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命生命》教学设计
|
《生命生命》教学设计 湖北省宜昌市隆中路小学 苏 棣 【教学目的】 1、认识“扰、诊”等5个生字,会写“扰、欲”等8个生字;正确读写“鼓动、跃动、欲望、冲破、坚硬、不屈、茁壮、沉稳、震撼、糟蹋、短暂、有限、珍惜、听诊器”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深意。 4、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领悟三个事例中蕴含的意思。 【教材分析】 《生命生命》一课是实验教材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五组课文中的一篇课文。本组教材围绕“生命”为主题。 《生命生命》一课课文开头首先提出问题:生命是什么?下面的问题却没有从正面回答,而是从飞蛾求生、砖缝中长出的瓜苗、倾听心跳等几件小事中,展示了生命的意义: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作者还表达了自己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一定要珍惜生命,决不让它白白流失。 【学生状况分析】 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培养了较好的语文学习兴趣,能够运用合作、讨论等形式展开阅读活动,初步具有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因此,本课将在教师的启发下,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展开学习。 【课前准备】 搜集自己喜欢的有关生命的格言或语句。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交流格言,揭示课题 同学们,课前你们搜集了有关生命的格言或喜欢的语句,现在就你请读给大家欣赏。 学生交流: “一粒貌不惊人的种子,往往隐藏着一个花季的灿烂;一个丑陋的毛虫,可能蜕变为一只五彩斑斓的彩蝶。因为,生命本身就是一桩奇迹。”这是台湾著名女作家杏林子对于生命的感悟。 杏林子从小就病魔缠身,但她没有因此虚度年华,反而更加珍惜、热爱生命。下面让我们一起读一读她对生命的思考和感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检查读书情况: 认读生字词;开火车读课文,正音。 3、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想: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共写了几个事例?试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合作交流:指导学生用比较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并请学生将三个事例以小标题的形式写在黑板上。 事例一:飞蛾的挣扎 事例二:瓜子的萌芽 事例三:心脏的跳动 快速读课文,想一想在这三个事例中,你最喜欢哪个事例? 学生自由发表见解。 师预设:小小的飞蛾竟能引出作家对生命的思考,那么,就让我们一起先来学习“飞蛾的挣扎”。 三、精读课文,突出重点 重点指导学生学习第二自然段。 幻灯出示阅读建议: (指名读) 1、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品读文章。阅读建议: ⑴ 在文中勾画出你认为写得最精彩或最能表达作者感情的语句,想一想,他们使你产生了怎样的感悟?为什么? ⑵ 赏析文中好词语的运用,比较分析看看,为什么用得好? 2、集体交流: 指导学生理解重点词句,并通过朗读进行感悟: 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翅膀,我感到了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的意思,体会到任何生物都有生存的权力,都有顽强的生命力,任何生命现象都对人有很深的启示。 “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跃动”改为“跳动”行不行?为什么? 明确:不行。跳动是一起一伏地动;跃动表达心情急切。用“跃动”更能表达“生之欲望”。 提示学生联系前面课文的学习、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重点引导学生体会此刻飞蛾“如果是人会怎样想?”,在课文情境中体会他顽强的生命欲望。 小飞蛾在险境中,生命面临着严重的威胁下,极力挣扎着──强烈的求生欲望,生命都是自我珍视的。 指导朗读:教师注重引导学生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鼓励学生把自己最先的感知、最深的感受表达出来,互相借鉴启发,共同享受并体验阅读中成功的快感。 四、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飞蛾给我们带来了对生命的思考,那么瓜子的萌芽,心跳又带来怎样的启迪呢?下面请同学们从中选择你感兴趣的事例进一步思考。 1、自读自悟: 选择自己感触最深的事例,反复品读,把自己的感悟写在旁边。 2、小组交流: 在小组长的组织下每位同学畅谈自己的体会,可以互相交流、质疑、辩论、研讨,教师参与部分小组的学习,掌握情况,并予以个别指导。 3、全班交流: 请学生先读一读自己选择的段落,然后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自己的感悟。教师抓住每一部分中含义较深的语句提问,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这些语句的含义。之后,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出飞蛾强烈的求生欲,读出瓜苗顽强的生命力,读出作者积极的人生观。 五、课堂小结 四十分钟如流水匆匆过去,对生命我们仍将追求,探索。下节课我们接着思考人生,感悟生命,再一次齐读课题──19《生命生命》。 第二课时(略)
|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生命生命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生命生命》教学设计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追求人文关怀与言语实践的圆融──《生命生命》教学设计 |
下一篇文章: 《生命生命》教学设计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