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之旅》教学设计 山东省济南市第十九中学 张晓梅 【思路综述】 作为文学作品,应着重培养学生初步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如何找到一个切入点,实现个性化的解读,如何把学生对文本的质疑引向阅读欣赏的层面,从而引向作品的深处,进而引向学生心灵的深处。是这节课把握的重点。 【教学简说】 一、导入 这是一个单纯而美丽的故事,文中的生活离我们很遥远,有一种象黑白电影时代淡淡的怀旧的忧伤。诗性化的语言、水墨画的景致、童话般的情节、孤独的父子……用心品味,你会有所触动。 二、读课文 1、静读课文: 此环节要求学生静静的读课文,教师不提阅读任务,不干扰学生的阅读进程与学生一起静读课文。 2、掩卷回味: 静读一遍后,要求学生或伏案、或闭目回味课文两分钟。展开想象的羽翼补充丰富作品的生活画面,真正进入作品的生活场景中去,同人物同呼吸、共命运,体验人物的喜、怒、哀、乐,初步形成对课文的关注点。 3、赏读领悟: 在获得直觉的形象感受、并初步得到情感体验的基础上,将有所触动之处勾画,再次赏读,引发思考,力求领悟出一定的道理。 三、点拨、引导 在充分独立感知课文,并初步有所感悟的基础上,教师应帮助学生掌握欣赏文学作品的方法,把自己个性化的体验、感悟上升到欣赏的层面,有见地、有感染力的表达出来。 1、传授方法: 有关小说的定义、要素等常识问题以及如何分析典型人物、故事情节、典型环境、小说的社会作用等方法、技巧。 2、问题命题化: 三遍阅读实现学生与文本的三次对话,与主人公一起经历了一次艰难的心理历程。有感动也有疑惑:为什么那个胆怯、恐慌的小男孩在“仿佛世纪已到了末日”的暴风雨面前没有一丝恐惧,甚至比他的父亲表现的还要坚强?为什么当杜小康向大人一样战胜了风暴,拢住走散的鸭子时“他哭了起来,但并不是悲哀。”?为什么题目为孤独之旅,而对于鸭群、芦苇荡的描写有时却充满了温情?为什么这个单纯无奇的故事读到最后感动的想流泪?……这一个个问题正是将阅读引向深入的阶梯,教师应帮助学生抓住问题的核心并转化成命题,使之成为深入欣赏的切入点。如问题1可从分析人物的角度探究主人公的心理历程,启发学生拟一个独特、鲜明的题目唤起倾诉的欲望。 3、抛砖引玉: 教师就自己的阅读感受拟定不同的鉴赏标题,并且给学生自己思考、鉴赏留下充分的自主空间,教师的设想不过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鼓励学生发表个性化的、不同于老师、高于老师的见解。拟题目如下: ⑴ 人物鉴赏: 一个小男孩到男子汉的心理历程 父亲的沉默与孤独──感受深沉的父爱 缠绵的依恋凸现冷漠的孤独 ⑵ 环境鉴赏: 如诗如画的景致渲染宁静与孤独 风雨中来不及恐惧 (与人物分析有交叉) ⑶ 情节、立意鉴赏: 在磨难中学会坚强 少年不再哭泣 文末催人泪下的“惊喜” ⑷ 语言鉴赏: 诗意的语言,淡淡的忧伤 从人物、情节、环境、语言、立意方面为切入点,引发学生就自己关注的领域自主命题。当然,鉴赏也可以是批判性的,鼓励学生大胆发表独特的个人见解。 四、撰文、交流 鼓励学生将呼之欲出的情愫在十分钟以内写出来,在前后位组成的学习小组内互相交流。并推荐佳作全班交流。(课上时间不够,可展示在学习园地) 【精彩板书】 读书──想象──感悟──深思──抒写──交流 【相关资料】 1、语文基础知识手册之文学鉴赏篇。 2、美好的欺骗──《草房子》的魅力在那里?(逄金一) 3、曹文轩的《草房子》(蔡诚) |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孤独之旅,曹文轩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孤独之旅》教学设计原文赏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