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⒈知识与能力
⑴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⑵能感悟诗歌所表达的情感,能理解第三小节的意思。
⒉过程与方法
自由读诗,整体感知;品读诗歌,重点感悟;诵读诗歌,升华情感。
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作者对生活无比热爱的情怀;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态度和热爱生活的感情。
教学重点
⒈指导对几个较长句子的朗读,把句子的停顿处理好,并把握好句后、节后的朗读停顿。
⒉重点朗读第二、第三小节,注意朗读速度与其他小节应有所区别,并体会诗句的深刻意义。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谈话,导入新课
⒈激趣谈话:有人说:生活是一首歌,谱写着悲欢离合的曲调;也有人说:生活是一幅画,画面丰富多彩。你对生活有怎样的理解和认识?你认为生活是什么?谈谈你对生活的理解。
⒉解题:是呀,生活是多么的丰富多彩,绚丽多姿!说到生活,有一位诗人曾经写了这样一首诗《生活是多么广阔》。(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提问:读了课题后你想知道什么?(为什么说生活是多么广阔?)
⒊这首诗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生活图景。你们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吗?(何其芳)何其芳,是我国著名的诗人,他于1942年在延安写下了这首诗《生活是多么广阔》。好,下面就让我们来一起欣赏这首诗吧。
二、自由读诗,整体感知
⒈自由朗读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⒉指名分节朗读课文,同学们一边听一边思考,通过刚才的朗读你明白了什么?
⑴指导长句的停顿,如:
凡是有生活的地方/就有快乐和宝藏
去在平凡的事物中/睁大你的眼睛
⑵谁来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三、品读诗歌,重点感悟
⒈感悟第一小节
⑴指名读,谈体会:生活很广阔,它像海洋一样。(第一节讲了诗人对生活总的感受——生活无限广阔。)
⑵老师:难道广阔的就只是海洋吗?还可以怎么说?
句式练习:生活是多么广阔。生活是( )。凡是有生活的地方就有( )和( )。
⑶重点理解:
①理解“芬芳”一词。一般来说,芬芳形容什么?那么这里的“生活又多么芬芳”怎么理解?
②“凡是有生活的地方就有快乐和宝藏。”这里的“宝藏”指什么?可以让学生自主解读。
⒉感悟第二小节
⑴生活是怎样的广阔呢?指名读第二小节。
⑵重点感悟:诗中描写的生活有哪些?读了以后有什么新发现和新感受?除了诗中描写的一些生活内容,你觉得还可以描写哪些生活?那么诗人为什么只挑选了诗中的内容呢?你有什么想法?
⑶指导朗读:那么怎么读出热情呢?一般我们说,读诗是有快慢节奏的,有抑扬顿挫的,怎样读才能读出诗中所体现的热情呢?指名读、齐读。
⑷师:第二节诗中,诗人充分地向我们表达了生活的丰富多彩,生活是多么广阔这样一个意思。
⒊感悟第三小节
⑴重点理解以下句子:
①“去在平凡的事物中睁大你的眼睛”,意思是:要留心观察,注意发现平凡生活中的美好的事物,美好的心灵。
②“去以自己的火点燃旁人的火”,意思是:要在生活中满腔热忱地帮助别人。
③“去以心发现心”,意思是:要真心待人,真诚待人。
⑵师范读、指导读。
⑶如果我们这样做了,那么“凡是有生活的地方就有快乐和宝藏”。
⑷补充时代背景: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何其芳先生当时在写这首诗时,中国处在一个什么样的局势下吗?本诗写于1942年,诗人身处延安,当时抗战的炮声在中国大地上轰响,由于国民党长期对边区实行经济封锁政策,当时延安的各种物资严重匮乏,所有机关、学校的物质生活都相当艰难困苦。住的是窑洞,伙食标准一般是,每人每天一斤小米、一钱油、两钱盐。主食主要是小米饭,基本上没有什么副食,肉更是难得吃上一次,几乎顿顿是盐水煮土豆、白菜汤或南瓜汤。每个月有一两次馒头或肉丁烩面条,就算是改善伙食了。在这样艰苦,物质极为匮乏的情况下,而解放区的天空却一片湛蓝,一天清晨,作者坐在窑洞门口,望见山底下浮着白雾,空气中带着露水似的微冷,黎明在变成白天,就像花朵在慢慢开放,山底下工人们打石头的声音飘荡在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