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作品 >> 现代 >> Q >> 秋天的雨 >> 正文

 

追求“预设”与“生成”的统一,引燃课堂活力──执教《秋天的雨》一课之后的反思

追求“预设”与“生成”的统一,引燃课堂活力   ──执教《秋天的雨》一课之后的反思   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骆驼中心学校 翁 霞       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这样把学生从传统的“认知体”提高到了“主体”的地位,于是一个看似与“预设”相矛盾的新生命“生成”出现了。然而强调“生成”并非就可以忽略“预设”,实质上两者是矛盾统一的。“预设”是“生成”的基础,只有以充分的“预设”的作为前提下的“动态生成”才具有其价值性,才有可能成为有用的教学资源。因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在课前对于整个课堂有一个充分的“预设”,在动态的教学过程中善于捕捉“生成资源”,从而引燃课堂的活力,营造一个异彩纷呈的课堂。

  结合本次对《秋天的雨》的执教,对于重视“预设”和“生成”的统一,有了更深的体会: 一、创设情境,给孩子一个充满秋意的课堂

  《秋天的雨》这篇文章用了多种修辞把秋雨人格化,把秋雨放在和孩子同一个位置上,要创设情景,让学生在自然环境下自然而然地理解。这些被艺术化了的语言既是文章的亮点,又恰恰是文章的难点。为了解决这个难点,我从学生想象力丰富,容易接近自然,愿意接受美的感染入手,预设了推开窗子感受一场秋雨的情境,为整节课铺设一个“美”的基调。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从导入部分就开始创设情景。首先,我用媒体播放下雨的声音,让学生直接感受秋雨,然后提问:“你们听到了秋雨在对你们说什么悄悄话了吗?”让学生发挥想象,结合实际,说一说秋雨带来的讯息。接着抓住生成转入对课文的初步感知“是啊,秋雨就这样来到我们身边,你们愿意亲自感受到它的存在吗?就让我们推开窗子,去淋这场秋天的雨吧!”播放课文的动朗读,把学生近一步带入到飞舞着丝丝秋雨的秋天中去。就这样整个课堂弥漫着浓浓的秋意,甚至到让学生自己自由读课文的时候,学生们自觉地放低声音,不愿破坏这宁静的美好的氛围。
二、关注孩子,给孩子一个民主的课堂

  在整节课的教学中,我始终关注学生的需要,为他们创造了一个宽松和谐的课堂。因此我在预设中预留了空白,让学生们自己说,让他们想说、敢说。比如在说一说的环节中,我提问:“秋雨会在用枫叶当作邮票的信中写些什么?”起先有点冷场,后来我提示他们,“秋雨想对小朋友说什么?”“秋雨会对小动物们说什么?”……这一引导孩子们的话匣子打开了,对于说的好的我都给予了赞扬。最后连我们班上成绩比较差的一个学生也把手举得高高的,而且说得非常好。

  以上是我认为在执教过程相对来说做的比较好的地方,但是同时还有许多地方有待完善:

  第一,如何让课堂“生成”回归到“预设”目标:

  在整个过程中,我没有正确处理好“收”与“放”的度的问题,也就是没有处理好如何让生成回归到预设的目标,一味地关注学生,任由他们天马行空,最后没有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这一点尤其在分析重点段落的时候表现得十分突出。比如说在读“菊花仙子得到的颜色更多了……”这一句时,我预设的是读出两个层次:一是读出菊花仙子对自己的欣赏;二是读出菊花仙子对秋雨的感谢。但是我没有预设当学生读不出来应该怎样去引导,而是决定根据到时课堂的生成再作引导,于是就把读和评价的权利完全放给学生。由于预设的不充分,导致对课堂的生成无法正确捕捉,到最后变成任由学生漫无边际地读,在读的层次上一直停留在第一个层面上,连老师也跟着他们流到哪里算哪里。事实上,当学生没有评价的标准,不知道如何评价的时候,比如说他们只能单一地评价“好。”“不好。”“太平淡。”“没感情。”的时候,我就应该及时地引导。比如说,“从她的朗读中老师看到了菊花仙子正穿着美丽的衣裳翩翩起舞呢。”“菊花仙子的漂亮衣裳是谁给的,她会对秋雨怎么说呢?”“你从哪个词语中可以看出菊花仙子对秋雨的感谢?”“那你会怎样来读这个词语呢?”这样学生就知道如何正确地去读了,如何一点点进步了。   而且在引导学生的时候引导句也过于模糊,使学生无法真正明确教师提问的意图,不知道要做什么。比如我想让学生体会秋天像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但是提问的时候我却问了“请你们找一找秋雨有什么特点?”因为雨特点根本不是有各种各样的颜色,这样一提问,学生根本无从下手。后来勉勉强强引到颜色上,但细细一想这样似乎是误导学生了。其实我可以直接就说,“秋雨是一支五颜六色的画笔,你能发现它在秋天的图卷上了什么吗?”可能这样效果会更好一点。

  第二,当生成与预设有所出入十应该如何引导:

  可能是在细节上预设不够充分,对于课堂上的动态生成资源没有及时捕捉。比如当时要求读“金黄色给了田野……”这句话时,有个学生把“金色的海洋”读得很有感情,他夸大了“金色的海洋”这个短语。但是我没有抓住这一点及时地给予评价,这样造成了学生没有了一个参照的标准,不知道如何去提高自己的朗读,只是一味地评价同学“我觉得还不够好,太平淡了”。我相信这时我及时说一句“从你的朗读里老师好象真的看到了海洋!”这样其他的学生就知道如何把“金色的海洋”读到位了。

  纵观整节课,我发现教学目标是否能够很好完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在课前有充分的“预设”,是否在能够及时捕捉课堂的“动态生成”。也就说明了只有重视“预设”和“生成”的矛盾统一,才能引燃课堂,让课堂焕发活力。我想这也是我今后需要努力的方向。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秋天的雨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追求“预设”与“生成”的统一,引燃课堂活力──执教《秋天的雨》一课之后的反思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秋天的雨》教学设计
    故都的秋
    《秋天的雨》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秋天的雨》课堂实录及点评
    《秋天的雨》带给我们的
    《秋天的雨》教学反思
    《秋天的雨》教学反思
    《秋天的雨》教学反思
    《秋天的雨》教学反思
    《秋天的雨》近义词反义词
    读出秋天的美──《秋天的雨》教学反…
    我说《秋天的雨》
    《秋天的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秋天的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秋天的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秋天的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秋天的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秋天的雨》教学杂谈
    《秋天的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秋天的雨》课堂实录
    充满灵动的课堂──《秋天的雨》教学…
    《秋天的雨》课堂实录
    《秋天的雨》课堂实录
    《秋天的雨》课堂实录
    《秋天的雨》课堂实录
    《秋天的雨》第二课时课堂实录
    《秋天的雨》好词好句
    《秋天的雨》教学设计
    雨天的歌
    秋天的雨
    北京深秋的晚上
    《秋天的雨》教学设计
    《秋天的雨》教学设计
    《秋天的雨》教学设计
    《秋天的雨》教学设计
    《秋天的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秋天的雨》教学设计
    《秋天的雨》教学设计
    《秋天的雨》电子课本
    《秋天的雨》教材插图
    《秋天的雨》教材简说
    《秋天的雨》学习目标
    《秋天的雨》教学建议
    《秋天的雨》教学反思
    《秋天的雨》教学参考图片
    《秋天的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秋雨
    秋天的童话
    秋天的景色
    《秋天的雨》素质教育新学案
    《秋天的雨》学法指导
    《秋天的雨》词语解释
    《秋天的雨》教学设计
    《秋天的雨》教学设计
    《秋天的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秋天的雨》重点难点
    《秋天的雨》教学设计
    《秋天的雨》教学设计
    《秋天的雨》教学设计
    神奇的秋雨──《秋天的雨》教学设计
    《秋天的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秋天的雨》教学设计
    谈《秋天的雨》的教学──记三年级语…
    《秋天的雨》同音字形近字多音字组词
    描绘秋天的好词句
    《秋天的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感悟《秋天的雨》
    《秋天的雨》听课后评课
    《秋天的雨》的三个版块
    《秋天的雨》教学中的语言学习体验
    秋天的雨带给我们的……──听陶胜楠…
    《秋天的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秋天的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