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门前的小树死了·教案

教材分析:

这是冀教版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阅读课文。路边的树,人们经常看到,并习以为常了,很少去在意它们。但是,小作者观察到门前的不少小树死去,并进行了一次深入调查,通过有理有据的分析,终于找出了小树死亡的原因,并且提出了可行的建议。

这篇课文语言简单朴实, 却能给学生带来许多思考,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让绿化家园不再成为口号,还可以启发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并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做“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十三个要求会认读的生字,掌握十一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2.阅读课文,了解小树死亡的原因,知道小作者是怎样完成关于“小树死亡”调查的。

3.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情感, 提高学生们的环保意识,体会这篇习作的价值。

4.进行拓展性的综合实践活动,培养留心观察周围的生活环境的习惯,提高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阅读课文,了解小树死亡的原因,知道小作者是怎样完成关于“小树死亡”调查的。

2.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情感, 提高学生们的环保意识,体会这篇习作的价值。

教学难点:

进行拓展性的综合实践活动,培养留心观察周围的生活环境的习惯,提高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设计理念:

1.这篇文章简单易懂,应以学生自主阅读和合作交流为主,教师引导为辅。

2.针对文本的具体特点,着力引导学生迅速把握文章的脉络:留意生活,发现要研究的问题——分析调查情况,推理小树死亡的原因——提出可行性建议。对每一部分内容,也要理清条理,引导学生读懂作者表达的思路,从而体会调查报告的一般写法。

3.以本课为例,进行相关的拓展性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对周边生活环境进行调查,并写出调查报告,达到学以致用。从人文的角度来讲,引导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关注生存环境,并为改善生活环境而尽一份心力。

总的来说,本课教学要体现语文教学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体现语文生活化的理想境界。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激情,引入,解题,质疑

 

 

 

 

 

 

 

 

 

 

 

 

 

 

 

 

 

 

 

 

 

 

 

 

 

 

 

 

 

 

 

二、自由学文,理清脉络

 

 

 

 

 

 

 

 

 

 

 

 

 

 

 

 

 

三、置身文本,置心文本,体会写作方法

 

 

 

 

 

 

 

 

 

 

 

 

 

 

 

 

 

 

 

 

 

 

 

 

 

 

四、向课外延伸,向生活延伸,学以致用

 

 

 

 

 

 

 

1.师:我知道同学们都非常喜欢猜谜语,下面我们就来开展一场谜语大战。

教师用课件出示关于各种树的谜语。如:

a天南地北都能住,春风给我把辫梳,溪畔湖旁搭凉棚,能撒雪花当空舞。(柳树)

b皮肉粗糙手拿针,悬岩绝壁扎下根,一年四季永长青,昂首挺立伴风云。(松树)

c一种植物生得巧,不是豆类也结角,果实制药可止血,白花可以做染料。(槐树)

d干高杈多叶如爪,一到深秋穿红袄,球状果实刺儿多,驱风祛湿有疗效。(枫树)

2.教师用课件出示两张照片:一张照片上只有我校的教学楼,另一张照片上是花树木掩映下的教学楼。

师:小朋友们,今天“兔博士”给我们带来两张照片,你们想看吗?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课件演示:“兔博士”: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其中的哪一张照片?为什么会喜欢它?]

3.教师板书课题——《门前的小树死了》

让学生谈谈:看了课文的题目,你的心中产生了怎样的疑问?

教师最好引导学生还从其他的角度来提问,将思路打开,使思维更活跃。

如:(1)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件事? (2)作者要表达怎样的意思? (3)这件事跟我们有什么关系吗? (4)作者是怎样来写的?

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梳理,整理出最主要的问题,并点拨学生除了要“敢提问题”,还要“会提问题”

 

1.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带着你们刚才的疑问,自读课文,有不理解的字、词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解决,有读得不熟的地方要反复练习。

教师巡回指导中留意学生对生字的认读情况,共性的字音问题集体解决,重点强化。如通过形近字比较法区分这样几组字:贩——饭、措——错、摊——滩。

 

2.教师组织学生回答刚才提出的问题,并应提示给学生的是:这篇课文在结构上很有特点,就是以黑体字的形式自然地将课文分成了几个部分,让人看起来一目了然,它们就相当于小标题。平时,写比较长的文章或是内含项目比较多的文章,可以采取这种方法。还要把教学重点放在顺着“调查”的思路表达相关的内容上。

 

 

1.在读懂课文内容基础上,教师可以从学生学文前质疑的问题中找出与情感相关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小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或是将此问题变通一下:通过阅读这篇调查报告,你觉得小作者是个怎样的孩子?这样就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文本中蕴涵着的丰富的人文因素。

2.教师提醒学生思考:

1)从作者调查的方法部分,你觉得他有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去学习?

2)从作者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的过程,你得到哪些启示?

3)作者给有关部分提建议的行为,你是怎样来看的? 他这样做是不是“多管闲事”?

 

3.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下列问题:

1)你觉得文中的小标题对你读懂这篇课文有帮助吗?

2)这份研究报告都有哪些环节?这些环节可以调换位置吗? 为什么?

4.教师点拨:小作者“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得出结论”,这种做事的态度和方法是值得学习的;同学们学习这篇课文同样经历了这样的过程:“提出疑问”、“读书思考交流”、“解决问题”。小作者成功地写出了调查报告,我们顺利地自学了课文。既是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点拨,也是对学生学习成功的褒奖。

 

1.由课文学习延伸到关注生活:门前的小树死了,其实在我们生活中是常见的,只是大家不太在意罢了。可是小作者却利用课余时间对这件事做了翔实的调查。只要我们能够留心身边的环境,多多动脑,敢于实践,同样可以成为生活中的有心人,成为环保小卫士,世界也将会变得越来越美好。

2.“他行,我也行”——“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调查实践活动。

研讨内容:

1)回想日常生活,确定调查的内容。

2)研究调查的具体步骤和方法。

3)确定做哪些准备?进行合理分工。

4)落实调查过程中资料的搜集与整理。

 

 

 

 

学生各抒己见来猜谜。

也可以让学生互出谜语。如:a头上青丝如针刺,皮肤厚裂像龟甲,越是寒冷越昂扬,一年四季精神好。(松树)b一个婆婆园中站,身上挂满小鸡蛋,又有红来又有绿,既好吃来又好看。(枣树)

 

 

学生欣赏两张照片。

 

 

 

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阐述自己的理由。

 

学生齐读课题。

 

学生讨论交流。

预设:学生提到的疑问一般会有:(1)小树是怎么死的?(2)小树为什么会死?(3)门前死了多少小树?(4)死的都是什么树?

 

 

 

 

 

 

 

 

学生自己读课文。

本环节要求学生把课文读通。

 

学生自由读文,圈点勾

预设学生研讨内容:(1)小作者是怎样调查的?(2)调查的结果是怎样的?(3)作者对这样的结果进行了怎样的分析?(4)作者得出了怎样的结论?

 

 

 

学生汇报交流学习成果。

预设:(1)小作者是个善于观察的生活的有心人。

2)小作者是个有责任心的人,留意周边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并尽自己的责任去改变不好的现状。

3)小作者有着强烈的环保意识,爱护树木,爱护环境。

 

 

 

 

 

——小标题对快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是有帮助的。

——作者的介绍有总有分,体现出很强的条理性,是按照调查的过程来写的,让人读起来很明白。

 

 

 

 

 

 

 

 

 

预设:(1)如果学生不能发现调查的问题,可能是由于他们平时对生活的观察和积累不够,教师可以先布置学生进行一段时间的有意观察,然后再进行本次活动。(2)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将调查的结果进行适当展示和处理,体现活动的社会价值。

 

 

 

 

 

运用一场谜语大战,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

 

 

 

 

 

 

 

 

 

课始,以课件强烈的面和丰富的内容冲击学生的视觉和心灵。

 

 

通过“门前的小树死了”这个疑问,巧妙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进行探究,直入中心,为学生体验情感奠定了基础。

 

 

 

 

 

 

该环节以阅读为明线和主线,识字为暗线和辅线,力争使识字教学和阅读教学和谐统一。

 

 

 

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理清文章脉络,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以问题为依托,理清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发现问题——进行调查——调查结果——结果分析——结论和结果。

以上述学习成果为深入学习的依据,让学生对应每一部分小标题研读相关内容。

 

 

 

为了使该部分教学更深入,教师引导学生联系具体的课文内容来谈,可以让学生开放性、多角度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以便学生的收益会更大些。

引导学生留意这篇调查报告是怎样写的,从写作方法上指导学生。值得注意的是教师要让学生以这篇课文为例“悟”出门道,而不要进行纯写作方法的理论指导。

以“读”为本,让学生充分自读课文,在学生读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小组合作探究,交流自己的学习体会。

鼓励学生用个性化方式表达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抒发自己的感情。

 

 

 

安排“关注我们周边的生活环境,使我们的生活更美好”为主要内容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上可以进行的环节是以小组为单位集思广益,进行研讨。

教学反思

 

 

课后随想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内容孩子们容易理解,所以在孩子们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把拓展放在了重点。“在我们的身边有哪些事情需要引起我们的关注?也可以写一份调查报告引起大家的注意呢?”“我们可以去调查民心河的水为什么不澄清了?”“我们可以去调查石家庄的天为什么不如海南的天蓝?”“老师,在我家到学校的路上总有一堆堆的垃圾,到夏天总是发出恶臭,还有许多苍蝇在周围盘旋。”“老师,在我们小区也有许多树木枯萎了,我想去调查一下。”……

“好,利用这个周末,你就和你的好朋友相约去调查吧,然后写出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收上来以后,有部分孩子写的还真的不错。有调查民心河的孩子说:“民心河周围有许多垃圾,有好多孩子为了好玩把垃圾往水里扔;通过调查还发现,有许多车排放的尾气和一些工厂排除的大量毒气都在污染着喝水。希望这些引起大家的注意。”调查路边到夏天为什么会有许多苍蝇的同学发现,那些地方小饭店、小的理发管比较多,并且大家都不注意卫生,把脏水撒到路边,所以散发出异味,引来大量的苍蝇。当然还有一些小调查也很不错的。他们还都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我还让他们尽自己所能把大家合理化的建议告知相关人员。希望大家共同关注我们周边的环境,共同关注我们共有的家园。当然更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孩子们首先做到这些。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门前的小树死了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门前的小树死了·教案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