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母鸡》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四组中的略读课文。本组教材旨在通过阅读,既要让学生理解内容,体会感情,又要领悟和学习作者表情达意的方法。本文是老舍先生另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描写了作者对母鸡看法的变化,表达了对母爱的赞颂之情。课文以作者的情感变化为线索,前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前半部分写了母鸡的无病呻吟、欺软怕硬和拼命炫耀,再现了一只浅薄、媚俗的母鸡;后半部分则描写了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和辛苦,塑造了一位“伟大的鸡母亲”的形象。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通过与《猫》进行对比阅读,感受作者在表现动物特点和表达情感上的异同;二是通过阅读课文,体会作者对母亲的崇敬以及对母爱的赞颂。
四年级的学生阅读能力已经有所提高,而且这是篇略读课文,所以我注意引导学生通过独立阅读,把课文读懂,并有一些自己的体会,再通过师与生,生与生的讨论交流,互相启发,补充,加深理解与感受。让每个学生都经历这样的学习过程,尊重学生的个性化体验。
设计意图:
我根据本课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主要运用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形式,引导学生用“边听边看,边读边思”的方法来自读自悟,体会母爱的伟大,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这节课我的教学思路是:“会文——自悟——品读——吐情”,即通过读课文,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再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辅助作用和对课文言语的自悟品读,体会作者对母亲的崇敬以及对母爱的赞颂。通过以上四步的教学,要让学生逐渐达到培养阅读方法、养成阅读习惯的目的。指导学生在阅读中感悟课文的人文内涵,用“边读边说”的方式交流,既是读中感悟的研究结果的呈现,又是自然的思维与说话的训练,帮助学生找到可以操作的有针对性的学习策略。
运用多媒体教学,不仅促进教育思想的现代化,而且促进教学内容、教材呈现形式的改变,从而改变了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事物的过程和教师、学生、教材三者间的关系。促使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思想理念不断为学生提供“活的教材”,设计活的课堂,让学生“活”起来,因此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我遵循“以学定教”的原则巧妙地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上课伊始我运用计算机创设一种需要研究的问题情境——同学们眼中的母鸡是很可爱的,可老舍先生为什么认为母鸡很让人讨厌呢?让学生面临问题,主动进行探索、发现和体验,从而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在探究思考中体会到学习的极大乐趣。多媒体教学还能将以前教师在课堂上想做但又做不到的事变成现实,优化课堂教学环节,并通过一系列的人机交互活动,真正地发挥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样的设计一方面指导学生学会学习语文的方法,一方面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让学生“一课多得”。
教
学
目
标 |
知识技能 |
(1)认识7个生字。
|
过程与方法 |
|
情感态度
价值观
|
|
重、难点 |
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感受母鸡伟大的母爱。并通过比较老舍两篇文章的特点,感悟作者的语言风格,加强语言实践。
|
课前准备 |
教师:多媒体教学课件、录音机、磁带。
|
教学课时 |
一课时 |
教
学
过
程
|
教师教学活动
一、 交流见闻,导入新课:
1.前几天我们学习了老舍先生的《 猫》一课,猫是一种很平常的小动物,可在热爱生活的老舍先生看来,却如同一个既可爱又淘气的孩子。今天老师又给大家带来一个新朋友(出示鸡的画面),那你对鸡有那些了解呢?
2.同学们眼中的母鸡是多么惹人喜爱啊!可老舍先生怎么说母鸡令人讨厌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老舍先生的另一篇佳作:《母鸡》。(板书课题)
二、 自读自悟,梳理 |
学生学习活动
学生各抒己见,交流有关鸡的成语、诗歌、见闻。(可结合生课前收集资料,交流)
|
设计意图及方法
大屏幕展示,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 |
脉络
1.师提出默读要求。
2.师屏幕出字、音、词。
3.师:同学们再小声地朗读一遍课文,思考:老舍先生笔下的母鸡是一只怎样的母鸡?作者的情感是怎样变化的?
师板书:(感情 讨厌 尊敬)
4.师:直接写作者对母鸡由讨厌到不讨厌这一情感变化的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