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圣母院
巴黎圣母院在12世纪中期初建时,是作为配得上首都的标志性建筑而兴建的,因此是最大的哥特式教堂之一。它的内部空间可容纳万人,60多米高的双塔虽然一直未建尖顶,在中世纪的巴黎街区也已是超级庞然大物了,它召唤着教徒走向它的入口。这个映照在阳光下的辉煌的正面以双塔为单位,被粗壮的墩子纵向分为三段,两条水平方向的饰带又把它们横向贯通起来。最下面一层是像罗马凯旋门一样的3个拱门,只是它们都是尖拱形,一层层递进地切人厚厚的石墙中,那上面满是饰着与圣经有关的雕像。中间“上帝最后审判处”之门的门楣中心端坐着耶稣,圣母玛丽亚、圣约翰和天使分列在两边,四周一层层布满了来自天庭的天使和圣人,底层则雕刻着引导人们升入天国的道德形象和带着人们走进地狱的邪恶形象。与帕提农神庙上神采灵动的神像相比,巴黎圣母院布满门的雕像显得有些拘紧、生硬,装饰味太浓,而这正是中世纪的雕塑家们追求的。
希腊雕塑家的理想是创造最完美动人的形象,一个中世纪艺匠关心的,却是怎样充分利用这个特殊入口把宗教故事的丰富蕴含灌注其中。在那个只有少数人能够阅读和书写的时代,教会凭借着它们向世人进行形象化的宗教感染和教诲。
中间层正中巨大的圆形窗与两侧略小韵尖拱窗形成对比,圆花窗正处在教堂正面中心的位置上,它由复杂的同心圆图案组成,那些四射的轮辐暗示着太阳和天堂,也象征着耶稣,嵌入的圆花则代表着圣母。这个直径达13米的巨大花窗竟是用石头雕凿成的,石头在这里简直改变了它在埃及、希腊和罗马建筑中的刚健秉性,变成了好像可以任意揉捏、镂空韵金属一样的物质。圆花窗的石肋间布满了彩色玻璃,当明朗的阳光透过它时,教堂里就会映现出万花筒一样绚丽迷人的光影。
巴黎圣母院的正面是那么完美动人,正像人们禁不住赞叹的,我们简直忘记了那高太石头建筑的沉重,整个结构好像是海市蜃楼在面前高高耸立。
巴黎圣母院的正面后来成为哥特式教堂的典范。圣母院的另外三面,被林立的拱形支撑物包围着,这些被称为“飞扶壁”的支撑拱把教堂拱顶的侧推力一级一级地传递到墙外的扶垛上。这些扶壁在罗马式教堂里是与厚重的石墙融合在一起的,哥特式教堂的工匠们把它们解放出来,留出墙面给玻璃巨窗,就像他们在雕凿圆花窗时的出色表演一样,那些本来是不得已而为之的支撑墙也被尽情地诗化,成为轻巧优雅、层层跌落的石头交响曲。
环绕在巴黎圣母院周围的密布的飞扶壁、小尖塔和多边形的后殿都不安分地拱卫着正殿,中间那座细瘦尖耸的小尖塔统率着三面“石林”,使这座庞然大物从任何一面看上去都均衡完美,恰当地显示出作为法国主教堂的崇高地位。巴黎圣母院由钟塔和华丽的小尖塔统帅的均衡和谐是与帕提农神庙完全不同的,帕提农神庙以恰到好处的比例关系和均衡的柱廊重复着单纯优美的旋律,所以德国美学家黑格尔把它称为理性建筑。
|