时代的房子。(两个“不止一次”起了怎样的表达作用?你能用贴切的成语来形容钱学森流露的眷恋情思吗?)
明确:深切地留恋;
文中两个“不止一次”生动地表现了钱学森对祖国魂牵梦绕的眷恋。前一个“不止一次”侧重于表现钱学森对现有境况的感慨,突出他对祖国的怀念之情;后一个“不止一次”侧重于表现钱学森对童年时代生活的萦系,突出他对祖国的眷恋之情。有关成语,例如:魂牵梦绕,望眼欲穿、望穿秋水、归心似箭等。
4、这位次长大为震惊。他认为:“钱学森无论在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他说:“我宁肯枪毙他,也不愿放他回中国。”(写美国海军次长的态度对文章内容和感情的表达起着什么作用?如果把引用的话改成客观叙述,你认为好不好?为什么?)
美国海军次长的态度不仅说明了钱学森的价值,更预示了钱学森回国的道路将艰难而曲折,会受到美国当局的重重阻挠,同时,也反衬了钱学森眷念祖国的深情。
如果改为客观叙述不好。那样不能形象地说明钱学森在美国军界首脑人物心目中的重要地位,也不如引用原话显得真实可信。
5、为了回国,钱学森经历了来自美国的哪些阻力,他是怎样反映的?
一是美国移民局的阻挠:不准他离开美国,以判刑和罚款加以恐吓,搜查他的书籍和笔记本,污蔑他。二是美国联邦调查局的非法逮捕、关押。“15天的折磨,使他的体重下降了30磅”,可见受折磨之大。三是美国移民局非法限制钱学森的自由;每月报到一次,不准离开洛杉矾,监视,捣乱,检查他的信件和电话等等。
面对这一切,钱学森夫妇并没有改变回国的意志,作者选取了三件事:“摆好三只轻便的小箱子”随时淮备搭飞机回国,“租住的房子都只签订一年合同”,五年中搬了五次家,教育孩子心中装着祖国和亲人,以此表现了钱学森夫妇返回祖国的坚定意志。
6、钱学森最终是怎样回到祖国母亲怀抱的?这说明了什么? 钱学森在与世隔绝、饱受折磨而归国无期的情况下,想到了新生的祖国,于是,他写信给人大常委会求救,这表明了他对新中国的高度信任和报效祖国的急迫心情。
周恩来总理“立即指示”王炳南“在中美大使级会谈中,据理力争,设法营救钱学森回国”,表现了周总理对这件事的高度重视,对钱学森的高度关爱。
6月写信,9月回国,表现了祖国母亲对著名科学家的关爱以及新中国的强大力量。
7、1955年6月,饱受折磨的钱学森为了早日回到祖国,写信给人大常委会,向祖国母亲发出求救的呼声。(从钱学森向祖国的人大常委会求救这一举动,你能揣摩他心里想的是什么吗?)
钱学森写给人大常委会求救,这表明了他对新中国的高度信任和报效祖国的急迫心情。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